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不斷希望政府能將進口車關稅降低,畢竟現今網路資訊發達,只要動動手指就能查到,同樣車型在每個國家的售價是多少,不查還好一查就嚇到不能自己,究竟台灣汽車的關稅是如何,為何與國外可以差到一倍以上?
即便國產車,某些組件如變速箱、氣囊等等零件也不是自產是進口,零件也要抽關稅、貨物稅、營業稅 (汽車零件關稅最高可達17.5%)
然後你以為這樣就結束了嗎?當然沒有!本國的稅制裡還有一條貨物稅,「無論是『進口車』或是『國產車』通通按車輛出廠或進口時完稅價格課徵貨物稅」,稅率一致為排氣量2,000cc以下25%、2,001cc以上課徵30%貨物稅,也就是說不管你車商進口或是自己生產一輛車,我們政府通通都要依排氣量抽25-30%的稅。
國產車vs.進口車 稅率計算「關稅計算是累乘法,不是累加法」
進口車2,000cc以下:17.5%關稅X 25%貨物稅X 5%營業稅
1x1.175x1.25x1.05=1.542,等於一台車要課54.2%的稅。
進口車2,000cc以上:17.5%關稅X 30%貨物稅X 5%營業稅
1x1.175x1.3x1.05=1.604,等於一台車要課60.4%的稅
國產車2,000cc以下:25%貨物稅X 5%營業稅
1x1.25x1.05=1.312,等於一台車要課31.2%的稅
國產車2,000cc以上:30%貨物稅X 5%營業稅
1x1.3x1.05=1.365,等於一台車要課36.5%的稅
經過以上的統整,對稅賦有更深一層的瞭解,為何進口車總是進來台灣販售就價格翻倍,國產車為何還是不能以更優惠的價格銷售給國內的消費者,而不是一味的狂轟濫炸國產車廠價格壓不下來,國外賣的比國內便宜,這都是政府稅賦制度所造成的。
這有點類似倖存者偏差
就是我們只關注內部
卻很少去注意他國的國產車
是如何做到成功的國產價格?
台灣人早就被訓練到
溫水煮青蛙 車就是這麼貴
說實話....早就已無所謂
不要偷我就阿彌陀佛
寡占而無競爭
才真正是一件很可怕的事
我舉一個例子
當年我在韓國
就是看個大張A圖還要跑15秒的時候
人家的手機已可以上網抓動態桌布
除黑白外 普遍是6萬色64和弦
還有當年很酷的來電答鈴
可當年台灣最高只有6千色16和弦
甚麼是鈴聲答鈴我也不知道
那年我返國休息
沒多久有一家新電信公司就整套搬過來
消費者從那時候起
才真正發現原來電信商是可以有這些新穎的服務
直至今日 我不知道
三年前一台最高一百多萬的國產車
三年後的今天賣八十幾萬
是三年前買的人太蠢
還是三年後的車太佛心
賣一台賠一台
這我真的不懂......
엉터리 많다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