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

不專業 但很會催眠的地震與房屋結構安全分享

這次地震 震出一些怪現象 又有怪咖出來裝專家...讓小妹無語

所以在這裡跟大家分享一些以地震防災安全為優先的分享

在此先聲明 小妹無任何結構相關執照我不是專家  所以以下我會以引述有條文的法規 施工細則等為主 或者找書或問身邊的技師跟建築師 跟大家分享同時也是小妹在做複習 所以請板上有相關執照的大大火力降低點 嘿嘿
除了引述法規外我大多是透過自己思維整理自己打出來 有錯字還請指正多多包涵

---第一說(981221)---

首先以921地震主要出現問題的房屋結構為例

921大多房子倒坍的背後大多屬於人為因素 在此就不多談了
平房倒塌的主要兩大原因 箍筋間距太大/135度彎鉤沒有確實落實

箍筋:用來固定梁柱長向鋼筋的環型鋼筋通常是矩形
135度彎鉤:箍筋的閉合方式有焊接跟135度彎鉤 台灣大多使用彎鉤 因為較方便便宜 主要是震動時防止箍筋跟長向鋼筋脫落

不專業 但很會催眠的地震與房屋結構安全分享
不專業 但很會催眠的地震與房屋結構安全分享

所以921後有些營建相關法規做了點更動
一’鋼筋間距縮小,數量增多,也就是在結構安全係數上做了點提升,鋼筋間距必須看個建築物的結構設計為準,但921倒坍的有些建築是可能的是鋼筋間距有可能過大或是可能沒有按照結構設計?
二’全台耐震設計系數重新調整,921前全台耐震係數分區分成四區,甚至有無震區。震後改成兩區甲乙區,全台幾乎都是甲區,除了高屏少數沿海跟最北端部分區域為乙區,並提高甲乙區的耐震設計系數。

 根據目前建築技術規則:建築構造篇 基本規則第43條:建築物耐震設計之震區劃分,由中央主管建築機關公告之。
不專業 但很會催眠的地震與房屋結構安全分享before921
不專業 但很會催眠的地震與房屋結構安全分享after921
係數更改的公告:
台灣地區震區劃分調整
國內建築物耐震設計的規定,從民國63 年修正建築技術規則時,即納入地
震力之條文,期間於民國71 年、民國78 年均做局部修正,在921 地震發生之前,
內政部於民國八十六年六月六日公告台(86)內營字第八六七二九五一號函頒訂
之「建築物耐震設計規範及解說」中,訂定台灣地區之震區劃分為一甲區、一乙
區、二區及三區,車籠埔斷層附近之區域多屬於中度震區之地震二區。
921 地震發生後,國家地震工程研究中心為提升耐震設計標準,對台灣地區
震區劃分重新加以檢討,完成台灣地區震區劃分調整建議,於八十八年十二月七
日函送內政部(營建署),據以修訂建築物耐震設計規範中2.3 節震區水平加速
度係數之規定。主要建議為:
震區重新劃分由4 區修正為2 區,除台北縣市、基隆、桃園、部分高雄及
屏東為乙區外,餘為甲區,甲區震力係數為0.33g、乙區震力係數為0.23g。
除了震區之重新調整外,此次提出之修訂建議還包括台北盆地正規化設計
反應譜之修正以及近斷層設計地震力等。內政部依此建議於民國八十八年十二月
二十九日台(88)內營字第八八七八四七三號函公告修正。

