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 有再想買單車
看了G牌官網,有分 平實公路,混和路面,山野林道...
本人只知道 有公路車、越野車,小徑車...
混和路面內的我看起來好像也跟公路車一樣...
小徑車好像很少人騎(是因為追不到的關係嗎)?感覺騎起來應該蠻舒適的
小徑車標榜是城市在騎的。比較不適合長距離。2-30公里算嗎?
我主要是想城市 郊區騎乘,偶爾想到處騎去景點而已。(百公里內)
但放眼望去,幾乎都是公路車...
--------------------------------------------------------------------------
關於剛性?
實際作用到底是??
在網路上商店,很多感覺都是大陸來的吧?
價錢很甜,有的還是大牌(應該是仿的)
差別是比較重而已嗎?(初學者應該沒關係)
還是騎到一半會解體...(這就必須考慮了)
山地車跟小徑都有折疊車。
通勤車有點像沒有避震的山地車,配備簡單,方便騎放。
山地車嚴格說應該是All Terrian全地形/越野車,有全避震跟單前避震,主要可以越野,穿越登山無路或山徑。
公路車主要是競速,包括平路跟爬坡,還有更特別的鐵人三項車。
不過現在有些人騎公路車又會想騎到一些沒有鋪面的石子路或是泥土路,所以又有了Crossroad跨境車。跨境車做得比較結實,當然重量就比較重,不像純公路車越輕越好。而且跨境車的前叉更大,可以容納比較寬的公路胎,比如700-28,30C以上的越野胎而且就像山地車一樣,都是配備碟剎的。
小徑車絕大多數是折疊車,主要是要能方便攜帶加騎乘,雖然很多人拿來騎長途,爬坡,跟公路車比,不過實在很不適合,而且因為輪胎小,不容易駕控且危險性高。
買車還是買大品牌的比較有品質保障,雖然半路解體的可能性不大,不過一段時間後維修不斷會很煩,除非只是偶爾騎騎無所謂。
s9007601 wrote:
最近 有再想買單車
看了G牌官網,有分 平實公路,混和路面,山野林道...
本人只知道 有公路車、越野車,小徑車...
混和路面內的我看起來好像也跟公路車一樣...
小徑車好像很少人騎(是因為追不到的關係嗎)?感覺騎起來應該蠻舒適的
小徑車標榜是城市在騎的。比較不適合長距離。2-30公里算嗎?
我主要是想城市 郊區騎乘,偶爾想到處騎去景點而已。(百公里內)
但放眼望去,幾乎都是公路車...
--------------------------------------------------------------------------
關於剛性?
實際作用到底是??
在網路上商店,很多感覺都是大陸來的吧?
價錢很甜,有的還是大牌(應該是仿的)
差別是比較重而已嗎?(初學者應該沒關係)
還是騎到一半會解體...(這就必須考慮了)
.
.
==========================
.
樓主喵喵~
.
我是粉紅貓M
.
=========================
.
.
關於 公路車
貓有一篇文文找不到了,所以貓從被水桶的文文複制過來
.
公路車的選擇
.
貓自己深入研究單車,提出一咪咪的心得
.
公路車在單車中算是已經特化過的
.
正常的公路車本身就是為了在鋪設良好的路面上進行移動
.
且通常是可以高速的移動
.
一般的正常公路車,會有
(1)輪胎細小 減少與路面的阻力
.
(2)車架設計上,騎士可以低俯姿騎乘,減低正面迎風的阻力面積
.
整體車車的設計上,除了必需的 零件,很多的功能都拿掉了
.
例如,貓就很少看過人家彎把的公路車裝菜藍
.
上街去買高麗菜。
.
所以貓會把公路車看作是特化過的單車車種
.
~~~~~~~
.
但是,已經特化過的單車(這邊就是指公路車)
.
本身也有很多分支的,
.
(A)空力車本身 主要就是給騎士的戰場在平路
.
所以車架設計有大量的空力架構,變速上大盤採用標準盤
.
飛輪會用 11-28的
.
爬爬小坡可以,對一般腿力尚不足夠的車友,爬山路就會顯的吃力
.
例如捷安特的propel 美利達的 銳克多
.
(B)汎用車種,也就是 一般中庸款的 車架
.
沒有說特別偏向哪邊,可以說是全地型車
.
例如,捷安特的 TCR 美利達的 斯特拉
.
(C)長途車種
例如 美利達的 萊德 (2018年後,目錄上消失了)
捷安特的 DEFY
長徒車種,特點是 短上管,長頭管,以換取騎士的 上半身比較挺直
.
