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

單車,真的賺很大!

其實 如果有再做 製造業 或是買賣業的人 都知道 當產品 從製造商 ========到達 消費者的 手上.


如果是這些需要管銷 +多層加工的 物品 其實 當東西到達客人手上 最少要付 三倍 以上的 價格.


但是 賺的 大 就不然, 因為 中間經手的 廠商們 都有基本的 人事管銷 成本別抓太多 一層抓10%.

一台腳踏車的零件 烤漆 電鍍熱處理加工等等等等等, 隨隨便便10道 加工 就已經 100% 了 還有一些零件都是 三X達的. 其實 是賺很大 但是 頂多 每一層的產品金字塔賺取她們應該有的利潤而已.

打個比方 我公司的 產品 我賣給客戶是7-10USD中間透過貿易商進口商美國鋪貨再轉到店面來說 我的美國廠商 賣給消費者定價是60USD大減價 才會撿到30USD.


沒錯 是賺很大但是就是人人有飯吃, 而且 你還要算所謂的庫存時間成本+STOCK TURNOVER 中文不知道叫蝦燬就是東西賣出速度.

而且你要想 我一台腳踏車 短則 1-2年才會買一台 長則 下輩子才會再買第二台.

如果 沒有 收取該有的利潤, 試問開車店的人 要怎麼 養小孩呢.

前面有大大 說 麥當勞 說真的 那個 才叫做暴利, 所有加工過程因為簡單 他通通 自己 INHOUSE, 然後 TURNOVER 又無敵快.

其實你把腳踏昌想成美國最近悲哀的 汽車業 她們平均一台車 做出來 也要等 將近180-200天才會 賣出, 如果你想像一下 你試賣車子的 如果 你每200天才賣出一台腳踏車, 就是說 你要靠賣 一台車賺來的 錢 養自己 6個月.
這樣你就知道什麼 叫做 賺很大.

以前在 CANNON 做業務跑業務時 你就會發覺, 會嫌貴的 客人 你不管把你的 東西 降價 降到什麼程度, 客人最後還是選便宜的 牌子 買. 買高級的客人 就永遠不會嫌貴.

正所謂 姜太公釣魚. 買賣不需免強.



賺很大才能養活這麼多的工作人人口啊~~
價格很合理, 以運動器材製造業來說, 銷給大型通路商的成本價格會是售價的 1/2 至 1/10, USD 200 進貨成本, 以 USD 800 銷出, 不算太離譜, 因為銷售商主要是有庫存成本, 一台車若擺在店內, 一直都銷不出去, 就要分攤人事, 水電, 店租...等有的沒有的開銷, 若是冷門貨, 售價/成本的比例會更高, 店面式的商店消費者通常要付出許多無形的成本的, 這些都會反應在售價上的.
太平宅車男 wrote:
其實 如果有再做 製...(恕刪)

stock turnover 我想應該是叫做存貨迴轉率吧?
^-^
johnson27 wrote:
因為樓主看到cost...(恕刪)



據我所知美利達~給店家是將近6折而以耶
maukai wrote:
小弟隻身前往阿美國也...(恕刪)



我對這種BIKE沒研究~但是我猜單速的成本應該比有變速低很多很多才是...
p020973 wrote:
據我所知美利達~給店...(恕刪)


當你一次進個幾百台~你要五折都有機會談~~
但是對於一般店家~誰敢進那麼多啊!!!


我也知道台北有那幾家店的進價是六折~
單車這行,賺很大的應該是shimano吧!幾乎每台車都用他的產品,,,早就賺翻了......
所以,這台沒變速的車,照理說,,,是賺蠻大的.....
依那麼多車友的見解,,,,
賠錢生意沒人做,,,殺頭生意可是..搶著做呢
不太可能喔
這樣就是大概2.5折
折數也未免太誇張了吧
它可是雙B級數阿
版主應該是忽略了關稅吧!!
舉例一下,好久之前我朋友在國外買台跑車開合台幣約30幾萬,後來他回台灣
相同款式的車子要100多萬,他要把原來那台車運回來.............
結果關稅要200%(不含運費)
他放棄又買一台新車(價格差不了多少而且又是新車,共重要是簡單多了)

所以了關稅是很"重"要的
  • 9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9)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