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

美利達聲明稿---關於中科院售價

wagamamafju wrote:
撲疵,您老知道高價「...(恕刪)


又是一個外行看熱鬧又什麼都要比 = = 哎
我是不知道 你要比什麼 要拿什麼例子出來比
但 我可以跟你說 單車業 跟 汽機車業有很大的不同 沒什麼好比的
汽車業務我是了解不深 據我所知 他賣一台車 根本沒賺到你的車錢傭金 他只賺公司的獎金以及保險的退%

機車更簡單了 他們賣一台車 也才賺你500~1000而己 且是寄賣方式 陳列在店內

單車業都是現金買斷的 就以賣車的獲利來說 跟汽機車來比 單車算是多的
一台XT全套的單車 差不多是一台50cc的價
一家有規模的機車店 差不多放個8~9台 50cc的 應該也算多了
但一家有規模的單車店 xt全套的單車 連同倉庫的算下去 至少都有30台以上 再分顏色、尺寸就達近十款

一台xtr全套的單車 也差不多是一台125cc的機車價位
一家有規模的機車店 差不多放個8~9台 125cc的 應該也算多了
但一家有規模的單車店 xtr全套的單車 連同倉庫的算下去 至少都有20台以上 再分顏色、尺寸就達近十款

十幾萬的 我就懶的再比了

光開店成本 就差一大截 是要怎麼比 要拿什麼來比
怎麼比都是不公平的

上百萬的機車 的確 我有在路上看到有人在騎
上百萬的單車 可能我見聞不多 我只在電視上看過 且該車主也說 這種車只能拿來展示而己
騎車粉累 wrote:
你覺得很可笑?我到覺得你才是讓我感到悲哀的人!
已經跟你說了...你看到的絕對不是店家正常的進價..你還真的天真的以為用這種價格買的到你要的車?
那我跟你進車就好了...幹麻要找美利達?

1. 我沒說過中科院那價錢是正常價。
2. 你老兄不夠powerful,因為我的確買過那張報價單中的其中一款車,用那張報價單的價錢。

騎車粉累 wrote:
開店很簡單...你開一間我看看?
開店很簡單..你買的幾萬元的是錢?人家幾百萬的就不是錢?

請看清我的回文:
Lunatic0106 wrote:
開車行很簡單啊,弄個幾百萬就開的起來,但怎麼經營才是問題,

重點在經營呀老兄,也難怪你會做的這麼辛苦了,方向根本就搞錯了嘛~

騎車粉累 wrote:
你買一台車就唉唉叫!人家進幾百台?
你的工作是工作?人家開車店的賺的就是臭錢?難道是躺著吹冷氣就能賣出一台車?不用組裝.調整..用嘴巴推銷嗎?
說真的..我倒覺得自己口才變好了.只是懶的上來.因為說破嘴.被傷害過的人還是看到車店就怕!覺得人家好賺嗎?我花一萬元請你幫我換胎50次!15台淑女車.15台小折.10台登山車.10台公路車!還有..內胎你自己出!50條...
看到這裡..你手不會抖嗎?50台車的換胎輕輕鬆鬆賺了1萬元!
你在公司打打字就賺到幾萬元?人家車店換各胎才賺多少錢....
笑話...
不想說了....去打電動.看電視.人客上門就做.總不會每天都遇到奧客吧!

那是你的工作耶老兄,嫌苦就不要做啊,
我做學徒的時候,有懼高症還是要在十幾層樓高且沒有安全措施的工地做事,這樣的錢好賺?
當別人沒換過胎? 笑話!
再說一次,沒那個屁股就別吃那個瀉藥。

vien2820 wrote:
機車更簡單了 他們賣一台車 也才賺你500~1000而己 且是寄賣方式 陳列在店內

真的這麼少的話....
機車行早倒光了
=廢柴上的風霜菇=
~阿皓~ wrote:
真的這麼少的話......(恕刪)


寄賣性質的東西 獲利本來就不高
多半是靠獎金及退%等
機車業本來就不是以靠賣車為主要營業項目
tzou wrote:
確實您這樣說是很有理...(恕刪)

