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間在"胡志強"市的"旗艦店"
看到他們店內裝潢、商品都一應俱全
想說去看一些基本的維修工具和裝備
但店員從頭到尾就是那種看你不會在店裡高消費
問個問題要理不理的,連打發你都懶的態度
那天有四五個服務人員 剛好有人在買腳踏車然後好像在上課
幾個負責上課教學 幾個站櫃檯
明明就不是人手不足的關係 卻是那種態度 而且站台轉過去買車客人那
就有說有笑而且超熱心的 感覺那邊的客人才是人(@@話有點重但這是事實)
我們幾個人什麼都沒買就走了
然後出發第一天到了嘉義市
看到捷安特就進去問問看能不能幫我們五個人檢查腳踏車
(雖然有不好的經驗但還是很厚臉皮的進去)
店員只有一個人 但他超熱心 一直跟我們聊天
中間有客人來他也只是說你們等一下 待會再來
完全沒有不耐煩的感覺 讓我們在那裡待了很久也敗了不少裝備
所以說服務態度跟業績是相關的!
這邊分享另一個角度的觀察,參考看看。
1.換內外胎,是單車店一項重要的收入。
在沒有其它意外的狀況下,換內外胎的利潤算是很好。
基本上店家不會推掉這種.....
除非是沒合適內胎,或是真的手上有事在忙。
所以說店家只願意賣車不願意修車.....
我只能說站在店家的立場來說,換內外胎算好賺了。
有多少人會把好賺的生意推掉??
2.作服務業不笑,真的很容易引起誤會。
以前聽做餐廳的朋友說,他們應徵員工.....
漂亮的,時薪加10元,漂亮笑容又美,時薪加20元。
在國外,一家稍有規模的單車店。
編制通常是.....
門市接待與銷售,維修人員,經理。
而台灣,大多就是店家老闆加徒弟。
若剛好這個老闆不擅言詞,又是不笑的撲克臉.....
常常就會變成鄉民口中的"態度不好的老闆"。
-----
這邊說說自己去北投車行的經驗。
很久之前某天下午2點,我進去只是單純想看新年份的車。
老闆正在吃飯,
但他還是願意親自帶我上2樓看車子,留下員工先吃飯。
說真的,當時我真的很不好意思,
因為我的車夠多了,只是想自己參觀,沒想到還勞動到店家介紹。
確實,北投車行的老闆就是不會笑的撲克臉。
但想想自己也不是時常掛著笑容,
對方有笑就算賺到,沒笑也不用太在意。
我確信原po這次去北投車行的經驗不好,
只能說真的感同身受。
店家早晚會看到這個討論,相信他們也會反省。
這篇文章主要是給其他網友,請你們想一下?
換內外胎的利潤很好,為什麼店家要往外推?
而出門作很多事情都要排隊,
店家無法提供即時的服務,換一家消費很正常。
若是真的給插隊,請問如何對其他客人交待??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