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NUXQQ wrote:
我是澳洲來的客人,買...(恕刪)
感覺不管是總經銷或者經銷商都還是要慎選店家鋪貨,不然只是會讓自己商譽受到傷害。
在賺錢衝業績鋪貨給店家的同時,更重要的是要有處理店家跟消費者間的糾紛機制,
不是說東西出去工廠,除了保固就沒有其他責任,畢竟販賣的店家才是最主要跟消費者接觸的第一線,
也是所代理產品跟品牌最佳?最糟?的代言人,
而代理有時候為了一些零件在消費者跟店家中推托拉,
那種跟店家間互相推卸責任的表情真的很難看,
市面上往往很多好產品好品牌,都因為代理商或者販售店家的瑕疵,而導致好產品推動不起來,
這樣折扣在大也很難吸引現在的消費者上門消費,價錢在現在已經不是絕對,
真誠的販售態度跟服務的誠懇,才是永續經營的必要條件,
價錢的競爭已經過氣了!
我想應該是沒有,不然在今年不會有很多間店已經要頂了。
專業跟技術我相信在公路車上是一定要有的,因為公路車的騎乘那怕是1cm都會有感覺,但不是說mtb就不需要專業,都是一樣重要。
在現今我還是看到很多車店認為fitting不重要,組裝工具不重要。
我還看到一堆車店在還在做一些我不敢相信的事
1.車架上直接墊一塊布就鋸前叉上管。難道不怕粉末會跑進培林嗎???
2.逼頭碗前不銑頭管座,我問它為什麼不銑平呢???它回我"現在的技術都已經很成熟了,不會有不平的啦"...無言,不銑就算了,知道用什麼裝上下座嗎???就是用膠垂....直接敲...我問為什麼不用上下逼的工具,它回我,用這敲就很平啦!!!!好險不是我的車........但這樣的技術還是很多人去找它買車....不知道是買的人不懂還是boss覺得客人看不到這段。
3.組裝不使用紐力板手,憑感覺經驗!!!難道說店家有"人肉扭力計"....
4.座墊水平用目視,看來應該有雷射水平眼吧......
5.做fitting沒上練習台(小徑跟小折例外,因為這種練習台少),直接抓著椅墊叫客人上去,整個fitting過程不到5分鐘。我在家自己做fitting都不只50hr了(一直在調整).......
6.抓車架尺寸用目視....你多高呢???170cm...喔!!那你騎17寸,或是你用上管52是ok的啦!!問它為什麼不量,它回我說...其實差沒那麼多啦!!到時候可用椅墊跟龍頭調整阿...天阿.....
7.編輪不使用張力計,我知道很多老師傅都是憑經驗,但在現今網路那麼發達科技那麼先進為什麼不買一支來用數據回覆客人呢???我相信以師傅的手感抓100lb沒問題,但10-50lb應該沒辦法吧(這數據是比喻)
我知道以上的工具都要花不少錢,不一定要買,因為用的次數不多...但有些觀念就不是花錢的問題,而是有沒有用心用專業來對待每台車子,消費者就是不懂所以才會相信你所說的話,才會跟你買車組車。
所以錢賺到了..但!!!心跟專業技術有跟著提升嗎......我想由市場機制來告訴你吧
來自中和的白Octavia Combi RS
但是我買公路車甘願開車到桃園去買
之前的ORI折疊車因為變速線的問題有去過一次開版大所稱的店家(付費換變速線及前變)
從牽去到調完(只是調完不是調好)大概花了1個月的時間外加一肚子的大便
其間去的不下10次
都是在他約定的時間去
每次都說貨還沒來
還說貨來了要打電話叫我去換
我主動去都要用1個月了
如果要等他的電話不知要等到何時
只是一條變速線要客人跑10次
套句政治人物的話:真的不會讓人民感動
ORI的變速線較一般市面販售的為長
最後老闆好像也沒有向代理商進貨
就用一般的變速線並加剪外管減少外管長度的方式解決
各位大大應該知道
變速好不好用不只變速器的大小螺絲要調得好
走線的順暢度也很重要
變速線如果非常短要調得好應該是天方夜譚吧
這家店家用剪外管的方式解決變速線不夠長的問題
各位大大就可以知道所謂的專業和技術在老闆的眼裡是何物了
現在我選店家都會看看他的工具種類及數量
不是說工具多樣或數量多的功夫就好
但是沒有fitting的專用工具還說會幫客人做fitting
只能說老闆閱人(車)無數
會用特異功能目視做fitting吧
至於開版大所謂的這家店有多少工具
建議大家有空去經過明德捷運站可以順道去看看
我去桃園消費的店家所開的價格絕對不是網路上最低價
但是全套的fitting設備和工具以及老闆專業的對談
讓我開始騎公路車就享受公路車了速度感而不是腰酸背痛的不適
建議各位選車店要多加比較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