個人理解您的意思是不應事先收取服務工資
等於說車店應該有沒保固的車款供選擇,是不是呢?
基本上對消費者來說,有選擇都是好的
但我覺得問題不在這裡
就像裝箱車一樣,現在最大的問題就在於您說的
「額外收費」的爭議
因為像您這樣明理又有常識的客人太少
多的是要求不相關的店家提供免費服務的奧客
再說我們現在已經有扣除售後服務的選擇啦
比方說網路買,比實體車店便宜呢!
你可以就把它當作扣掉售後服務的售價啦!
還有網路箱車,更便宜,連組裝費都省起來!
如果有一天,大家都有上車店就是要收錢
就像跟律師講話一樣的共識
那的確是不用「預收服務費用」
不過話說回來,說到這保固嘛
不就是預收嗎?像我們用家電3c超過保固期都沒送修
就白白被a了不是嗎?那除了單車,所有有保固的東西,不是都和您說的一樣
是不道德的行為嗎?我能不能對電視、汽車、手機、電腦也有這種扣除售後服務的選擇呢?
pkl01 wrote:
個人理解您的意思是不...(恕刪)
我能不能對電視、汽車、手機、電腦也有這種扣除售後服務的選擇呢?

這就是真之前提到的先定義何謂基本的專業服務囉
你覺得保固算不算是成本計算的一項?
我想所有的消費型電子產品都有核計
一般商品也會將這些成本算進去
所以在同樣的商品的經銷代理之下
難道已經沒有算進去了?

你說的問題(成本),在消費型電子產品下,除非本身商品有問題,
不然也是當成獨立的一樣消費行為不是嗎?
而過了保固期,即使是商品本身的問題,若要修理通常也是消費者買單,不是嗎?(專案處理除外)

以手機或 機車為例,不同地區不同商家會有不同的價格策略,但是消費者在衡量運輸往返(送貨或商品維修)
有可能選定價稍貴但就近之店家.

其次提到你說的"售後服務"
又要定義"售後服務",保固本來就是公司核計入內的成本,
店租水電等等成本都是,難不成老闆老母妻小多,也要核計入內?
保固就算是基本的專業服務,其它聊天喝咖啡等非專業規定的"售後服務"是奇檬子問題,
有時八字合,老闆和沒有消費的客人一樣聊得很樂呢,
不過有些老闆或許就是利字當前,
但有一種比較不會,就是吃人頭路的,
我相信這些都是成本,而車廠或經銷商早就把最大的成本計算在定價之內了,
也就是每一店家可以在範圍內調整,但你說店家可以把因為"售後服務"好,
超過這些定價嗎?

所以算一算,除非經銷體制內的規定,每一家店都可以把"普遍"的消費族群的保固維修算進去,
即使沒有特別的店面也會有搭配的廠商,應該也沒有販售但提供不保固的店家吧!?(黑心欺騙除外)

基本的專業服務,個人覺得最後還是分成"免費"跟"消費",其中的"免費"部份個人以為就是上遊車廠訂下來保固部份,
雖然這一部份最後還是要店家當成顧客和車廠間的橋樑,專業判定也是如此,這本來已經算進車廠(經銷)和店家間的成本(權利與義務),其它的免費個人覺得就看店家的自訂狀況,但還沒有聽過打氣要錢的,我常常單車到機車行打氣,
沒有老闆是不高興的樣子,甚至還會出來幫忙,或許機車行比較成熟.
不過有些單車行不想提供服務(空壓機要電), 個人建議就在門外擺一手動打氣.

ps.我想我們的觀念應該都是可以接受合理將保固服務含在成車價格內,只是這個比例上的程度問題.
而這保固有有點像是保險,可能會用得到,可能不會用到,但這保固服務成本絕不是根據店家家裡的狀況訂出來的.
ʎǝuɹnoſ ʎɯ ǝǝS 等待與告別: https://youtu.be/k1lf_n0Vs-I
tzou wrote:
這就是真之前提到的先...(恕刪)

同意您的觀點,這真的是程度上的問題
其實我覺得任何一種行業都會因為該產業的生態及當地的消費習慣
產生特殊的行規
比方說砂石業,如果您有用到的話,就知道叫幾立方公尺的砂石
送來的都是9折
比方說好事多的免費打氣和調整服務
到了台灣就限縮範圍和對象
比方說在台灣搞設計的,面對業主往往都把設計費灌到其他項目去
這是什麼意思?這就是上下交相賊
這些都是檯面上的行規陋習,大家心知肚明,卻還是這樣沿習下去
車店和車廠沿用以往的交易模式,因為以前買車就在旁邊買
修車一定會回到這裡,根本沒人為了鐵馬專程跑外縣市﹝特殊需求除外﹞
現在不是,出現了專賣車不修車的新興行業
成本馬上轉嫁到傳統車店,我網路賣車,連打氣都不用準備
而車廠卻還用以往的拆帳方式跟車店算錢
現在您說的新模式出來,就是g牌直營店
不管任何g牌孤兒,到最後至少有直營店收容
這就是把售後服務帶回車廠的成本裡去
可是弔詭的是g牌抓網路抓最緊
同時價格也最硬,您想一想,羊毛,終歸是要從羊身上拔下來吧!
那該經銷商會不會被斷貨而交不出來?
甚至被取消經銷資格?