RC構體中 主要工作分配是:混凝土抗壓鋼筋抗拉 所以對抗地震時鋼筋施工是否有確實落實很重要 當然RC構體也不是這樣一言兩語就可以解釋清楚他在抗震中的特性的

資料來源:建築技術規則/營建署/施工與構造/921地震教育館/網路
紅字是受大大提點小妹改過的
熱心大大提供:
cccylll wrote:
交 通 部 中 央 氣 象 局 震 度 分 級 表
震度 名稱 震動程度 震度階級
0 無感 地震儀有紀錄,人體無感覺。 O 0.8gal以下
1 微震 人靜止時,或對地震敏感者可感到。 Ⅰ 0.8~2.5gal
2 輕震 門窗搖動,一般人均可感到。 Ⅱ 2.5~8.0gal
3 弱震 房屋搖動,門窗格格有聲,懸物搖擺,盛水動盪,靜止汽車明顯搖動。 Ⅲ 8.0~25.0gal
4 中震 房屋搖動甚烈,不穩物傾倒,較重傢俱移動,可能有輕微災害。 Ⅳ 25~80gal
5 強震 牆壁龜裂,牌坊煙囪傾倒,駕駛汽車者可感地動,重傢俱可能翻倒,設計不良之建築有相當損壞,大多數人因驚嚇而感不安。 Ⅴ 80~250gal
6 烈震 無法站立,重傢俱翻倒,門窗扭曲變形,駕駛汽車者嚴重受擾,井水發生變化,地下導管破裂,建築基礎可能破壞,地面顯著裂開,鐵軌彎曲。 Ⅵ 250~400gal
7 劇震 搖晃劇烈致無法依意志行動,幾乎所有傢俱都大幅移位或飛落,建築物牆壁上的磁磚和門窗破損而掉落,圍牆與房屋可能崩塌,山崩地裂,地層斷陷。 VII 400gal以上
-------------------------------------------------------------------------------------------------------
1G(1G =980gal =980cm/sec2), 從中央氣象局的分級表看來
.23G約為5級震度
.33G約5-6級震度


hkf123 wrote:
不錯的討論
個人加碼補充幾點:
----------------------------------------------------------------
政策面(很多樓主都有提到類似問題)
1.921地震前結構配筋都有結構技師計算,只是當時台灣全省的地震係數未有重新討論,直到921之後有些區域的的地震係數提高。
2.因開發商為節省成本,一般建築結構計算到配筋都已最低標準並符合法規及當地區域耐震標準來計算,除非建設公司有要求提高抗震級數等廣告,才會以高標準看待或加設抗震等類似系統。
3.早期建設公司要偷鋼筋量是很容易的是,現在有很多線是要求每一樓層鋼筋綁扎完成準備灌漿前,建管單位會要求建築師現場堪驗拍照存證,有時也會要求結構技師到場,為了防止鋼筋減量或綁扎間距不足問題。
---------------------------------------------------------------
施工面(很多樓主都有提到類似問題不在補充)
1.請開發商確實落實施工品質。
---------------------------------------------------------------
設計面
1.建築平面形狀特殊如L型、T型、平面過於細長又單垮設計、垂直動線(如電梯間、樓梯間)位置偏離形成應力集中,一樓過高加上無其他牆體完全開放導致軟弱層,或者某層樓牆體全部拆除形成軟弱層,在事後靠結構設計補強達到設計要求,不如口字型平面垂直動線居中再加上提高設計強度來的更具優勢。最佳的平面結構設計是九宮格垂直動線居中。(特殊平面不代表就一定有問題、毀損請不要被我誤導擔心怕怕)。建築高度與建築平面面積成反比過於瘦高等。
2.結構系統越單純越好,柱垮間距適當配置。
--------------------------------------------------------------
地盤面
1.本身地質不良未作好地盤改良或基礎措施,導致地震時房屋沉陷。
--------------------------------------------------------------
其他
1.建築物高度與地震波產生共鳴現象。
2.以921地震為例
地震發生後很多專業技師都到現場勘災評估危樓等專業工作,但有一個現象就是有的房子左右鄰房不是半毀就是全毀,它的既然沒事。這些房子可以好好研究研究。
----------------------------------------------------------------
以上補充說明請各位不要過度恐慌不敢買房子,也請開發者能真正完全落實施工品質。
地震發生時做好防備措施,地震後檢視建築物主要結構及牆體是否產生規則性裂縫如X狀、45度角、梁柱接頭斷裂…..等或裂縫過大,先暫時撤離躲避餘震,並報警請求協助,同時請專業人員評估受損情況。



恩恩 所以住在大樓的住戶請別看了某人的亂言恐慌...
房子會不會倒跟他的結構/形式/施工品質/等等等 非常多的因素有關 不是一句平房較安全就可以總結的
小妹家裡是透天 雖得知是30CM箍筋間距但目前無能為力 只能先努力賺錢以後再考慮補強或是重建

地盤改良不實也是921大多房屋一樓直接變成地下室的原因之一 泥盤 沙盤都必須將樁打到岩盤層 或是做大面積的地質換盤 =ˇ=不過這兩種在普通透天很少會做到這種程度....

還有一種要注意的是
建築物的平面型態 是否跟最接近的斷層成平行狀態 那種真的要很注意(=ˇ=教育館好我記得好像就是在斷層上方 再加上教室長向跟斷層平行...)
關於這點請讓小妹多點時間收集資料 因為這種資料已經跨領域了 ....有大大要資助資料嗎QQ
待小妹找到全台各斷層方向 再對照google衛星圖 在來不專業的分析一下....
2009-12-22 0:20 發佈
很詳細的介紹...

