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到的老車
車子坐墊大多是真皮又很軟
然後皮質有些都有年紀有磨損痕跡,但是座椅軟然後沒有包覆,後座都是平的
現在坐到的新車
他主打包覆型的座椅,駕駛副駕駛也許很爽
但是後座整體坐上去就是硬
皮的材質就沒有給人是真皮的感覺
坐邊邊時還因為太硬不太好坐
是不是現在的車座墊都回不去了阿?
                                    
            venusyuyu wrote:
坐到的老車 車子坐墊...(恕刪)
汽車座椅,皮面材料並不是主要好不好坐的最大影響因素。
而是皮面下A+B兩劑發泡料,才是最主要的關鍵材料。
例如沙發工廠生產的發泡料,切割一片座椅椅面面積大小材積,物料普遍大約200~500之間就有,但普遍不具備緩燃測試條件。
而汽車座椅屁股下方的發泡墊,就沒這麼簡單。
都需要過車廠的緩燃認證測試。
普通的,500~800,需開模具跑皮革溝槽+固定卡扣+高階通風座椅開通風孔等等。
高端的,會是高密度支撐極佳的發泡料,一片90*90左右,材料要價甚至得來到1200起跳。
幾年前的日產TEANA 新車發表,有針對該車開發高端有採用杜邦PU兩劑高密度泡棉座椅等複合件,做了較能對汽車產業業外說明的釋義。
https://www.mobile01.com/topicdetail.php?f=263&t=977315
有興趣可以看看。
而表面的皮革材料,純粹只是觸感、造型、止滑、防汙、防塵等的差異!
比較能投些成本的,就是這兩年幫國內車廠代工的T1汽車座椅生產廠-全興工業,有在向車廠推動的石墨希塗料,噴塗在座椅椅墊上,能帶來約莫人體-1度的效益!
但可能礙於成本並不划算,我在汽車產業還沒看到有車廠採用石墨希噴塗技術!
高端的,大多採用通風散熱座椅設計來提升快速降溫的效益最大。
而坊間所謂的真皮,其實很多也是合成皮,只是皮料仿真等級上差異。
皮料如果品質質量太差,大多會呈現傳統貨車座椅,用拇指壓按,表面會產生類似壓塑膠袋多皺褶的紋路。
這類皮料相對低階,車廠對座椅供應商,普遍以耐磨指標為主。
而上下車座椅肩部,是最容易磨損的,椅墊朝車體外這一側,用料通常也會是最好,才能避免新車保固期,運輸貨物的運將大哥上上下下,一年開20萬公里很快就把椅墊外肩部磨破皮、縫線脫線爆開..等等被索賠客訴!
例如坊間改大陸百變床椅的露營車,大陸床椅的所謂油蠟皮,就是相對低階的合成皮料。
另外~除了這部位用料差異!
座椅椅墊的發泡材料也遠比椅背用料來得好。
因為椅墊需承重人體重量、椅背通常不具備這樣的條件測試,在發泡材料選用上,椅墊材料也須遠優於椅背的成本條件與認證、受測差異。
好不好坐,主要是發泡材料,並非皮料。

        內文搜尋
    
    
 從 APP 打開
從 APP 打開
                    
                    X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