hoowwei wrote:這是討論區,不是課綱也不是維基百科。討論的意義在於對事物的過程、現象、狀態進行描述,並說明其含義、理由、原因,這樣的描述可能建立在科學根據、法律基礎上,亦或是邏輯推理和未來探索。當你有意見時,可以發表論點、糾正錯誤,讓有興趣的人學習指教,也希望能從你身上學習到正確資訊,而不是經過放個屁就跑掉囉,這樣子的行為只會顯得很⋯「屁孩」? 討論...也要跟能懂的人來說才有價值....你發表的言論錯的離譜老實說根本沒討論的價值
Daniel Wen wrote:而且不管60還是100cm這麼誇張厚的樓板,自重就很嚇人了,灌注混凝土也是超高難度等級裡面要架多粗的鋼筋多少層或是很粗的鋼樑才不會一地震就散架 灌注混凝土不會超高難度等級,只是震動棒多準備幾隻而已。再厚的混凝土,也只有二層鋼筋而已,至於要多粗,那要看荷重是多少,混凝土是抗壓不抗拉。
AAABBB3102 wrote:前面已經有人指出問題了樓板1公尺厚,橫梁60~80cm然後樓板比橫梁厚,天花板是內凹?有看過這種設計?頂多看過反梁…… 如果樑不是指主樑而是指小樑,說真格的,我手上的案例還真的很多,而且樓板的剖面外觀厚度是真的高達100公分(單位沒錯),剖面看起來就是大小樑都被包在樓板內,不過這是指工廠,不是一般的住家,當然不會是樓主寫的宿舍,樓層從 L20~L50都有可能,L10在有LB1或LB2的情況下也有此厚度。
隨風浮雲 wrote:灌注混凝土不會超高難度等級,只是震動棒多準備幾隻而已。再厚的混凝土,也只有二層鋼筋而已,至於要多粗,那要看荷重是多少,混凝土是抗壓不抗拉。 一般灌漿當然不麻煩,震動棒多幾隻就差不多了但真要是一公尺厚的鋼筋混凝土樓版就沒那麼簡單了一公尺厚混凝土不用管荷重,光自重只靠6"/8"樓板的兩層鋼筋是不可能支撐的住得靠完整的鋼筋籠型結構才能完整分散整個混凝土的重量與地震能量這種狀況下只靠幾隻震動棒,會產生一堆空腔,而且這麼厚的混凝土灌漿後的養護也有的麻煩的
Xecaps wrote:如果是大樓的話,採用輕隔間是為了減輕重量,地震是慣性力,建築物在地震中各構件受力行為複雜,為方便了解可以簡化成F=ma,a就是地表加速度,就是震度,建築物受力大小是看震度,不是看規模,m就是建築物重量,F就是建築物所受地震力,樓板太厚,隔間太重都會造成m變大,地震力F就會加大,結構可設計,但結果是梁柱大到內部空間不好使用。 大樓變形破壞和地震關係不是這樣解釋的簡單帶f=ma,是把物體看成剛性的,如果物體是剛性的,力對它的結果就是改變整體的運動情況而已而不會對結構有任何影響大樓在地震的作用之下更適合用流體的概念來分析
chccang wrote:大樓變形破壞和地震關...(恕刪) 我有提到“建築物在地震中各構件受力行為複雜,為方便了解可以簡化成F=ma”,簡化是關鍵字。如果在這裡解釋結構耐震設計,靜力分析,動力分析,建模,地震力豎向分配,載重組合,分析後得出每個構件最大受力,再進行構件結構設計,可能就離題太遠了。法規中地震力公式中有結構物重量,地震力大小跟重量是成正比的,如何讓非專業人士能快速了解地震力跟重量有關,我覺得F=ma可以讓學過物理的人都能理解。至於地震和流體概念這就超過我理解範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