又對房屋結構有更身一層的了解...

但冒昧的請問一下....

樓主你的頭像那一隻是狗還是熊...

好想買一隻回來養...
這幾年台北市的新的高樓住宅, 大部份都是鋼骨結構的, 耐震與品質控制會好些。(其他區我不常去, 不太清楚), 當然不可能有任何建築物是無敵鐵金鋼, 但"常見"的4-5級震度應該是不會倒才是。

住過5樓公寓的3樓, 現住在30樓建築的18樓, 二者是搖起來是完不同的。一個快一個慢, 一個擺動小, 一個擺動大, 一個沒什麼聲音, 一個會聽到吱吱呀呀的聲音。要逃命, 二個都沒什麼機會, 也沒時間在第一時間繞跑, 關鍵30秒, 那兒也去不了。都只能聽天由命。

一些網友提到地震對買房的風險, 的確是有這層風險。但就和所有其他的風險一樣, 沒人能確定它會不會發生, 以及什麼時候發生。再者, 每個人對風險的承受與看法各有不同, 所作的決定也會不同。

如果網友仔細看樓主提供的資料, 有些地區的水平加速度值是0.33g, 有些則是0.23g。這代表著有些區的風險更高些, 有些地方稍低些。
victor0001 wrote:
很詳細的介紹...又...(恕刪)

熊....他是努特....

其實這對買預售屋的幫助可能大些...畢竟其他成屋也不可能把構造挖開來看
如果地震真的不巧房屋倒塌 千萬別急著清理 要把RC保護層去除檢視裡面鋼筋結構是否做實 留下證據

柱剖開上視圖

當然保護層厚度跟鋼筋號數也是多少有所影響的 保護層指的是鋼筋外包裹的混凝土厚度通常在4CM 之後在噴上1CM的粉刷層在上漆 所以有時家裡牆壁出現裂縫別過度恐慌...現在有非破壞性測驗 可以請專家幫忙的 有時候可能只是粉刷層裂縫
鋼筋號數這一般人就很難判斷了 事實上如果沒有放進結構軟體或是做結構計算 有時相關工作人員也看不出來 除非真的差太多 依照經驗準則看出 所以工地必須檢查鋼筋號數

RC是個便宜又微妙的結構體 有人可能會以為那鋼筋加很多我家地震是不是就不會倒? NO!!!別亂來...
RC構體中的鋼筋在設計上配好了就是那樣 不能多也不能少 多了要是改變了當初設計構體的韌性等因素....也不是好事.... 少了拉力不夠 或是無法抗剪?

吾的頭像不是狗.....是德國動物園的北極熊弩特...幼熊樣
請問一下0.33g/0.23g相當於幾級的震度?
成功就是能按照自己的意願安渡一生...
鋼筋抗壓強度低 抗拉強度高
混凝土抗壓強度高 抗拉強度低


箍筋彎鉤我記得是135度阿...
??怎改成130度了 (N年前的記憶)

台灣施工最大的狀況是
舉例:設計3000PSI混凝土強度,實際使用時卻不到3000PSI (或許人為 或許天然因素)
或是...箍筋間距可能設計10~15CM~現場給你做20CM...
不然就是彎鉤不確實(工人哪懂這個..萬一監工又不確實就...)
鋼筋號數(主筋)基本上是不會偷的(敢偷也很敢死...)

