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3

購買 捷安特自行車~~購車菜鳥的經驗分享文~~~(一些經驗重點整理在前面)

很不幸的...單車業在台灣還是叫做"傳統零售事業"...雖然一樣是賣有輪子的東西..跟機車還有汽車銷售不能拿來相比..
跟店裝潢豪華跟賣場規模大小無關...
所謂支援機制也只有同行間的調貨行為..頂多也是支援保固..
店家跟公司叫貨都是買斷的...所以這種情形並不是第一次也不是最後一次出現...
這是台灣單車市場的生態呀...
當然消費者並不是弱勢..有廣大的網路傳媒可以做後盾..能多做功課挑選好的店家才是重要..;事後來網路上抱怨..能有什麼效果呢..??

以這個CASE 例...客戶發現訂錯車尺吋...;原廠方面根本沒有義務幫忙解決;而決定權在店家..店家可以用折價方式收回來賣樓主一台全新的XS 車;也可以代訂一個XS 車架更換...再不行就是讓樓主寄賣舊車...談不隴就叫車主自己賣掉;但是絕對沒有義務幫樓主向公司爭取換車的事宜...最多也是代為轉達...而原廠一開始就認為這是客戶與店家之間的糾紛...何來客訴處理之說..??因為不是品質上的問題呀...;回到先前的"內褲"說...錯SIZE 就請回原購買店去換..打電話等遠東紡織的回覆有用嗎..?沒拆封..拿發票回去店家會處理的..,但是拆封穿過的呢...?並不是每一家店都是COSTCO體系...


deven68200 wrote:
多少時間內消費者負擔多少由廠商回收當新中古車或是員工車處理恕刪)

受不了了

今天任何買錯的東西只要是當面交易是無任何轉圜的(消保法)
各賣場給各位的方便不是拿來給各位隨便的
而且有許多人不斷不斷的給樓主許多幻想
而這些幻想是否能成真呢
請說幻想的各位開一家車店吧
我一定會去捧場 我想很多人都會去捧場
一定要通知我喔^^

沒試騎????
去查了一下 也去現車量過
男女版的ON ROAD S號G牌上管離地高都是74.2 誤差還是有吧
那到底是怎了???????
樓主您部長女王試車當下的鞋高多少您確定嗎
很怕最最最常看到的
試車高跟或厚底鞋
騎車時呢 一般運動鞋
作錯事就做錯事
別怪東怪西的
自己換車或換650C的輪子加長C夾都可解決
再不然 厚底鞋一雙 也可啊

就如樓主說的
騎車是快樂的

認錯是殘酷滴
ivants大大

內褲說就是說拆了就沒得換......不管跟巨大說或是遠紡說都一樣.......才會覺得買車跟買內褲一樣

買成衣可以試到滿意為止.......但單車跟內褲都不行的

我是了解單車店家經營是很辛苦的.......車廠有很多的責任要店家負擔....但相對的 支援好像不是那樣多

才會覺得車廠應該負擔更多的責任給於車店更多的支援.......尤其在要求車店必須在硬體方面配合車廠的形象提昇

怎沒有給於更多的利益或是保障跟支援呢.......常看到車廠對車店做價格促銷以趕量

但這往往利潤不是店家會得到.......看M牌的冠一那家店家賺到了....不就是敗壞市場嗎

而且明知道一而在在而三會出現的問題

就放任車店自己處理.......尤其車店老闆很多是技術者出身......比較是實話實說

但客訴除了誠實之外......還有很多的話術技巧.........這有時車廠可以建立一套完整的教戰守則

覺的單車業比較適合走向機車業的模式......可是好像我們的車廠走的是偏向汽車業的模式比較多

有點要犧牲小店家的味道.......單車業不熟又說多了......有錯還請ivants大大多指教

至於朱胖大大

不是開車店才了解事情的.......如果任何建議不欣賞就這樣回應.......那就只是一兒再再而三的重演

單車業很難走向機車或汽車,除了大廠的心態以外.

廠牌的獨特性很低,套件都共用,車子不用一定回店家.

沒有固定保養可以賺,小調整或簡單保養又很難收到錢,單車技術在台灣不值錢.

有心玩車的技術跟工具甚至超越很多店家,這部分又賺不到.

太多太多賺不到的部分了,光想想一年花在汽車的養護費用上,就很清楚了.

機車來說內銷占了他們營業的大部分,當然會很注重國內的服務.

三大單車廠內銷占不到5%營業額,怎可能投入大量的支援系統呢.

車廠甚至在一些狀況是跟店家對立的,每個月也強迫店家必須進一定額度的貨,不然就取消資格.

