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是入門車,小孩體重輕,所以去淘寶買個堪用能消除震動的碳把

車把很便宜,不用一千元,這兩隻都是「小彎」把,即使是女生用也很容易駕馭。(碳龍頭比碳車把還貴...)
淘寶上碳纖維彎把的品牌其實不多,除了ASIACOM這牌子,還有個品牌叫ToSeek,賣的量更大。
我會選這個品牌,主要是考量:配色/消光/寬度380mm/D值115-125mm/R值70-75mm,其實當這些規格過濾下去,選擇就很有限了。
我自己的車車架跟前叉都是碳的,但彎把也是鋁的,所以我也買一隻來測試看看
為了改裝的方便性,最後我沒有買一體把,而是繼續用分體把
買碳把需要注意,一定要丈量自己現有彎把的三個長度:
1. 寬度: 上把的寬度。有些彎把的下把比上把外擴20mm。我買的兩隻下把都沒有外擴。
2. R值: 上把的前伸量
3. D值: 下把的下潛量
如果自己原本彎把的騎姿用了很滿意,R值跟D值建議不要亂改
如果覺得自己原本的彎把騎起來不舒服,但又說不上來哪裡不對,建議可以去YouTube找一些自我判斷彎把是否fit的影片
寬度是不要超過自己兩個肩膀上尖尖骨頭之間的寬度
我原本的是400mm寬,這次買380mm寬
也沒什麼理由,因為身體告訴我窄一點比較好騎
近年職業車手也流行用窄把,所以寬度問題,我覺得各位可自行評估看看要剛好、還是要體驗窄一些
話不多說上照片














如果想把管線藏進彎把的洞洞裡,變速跟剎車線就要抽出來重拉,施工成本會比較高
小孩那台亮光碳把,我原本就沒打算要穿內線,所以技師是直接用束帶綁在彎把下面貼著
而我的消光碳把,原本是想走內線的,結果發現這個品牌的內線孔沒打好
裡面有崎嶇卡住線管,最後只好作罷,一樣走外管
跟淘寶店家協調後,有退返我一些錢
因為走外管就不用把原本的線抽掉,所以施工成本也會低一些


騎乘上路的效果,在小孩的鋁車上當然效果是非常顯著的,手完全不會麻
某人其實也說過,手麻幾乎換碳把就能解決,厚把帶跟手套的效果有限,感覺確實是如此
而我自己用的感想,覺得窄把比較省力、好發力
且彎把左右兩端的凹陷,手掌的肉墊可以放進去很舒適











我覺得碳把在入門鋁車上的效果蠻顯著的
若有想改善入門鋁車手感問題,但又不想投入太多金錢
可以考慮這個成本方案
只是細節品質上可能就不會像台灣貨這個精緻
例如我上面提到開內線孔的問題
如果哪天這個被我騎斷了
再上來回報

多謝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