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zuJay wrote:
是的,這也是面臨的問題之一
14坪的地坪,建坪如果可以用各種手段撐到30坪的建坪
那對一個人或小夫妻來說還滿好住的
但如果有小孩或父母年事大後想一起同住,那30坪就顯得尷尬
未來或許有賣的需求,但也或許沒有,這點有點難拿捏
只是就目前,用途應該是自住,就環境和地點而言算不錯的
台灣目前的建築平均壽命確實是50年
但也有人表示這其實偏低,實際上應該平均落在70左右比較合理
所以我才想說整理一下可以再撐30年
不過這和地震頻煩,還有台灣早期難民心態,房子隨便蓋可能也有關係
...(恕刪)
根據我處理過的案件,
14坪地坪是完全不用考慮合法重建的,
因為建蔽率以60%來算,
1F也只能建8.4坪,
別忘了這還必須要有樓梯.....
此外以大樓單一平面來看時,
30坪的空間對於小家庭或許足夠,
但是透天則不同,
受限於單一樓層面積過小又要規劃樓梯,浴廁,
空間上很不容易做出較多的改變.
實際施工來說,
越小坪數施工則單價越高,
因為可被平均分攤低單價的空間越少,
我目前手上空地起造的案子,
建地32坪....就很難蓋了.....
一定要加上二工,
但是二工又很麻煩,
跟拆除大隊的交際很討厭.....
至於房屋的使用壽命,
單以結構部份而言,
敝人不認為50年是分水嶺,
連棟式的街屋形式,
沒有做過多的結構破壞,
要損毀事實上是有難度的,
真正的較大問題反而在建物的內容上,
例如:
入戶線徑是否足夠供應現代家電所需?
門窗是否有效的防風遮雨?
樓梯寬度與踏階是否過於狹窄與陡峭?
衛浴設備一定與現代要求落差極大........
前二年才翻修到一間與我同年紀的老房子,
位於光復三街......使照上是1966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