車廠做活動或者優惠時也不會管店家的生死的,都直接低價賣消費者,然後爛攤子丟給店家.

現在車店的怪象也不是單車熱才出現的,早10年前就這樣了,只是現在多一點例子,應該是這行業獨特的生態吧.
ivants wrote:
請問你有把原文看完嗎...(恕刪)


所以賣成車的店員不用專業
客人要什麼尺寸就下訂好了
反正就算知道沒法跨上去也賣

自己去過不是g牌的店家
人家沒有這樣賣車的
就算沒車也會幫客人測量一下看一下車架幾何
連跨都跨不上去還買什麼車

g牌車是走國際路線
居然在本國買車過程那麼粗糙
身邊很多車友都買錯大小不然就是不會調整
看看網拍一堆買錯車架在那邊賣車

大家都這樣賣車每天在那邊搞這些就糾紛就好了

ugly1129 wrote:
...大家都這樣賣車每天在那邊搞這些就糾紛就好了...(恕刪)

可惜現在的確就是這樣在賣,
唯一的方式就是買車前自己做足功課, 多問資深車友,
冀望店家或車廠在銀貨兩訖之後會像國外賣場一樣退換貨,
在商品無硬體瑕疵的狀況下無異是緣木求魚.
對捷安特的銷售方式, 客服太慢不滿?
除了不買外, 又能怎樣?
是非審之於己,毀譽聽之於人,得失安之於數。
今天我們都非當事雙方
大夥說的都是建議而已
所以有人站在店家方面(一定有嘴砲說這些人士店家或某牌支持者)
也一定有人站在消費者立場
但是呢
這棟樓看下來小弟發現一件事
就是沒購車店的說法
今天樓主買車是到非購車店試車與自我試車
那在訂車時該店家是否有說您確定要S的嗎??????
如果該店家有先確定. 那或許沒這糾紛
而樓主也沒說明說訂車時女王部長是否在側
如果在側或樓主單獨,而該車是屬於樓主堅持而定車
那還是樓主的問題
在側而店家未先勸阻, 那就是店家問題
以上有先作確認嗎????????

舉個例子好了
買機車50CC與125CC
辦好牌交車後發現125比50的高
每次停紅燈都要側邊停車
該車主覺得很不方便與尷尬
那................可以回去換車嗎????????
各賣場都可退換貨嗎
可以請各位給小弟一個正確解答嗎
deven68200 wrote:
像樓主這樣情形......廠商也可以建立一套方法啊

多少時間內消費者負擔多少由廠商回收當新中古車或是員工車處理

那可以請問一下大大
目前有哪一個體系是如此做的
五金???四輪以上交通工具???
各種工具???
還是哪種購買品可以有這體系出現
小弟孤陋寡聞
望請兄臺賜教

我的回應如果有錯 歡迎指正
今天我們都是旁觀者
就如同樓主說的"這是一個建議與分享文"
或許味道酸酸的
但是一堆天馬行空的建議卻一一浮現
我一直強調
一 訂車時車主在不在
二 試車時所穿的鞋高
三 老闆在訂車時的建議與堅持
四 樓主訂車時是否也有所堅持
這些都是問題所在
而此大樓的一些建議不是不對
而是有很多是沒有做到的
朱胖大大

你的意見買車樓主在不在穿不穿鞋的我沒興趣回應

只是你對我的回應......我覺得就是幾千塊的東西........如果讓樓主負擔的幾千塊的事情.....車商怎不處理

你要我去開個車店在說話........就覺得好笑了

不過你說的50CC跟125CC的比喻.......妳如果買125CC覺得高的話要換50CC的話我沒開機車店也可以換給你啦
朱胖 wrote:
那可以請問一下大大目...(恕刪)


如果是試車時穿高跟或厚底鞋,
導致買錯車架,
責任當然還是在車店.

一般消費者一生不過買兩,三輛公路車,很多甚至是首次購買.
而車店幹這行的,一個月總有幾輛業績.

難道車店看不出消費者穿的鞋有問題嗎?
難道車店不能提出建言嗎?
還是庫存能銷盡量銷就好?

我買幾百塊的褲子,店員裁褲管時,都會問我平時穿多高的鞋子.
我買幾百塊的鞋子,店員都能提醒夏天冬天襪厚不同,提醒足寬與楦頭大小關係.
也會提醒美碼,英碼,日碼間的差異.(樓主的車店則是同樣捷安特產品,都不會提醒男車女車上管高度的差異)
結果買幾萬元的車子,店員反而一邊納涼消息,眼睜睜讓消費者買錯尺寸,事後再怪到消費者功課沒做好.
用這種混吃等死的心態經營,單車店能不汗顏嗎.

  • 23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23)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