基本上如果地震來了就是躲柱子旁邊
如果柱子垮了基本上也不太可能會活
交 通 部 中 央 氣 象 局 震 度 分 級 表
震度 名稱 震動程度 震度階級
0 無感 地震儀有紀錄,人體無感覺。 O 0.8gal以下
1 微震 人靜止時,或對地震敏感者可感到。 Ⅰ 0.8~2.5gal
2 輕震 門窗搖動,一般人均可感到。 Ⅱ 2.5~8.0gal
3 弱震 房屋搖動,門窗格格有聲,懸物搖擺,盛水動盪,靜止汽車明顯搖動。 Ⅲ 8.0~25.0gal
4 中震 房屋搖動甚烈,不穩物傾倒,較重傢俱移動,可能有輕微災害。 Ⅳ 25~80gal
5 強震 牆壁龜裂,牌坊煙囪傾倒,駕駛汽車者可感地動,重傢俱可能翻倒,設計不良之建築有相當損壞,大多數人因驚嚇而感不安。 Ⅴ 80~250gal
6 烈震 無法站立,重傢俱翻倒,門窗扭曲變形,駕駛汽車者嚴重受擾,井水發生變化,地下導管破裂,建築基礎可能破壞,地面顯著裂開,鐵軌彎曲。 Ⅵ 250~400gal
7 劇震 搖晃劇烈致無法依意志行動,幾乎所有傢俱都大幅移位或飛落,建築物牆壁上的磁磚和門窗破損而掉落,圍牆與房屋可能崩塌,山崩地裂,地層斷陷。 VII 400gal以上
-------------------------------------------------------------------------------------------------------
1G(1G =980gal =980cm/sec2), 從中央氣象局的分級表看來
.23G約為5級震度
.33G約5-6級震度
39104005 wrote:
鋼筋抗壓強度低 抗拉...(恕刪)

噗 抱歉打太快了....馬上改orz|||
難怪我總覺得怪怪的 手邊目前只有建築技術規則 ...
感謝XD

39104005 wrote:
鋼筋抗壓強度低 抗拉...(恕刪)

幫您PO到一樓 謝謝提供

恩 最粗壯的柱旁才是真的...
主筋通常不會去動是沒錯啦 不過=ˇ= 箍筋....(話說我家的透天是30cm的... 從頂樓的預留柱頭判斷~"~)
所以現在結構技師通常會把安全係數抓大一點...也算是盡了人事 畢竟這工作分工太多 環環相扣 監工很重要呢...

還有如果是在公共建築物的1-2樓 建議 快跑.... 因為通常破壞模式是...請參照921地震教育館....
吾的頭像不是狗.....是德國動物園的北極熊弩特...幼熊樣
cccylll wrote:
交 通 部 中 央 ...(恕刪)



了解, 謝謝大大的資料.
成功就是能按照自己的意願安渡一生...
不錯的討論
個人加碼補充幾點:
----------------------------------------------------------------
政策面(很多樓主都有提到類似問題)
1.921地震前結構配筋都有結構技師計算,只是當時台灣全省的地震係數未有重新討論,直到921之後有些區域的的地震係數提高。
2.因開發商為節省成本,一般建築結構計算到配筋都已最低標準並符合法規及當地區域耐震標準來計算,除非建設公司有要求提高抗震級數等廣告,才會以高標準看待或加設抗震等類似系統。
3.早期建設公司要偷鋼筋量是很容易的是,現在有很多線是要求每一樓層鋼筋綁扎完成準備灌漿前,建管單位會要求建築師現場堪驗拍照存證,有時也會要求結構技師到場,為了防止鋼筋減量或綁扎間距不足問題。
---------------------------------------------------------------
施工面(很多樓主都有提到類似問題不在補充)
1.請開發商確實落實施工品質。
---------------------------------------------------------------
設計面
1.建築平面形狀特殊如L型、T型、平面過於細長又單垮設計、垂直動線(如電梯間、樓梯間)位置偏離形成應力集中,一樓過高加上無其他牆體完全開放導致軟弱層,或者某層樓牆體全部拆除形成軟弱層,在事後靠結構設計補強達到設計要求,不如口字型平面垂直動線居中再加上提高設計強度來的更具優勢。最佳的平面結構設計是九宮格垂直動線居中。(特殊平面不代表就一定有問題、毀損請不要被我誤導擔心怕怕)。建築高度與建築平面面積成反比過於瘦高等。
2.結構系統越單純越好,柱垮間距適當配置。
--------------------------------------------------------------
地盤面
1.本身地質不良未作好地盤改良或基礎措施,導致地震時房屋沉陷。
--------------------------------------------------------------
其他
1.建築物高度與地震波產生共鳴現象。
2.以921地震為例
地震發生後很多專業技師都到現場勘災評估危樓等專業工作,但有一個現象就是有的房子左右鄰房不是半毀就是全毀,它的既然沒事。這些房子可以好好研究研究。
----------------------------------------------------------------
以上補充說明請各位不要過度恐慌不敢買房子,也請開發者能真正完全落實施工品質。
地震發生時做好防備措施,地震後檢視建築物主要結構及牆體是否產生規則性裂縫如X狀、45度角、梁柱接頭斷裂…..等或裂縫過大,先暫時撤離躲避餘震,並報警請求協助,同時請專業人員評估受損情況。
  • 3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