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說結論
2016 Honda City 花62萬購入五年跑20萬公里後以25萬售出(有事故更換引擎蓋水箱架與水箱),不計保險與停車費跟稅金共花費53萬

2005/9月 Lexus IS250 花25萬購入里程219500
跑了近兩年共10萬公里,一樣不計入保險與停車費跟稅金共花費52萬

兩者皆引擎表現優良,變速箱皆雙雙掛掉,有整理與更換
--------------------------正篇開始------------------------------
在2016年時,是個六安與循跡才開始有車廠重視的年代,在60萬出頭級距唯一有六安跟循跡國產的只有兩台可以選,Luxgen S3 跟 Honda City,兩台空間跟車格相仿,最後在city 有折價的情況下花62萬不含保險購入。

由於本身工作是業務性質所以幾乎天天開車,不得不說雙田就如傳聞中買引擎送車殼,保養除了第一次添加了油道清洗劑,其餘行駛至20萬公里進廠保養都只有自備機油跟換油芯,油耗跟引擎開起來狀況都始終如一沒什麼太大變化,沒吃機油也沒有油耗變差太多。
趁機也留言破解一下!我都是一萬公里換一次機油,每次都是買大潤發的Mobli 1 0W20或是5W30,除了第一次一萬公里保養是原廠機油,剩下19萬公里基本上都是固定自備。
破解了兩大都會傳說1.台灣極端惡劣環境需要5000公里換機油不然會如何如何似乎是沒有發生在這台車上
2.大潤發進的機油是美國的回收油,用久了會吃機油讓引擎變差,似乎也沒發生在這台車上
整整20萬公里幾乎9成都是原廠只有一次實在工作忙碌外廠處理,至於輪胎要特別說一下,米其林Saver+ 真是神一般!十二萬公里才下課!沒錯!就是12萬公里才磨到安全線其餘廠牌大約都五萬公里。這二十萬公里內除了耗材以外唯一不該壞的只有變速箱在13萬公里會起步打滑到熄火,沒辦法低速行駛必須一直高轉不然就熄火,由於過保固了只好外廠處理,花了45000修好。探究原因其實也不清楚,大概就是某個閥體掛掉打滑時導致CVT鋼帶磨損,當然也不是什麼低能的沒按時換變速箱油或是非原廠油,沒錯!我就是不信CVT,所以一直按時六萬回原廠換CVT變速箱油
最後還是13萬掛掉,可能真的壽命就是如此。
最後在剛好五年時賣掉City,總共行駛20萬公里。基於對V6的跟傳說中妥善率極高的Lexus的好奇,心臟非常大顆的試試“二手“又是“進口”的Lexus ,以25萬賣出city,一樣25萬跟同位車商購入里程20萬公里的2005/9 IS250

購入後我體會到兩件事
1.原來車子可以改到跟原本完全都長不一樣

2.買二手跟進口不要有什麼幻想,多留點預算修車不要拿去改車,里程高了就算是豐田也會壞
由於兩台幾乎是不同等級的車,所以就只分享花費。從第一天開回家的路途時就亮燈,原本有抓5萬塊來慢慢整理,後來發現不夠!Is250通病就是上蓋時候到了一定漏油,還有後分磅也會咬死,剛換車滿懷欣喜的我隔天立刻進廠把碟盤跟咬死的分磅與含氧感器跟上蓋相關的耗材換一遍花了六萬,不過還好往後的日子從21萬公里行駛到25萬公里時都算正常沒什麼問題,直到了26萬公里方向機電腦掛掉(聽其他車友的發生機率也滿高的),好險車友有多的殺肉件用友情價2000換上,接下來保養陸續換了引擎腳跟避震器等底盤零件,基本上保養還是一樣大潤發買機油,每一萬公里換一次,零件部分就跟開材料行的親戚購買再請保養廠換上,用非常小氣養車的方法讓車況維持在無待修,最後終於到31萬公里時變速箱鎖死在3檔不能跳檔,於是找了一顆中古良品的變速箱換上花了25000左右,其實相當划算,還順便把曲軸油封等換好,可以說是再戰十萬公里也沒有問題了。
最後一路計算下來驗證了
1.如果5000公里換機油真的是沒什麼必要,至少我實測20萬公里沒什麼問題,一般人一台車要開到20萬里才換車的畢竟少數
2.變速箱真的比想像中脆弱不管是CVT或是AT,時候到了就是會壞
3.二手的進口就算是非常小氣養車絕對還是會超出國產車不少花費
最後換上電動車又是另一段故事了...有機會在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