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底購入大改款前ODYSSEY A版
打破我買新車持有時間最短的紀錄
OSYSSEY有幾點真的是讓我&家人抱怨不斷…
1.隔音其差無比
說真的訂價170萬的車,隔音竟然跟我開過的國產MAZDA5差沒有多少,高速公路進隧道後根本聽不清楚第三排的人在說什麼…胎噪、輪拱噪音
2.滿載後廂空間根本悲劇
去年載滿家人台東四天三夜,因為座椅關係後廂開口被吃掉不少,很多硬廂無法塞進去只能行上疊,往上疊又會造成尾門關不起來的冏境…
3.第三排無法6/4分離
這台車完整的呈現了載人無法載物、載物無法載人的情況…就是因原廠為了節省成本,第三排只能全開或全收,就算只把椅背折下去,那個斜度也無法擺東西,會常載家人到大賣場購物的人就懂我在說什麼…
4.車內置物空間極少
整個前坐只有副駕手套廂能放東西,還有門邊淺淺的空間及T字中控下方小小的平台能置物,再來就是後車廂那超小的置物空間,連傳統的打氣機都放不下
5.後軸彈跳感讓人非常不舒服
可能日本路都很平吧,所以日本人可能沒感覺...但台灣的路真的是OOXX,我已經算是開車慢的人了,經常被家人說車很跳,常常人、飲料都在半空中...換了避震器後跳感依舊無法大大的降低。
6.第三排放倒後平整性極差
因為我每個月都會露營1-2次,所以載物的需求算不低,但它的平整性差到讓我每載一次裝備嫌一次,兩側有固定第三排座椅的勾環影響置物箱擺放,只能用軟包東塞西塞的,但它容量算不差,偏偏平整性不好
7.用料品質很差
當初買odyssey都是利用晚上時間去看車,通常都8點半展間都準備下班了,只能在暗暗的停車間看試乘車,也沒有仔細去摸、觀察一下車內塑膠件,交車後仔細東摸摸西敲敲的,我才發覺…這用料怎麼還是十年前的水準?!大量的硬質塑膠,跟我上一台2010年的previa、2015年mazda5其實沒有差別太多。
上述前5點真的造成我使用上很大的困擾,我其實在2021年4月發表的時候就去看了kia carnival,當初抱持著看看的心態而已,沒想到這一看我跟老婆立馬變心付訂等車,上週新車終於到港,今天交車滿1週開了500km,山路、市區、高速都有,我得到結論是,不是KIA CARNIVAL車太好,是HONDA ODYSEEY太糟糕...
唯一有幾個優點
1.二手價很夯
2.撥桿上方結合環景按鍵很方便
3.低車身,山路晃動較少
很多人說這些缺點你試車的時候就應該會知道,只能說我心思沒有你們細膩,當初舊車上網po一天就賣掉了,在台灣除了previa、odyssey、m7、sharan四選一
有人質疑我為什麼這晚才po缺點出來,呃...利益極大化、損失極小化,這話說太明白,我又要被人罵格局小。
我會寫這種文出來,有人覺得我惡意攻擊它,事後抱怨,我單純呈現它帶給我的困擾,因為有不少露友想換這台車,我真心勸退他們。
fb社團這些缺點其實都看的到,但絕對沒有我說的那麼仔細,寫太仔細會被砲很慘,都是輕描淡寫帶過,我是真的開了2個月後缺點浮現出來,我在版上詢問前輩,得到車友們的答案是"你換車比較快",因為同溫層的關係在fb裡就算你對這車有興趣提出問題來,得到的答案9成都是"這台有多好"、"跟隨著xxx的腳步改車就好"諸如此類的回答,小弟我覺得這類的回答不夠客觀,如果你是mazda5、wish換odyssey你會覺得空間有感升級,如果原本就是開m7、sharan、previa,你會覺得無感換車…
有人提到改裝可以"有效改善"缺點
氣壓避震13-17萬,進口避震5-6萬,換好一點的進口胎四條4萬有找,再花5-6萬底盤隔音,都以最便宜的價格來算,要再多花14萬左右改善隔音、彈跳感,一台車賣到170,事後車主還要花大把鈔票換這個換那個的,我也要去試過車友所說"改裝大戶"的車,我個人覺得相當不划算,我覺得花這些錢並沒有非常有感的改善,再來改裝品買的時候都是黃金的價格,賣的時候是狗屎的價格,我講這個可以會惹怒不少人,但就是因為我不是那種"不缺錢的"人,我真的不缺錢早就X7、GLS催蕊了,再來網上各個車評都對於真的缺點必重就輕,大概只有8891有說比較清楚,新舊款明顯缺點依舊,還有找前代車主來拍攝,每台車都改的濃濃自我風格,不是說改車不好,但並非每個人有能力可以大手筆花錢改車,其中有幾位車評mpv是選擇previa或sienna喔。
至於kia carnival目前才開沒幾天,一切都還在摸索中,目前odyssey的缺點在這台車上沒有發現,我也是很怕買了會後悔,又像上回一樣重蹈覆轍,再來也沒有經濟能力再換車了,有了上次的經驗後,這次換車我光試車就4次,每一種路段我都試超過十分鐘以上,也請業務載我試這些路,每個座位我都去試坐,把我很在意的缺點條列寫在紙上,一條一條的審視,白天也去看、晚上也去試,剛好業務說kia缺車很嚴重,所以在所裡也沒啥事,就這樣子陪我試了又試,等我開滿5000km後再來寫一則心得,供大家參考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