美利達客服中心 wrote:
親愛的車友您好此一背...(恕刪)
看了那麼多文章,我深深覺得腳踏車的發展空間差不多就是這樣了,已經到極限了!!

接下來可能有一波寒冬!

現在腳踏車店都快要跟7-11一樣多了,人口密集一點的市區,我看過最離譜的是某個十字路口30公尺內有三家,依照裝潢跟規模大小分,剛好是G牌最大,M牌第二,F牌第三,腳踏車店已經密集到這種地步!

一台腳踏車台灣牌子的最頂要40.50萬(我記得G牌某台)

外國的就不用說了,好像有更貴的!

這種價格就好比101的精品店一樣!

代表的是一種貧富差距的落差

沒錯!也許有人真的消費的起!

但有幾個??

參加某個越野車隊,車隊裡面從吉星到悍馬都有,不過Pajero這種中級車的比較多,其餘多則是land Rover.X5,這應該算玩得起腳踏車的族群了吧,可是上百個隊友幾個人在玩腳踏車??

抱歉!只有兩個,一個我以前講過他是作腳踏車零件的,另一個是油商退休在開民宿(北中南都有房子啦,空屋太多所以開民宿),不過兩年多前已經XT玩膩了,現在也很少看他在騎!

這兩個人的車子多少錢??

頂多到XT全套而以,沒超過十萬以上!就這樣而已!

對車隊這些所謂的好野人來說,
玩腳踏車??
不如玩重機,追求速度感腳踏車會比重機快嗎??
玩改裝??
不如玩改裝四驅車,隨便改一台20.30萬的藍哥,開個一次在溪底撞爛,拖回修理再改一改他們也覺得比改裝腳踏車有趣!!

當然會有人說這立基點不一樣,又怎麼能比?這好比之前板上有人講過,賣機車的都覺得腳踏車貴得離譜,就是這樣!
這沒甚對錯,價值觀的問題!問題是我真的很懷疑,一個開的起BMW的族群會去玩腳踏車嗎??很少吧!!!對他們而言,買腳踏車的炫耀性.價值感比不上買名車阿!

但是今天腳踏車價格是一年比一年還高??

按照台灣的所得水準,合理嗎??

恐怕很快腳踏車會進入到M型頂端覺得沒價值,一般百姓又覺得太貴的地步!

這時候腳踏車自會回歸市場決定啦XD

不少人在等待這個泡沫化唷



tedlin7389 wrote:
看了那麼多文章,我深...(恕刪)

其實,單車沒有比較貴,我是說真的
與其說單車變貴了,不如說台灣的市場打開了
在我唸國中的時候,同學家裡就有一台美製的旅行車
前後帆布包、油壓煞車、一體成型前後燈一應俱全
要價超過五萬,而那是二十年前的事了
那時候小弟我用盡手段,也只弄到一部功學社的鋼管跑車,要價五千大洋
就已經爽到不行
直到十年以前,台灣玩車的人不多,許多國內外大廠根本不把台灣當成一塊市場
連G牌M牌的高級車也不內銷,想買還得從國外自己弄回來
現在01上面說的入門車,以前在車店裡都算是頂天了
因為需求打開,所以這些台灣精品才有機會在台灣露臉
但是像小弟當年買的高級學生車,現在還是存在啊!
R800、R1000以通膨計算,反而比以前更便宜呢!
只是他們上不了版面,因為台上被一堆高價明星佔據了
但明星終歸只是明星,您不會把綜藝版當成生活的現實吧!
當您眼睛祇看到45萬的高價單車而以此斷定單車的精品化
猶如看到進口幾部超級跑車,便斷定台灣車市的生死一樣
是極不客觀的,一個產業的發展,一定會有一個Z字型的逆轉
像網路泡沫就是最近而且是相當典型的例子
當單車的泡沫破滅後,也許只有不到五成的店家或企業能夠存活
但也才能集中獲利,穩定成長,寒冬淘汰體質不良的店家
這是良性的發展,我個人是樂觀其成的
  • 11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1)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