雖然會增加迎風面,但是上身的核心肌群不會這麼的累
.
(D)特化公路車
.
在公路車中有這麼幾支很特別的分支
.
(D1)有的是專常就是給人在城市中移動
.
例如:美利達的 Cross way urban
.
(D2)有的是具備一定的越野能力
.
例如:捷安特的 AnyRoad ,美利達的 Crossway
.
還有今年 最新出來的 西利
.
都是具備一定的越野能力
.
這種車款,特色是 後叉與前叉比較寬
.
可以塞的進 35或是更寬的胎
.
也為了越野,這系列的車種,一定會配 碟煞系統。
.
(D3) 旅行車
台灣很多車友是走旅行路線的,
.
鋼管車本身雖然重些,但是具有騎乘節奏好抓,可負重等優點
.
後方可掛馱包,前叉部份車種也可加掛包包
.
有的車友不喜歡掛馱包的原因是,掛上面,重心太高,
.
掛後輪兩側腳有時會去踢到
.
所以有些旅行車友,後方會掛大尾包,
.
馱包掛在前輪兩側。
.
(D4)場地車
.
(D5)單速車
.
(D6) 其它分支,族繁不及備載
.
以上舉例,貓多半是拿 捷安特美利達中的車款做舉例,
台灣很多二線的廠家也都有作 空力車、爬坡車、旅行車
.
品質也是非常好, C/P也非常之高。
.
很多車有預算有限,又想拿到好車,貓有時就會推薦去找二線品牌。
.
====================================================
.
以 遮蔽物在這裡 的需求與預算
.
長途騎乘 、想要騎大雪山比較多丘林地的山、
.
...............
貓很認真的說,長途的騎 捷安特 DEFY 但是 DERY 車架 比 TCR Q軟一點
.
這是為了避震,讓車手在長途移動中,減少疲勞
.
平路沒啥感覺,等爬坡時一比較,就會發現有一部份能量 被車架吃掉了
.
~
.
所以又要長途又要爬坡的話, 比較中庸的選法就是選 一般汎用型的主力公路車款
.
不過這邊要提醒
.
主力款的公路車,很多設計就是為了比賽,所以車架雖然是碳纖的,但是很硬
.
對於常常比業餘賽的車手來說很好用,很能發揮實力
.
但是對騎休閒的車友來說,會覺得太硬,不Q軟,騎起來屁屁痛,騎車就像在自虐。
.
~~~~~~~~~~~~~
.
.
關於小徑車款
.
小徑車款也分很多種喔,而且 小徑車如果車架剛性足夠,齒比足夠、胎壓夠高、在鋪設良好的地面上
.
也是可以衝很快的,並不是輪子小就跑不快的喔
.
.
如果針對樓主自身的 需求的話,聽起來只是想要輕鬆騎
.
那這樣子的選擇性就非常多,
.
.
另外下半部的問題,有些是太專業,不好解釋
.
有些是 講了會斷人財路,貓不方便說 @@ /
.
.
.
比如TT 跟 Triathelon就是空氣動力學極致的例子。
如果是說的平路競速,是有TT Time Trials競時車,跟 Triathelon鐵人三項車,這兩款車的設計大同小異,但是對那些挑剔者,就會追求不一樣的車。兩者跟一般公路車一定不同,而且很容易從車架的幾合形狀分。為了競速,為了快為了大功率輸出,不但特別講究空氣動力,而且還犧牲部分人體工學,去追求極速,反正競時賽一小時內就結束了,鐵人三項的公路車的騎行時間就比較久。所以兩者最容易分辨的,就是座墊設計的角度,競時車更前傾,適合短時間快速出力。另外一個,鐵人車水壺架有特別設計的,最特別是座墊後的。
不過有些品牌,可能因為投資報酬率的考慮,會把TT 跟 Triathelon 設計成同一車架不同配備。
一般公路車,看看各大品牌,也是在輕的基礎上,要求剛性加上空氣動力設計,所以車架可能是三角形,扁圓形,水滴形。除了通用款,也會出特別追求空氣動力學的競速車,比如BMC Timemachine 01 Road Four,Pinarello Dogma F12,Cannondale SystemSix Carbon,Trek Madone SLR 9,Cervélo S5, Specialized S-Works Venge。
空氣動力車通常要加上空氣動力學輪組,所以會比較重,因為慣性原理平路肯定更快,爬坡就不行了,所以各有所長。
TT 跟 Triathelon 的比較:
http://www.220triathlon.com/gear/bike/time-trial-triathlon-bikes/whats-the-difference-between-a-triathlon-bike-and-a-time-trial-bike/11766.html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