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弟公司廠房或是宿舍的樓板當初在建設時,廠房樓板厚度是1公尺、宿舍是60公分厚度,混擬土硬度和軌道軌枕一樣數據。樓板完成後還會施加減音材,最後放花崗岩。梁的厚度大概60公分~80公分左右,強厚約30公分,每層高度5M-7M左右,這樣上面才有辦法施作輕鋼架遮蔽管路。
這樣設計下去,每天進出好幾百人,根本也都聽不到天花板傳來的震動音,連上面在施工也幾乎都不影響。
我就不懂,安靜住家應該是最基本要求吧,為何台灣法律都無法要求.................
autumnshu wrote:
小弟公司廠房或是宿舍(恕刪)
建築我是不懂啦!
但是如果樓板厚度是1公尺混凝土,整個大樓的承重是否可以支撐? 現在大樓內部隔間為了減輕重量都使用輕隔間了,樓板厚度1公尺的重量我看風險相當大
畢竟廠房才幾層,住宅大樓很多都2~30層,承重應該是不可能
且如果要隔音也許要考慮中空樓板,但整體價格又上去了,消費者是否買單又是一個問題
另外法規規定2樓以上樓高最高3米6,減掉樓板厚度等於內層高最高2米6,再裝潢個天花板木地板剩2米,這樣有人買?
ugogy wrote:
建築我是不懂啦!但是...(恕刪)
試著讓你能理解:
1.用輕隔間是為了減少成本,不是為了減輕重量。
2.建築物本身結構需要經過嚴格的審核以趨近0風險,所以房屋倒塌問題大多是人為疏失,如偷工減料之類,結構問題很少發生,真的發生了也算是世紀大事件了。
3.建築物承重會隨著樓高去做結構的精密計算,所以不是像你說的不可能。
4.中空樓板是未來趨勢。
5.法規指的是室內高度,並不包含樓厚度,所以增加樓厚度只會提高每層樓高和整棟樓層的總樓高。
6.改變目前的建築工法的確會把建築成本提高。
7.樓層厚度一米不符合「適合人居」的最大公約數,但目前的樓層厚度也是不符合。
你想像一下從以前到現在的建築物演變就能理解,
建築不是一個固定的模式,
而是會隨著時代而演化的。
建築本身包含藝術學,物理結構,精密數學,力學,材料學,工程學,也關係到環境,水利,都市計畫,經濟,交通,景觀等等⋯範圍之廣。
所以用表面看法去評斷「建築」本身能完成的成就,有失公平。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