裝了 Thule WingBar EVO 橫桿,
安裝後車高約 177cm 。

車定橫桿搞定後,下一個難題就是行李盤了,
看來看去,有三個品牌的在比較,這兩天要做決定了,不然下週的露營就要開天窗了。
1、熊牌 Bearrack RR-1538 LSize

性價比相對高,150x110 的裝載大小而且已經內建導流板
看安裝,是上下兩片鋼片用螺絲夾住橫桿,久了不知道會不會有鬆脫的風險?
2、Yakima Offgrid

相同的裝載容量下,價格應該是最高的,結構看來也比較紮實,
安裝上,是特殊的鋼帶包膠透過槓桿原理夾緊,而且一面是鋼的硬面,
一邊是有包膠的彈性面,安裝穩固性應該不成問題,
而且有輔助桿,也方便直接把我的自行車架再安裝在行李盤上。
最大的缺點應該是高度,安裝總高已經超過 190cm,
限高 200cm 以上的停車場才能下。
3、3D Mats 多功能折疊行李盤

最大的優點就是可以折疊,折疊後的車高約 180cm,只要不是在台北市,不能下的地下室應該不太多。
導流板要另外添購,單位裝載成本,三者居中。
安裝固定方式跟 Bearrak 一樣,是兩片鋼板鎖螺絲夾緊。
有安裝行李盤的大大,給我一些使用上的狀況建議。
目前真的有選擇障礙...
如果可以順便建議一下車頂防水包。
感謝啊
------------------- 分隔線 -------------------
coolnewbie 大大的臨門一腳,讓我整個大轉向,
228 連假期間先跟桃園早點名確定有現貨,當天下午馬上殺過去搬回家。

我之前 Focus 掛上 Yakima RocketBox 15S。

間隔較長時間不用的時候,跟驗車前都會把車頂箱卸下來,
一個人由車頂卸下跟扛上車頂,每次都去掉半條命。
看到 Ranger90 居然可以這麼輕鬆的上下車,
確實是真真實實的打動我。
沒有 Ranger 90 的安裝跟裝箱圖,換車後首露加開新帳,已經手忙腳亂了!
but ....... 又是萬惡的 but ,
我太高估了 Kuga 後車廂的容量。
我的計畫,3/4 露營的前一晚,把重裝備都上後車廂,
一套 Colemen CC3 、歡樂時光 XL 充氣床、Lowden 地墊、岩谷 4.1KW 卡式爐、一大一小兩張蛋卷桌、
四張椅子(兩張月亮椅)、餐具跟燈還有其他的零散雜物分裝兩個 RV 桶。
3/5 一早把充氣保冰桶放上後車廂預留空間,輕的衣物、睡帶裝進 Ranger90 就可以開心出發去露營了!
實際少,重裝備上車後,根本沒有地方再放冰桶了。
Ranger90 我放了三個睡袋、3大兩小四袋的衣物、兩個小收納箱,一張折疊椅,一張小蛋捲桌,
因為社區停車場的限制,我把 Ranger90 的裝載高度壓在 25 cm 左右,
不然可以裝更多。
Ranger 90 的優點,
很輕鬆就可以上下車,我個人覺得這一項根本是滿分
行駛風切聲,我覺得還比起 Yakima Rocketbox 15s 裝在 Focus 上還要好,
安裝穩定度跟強度,Thule 出的,基本是沒有什麼好挑的了
缺點 (對我的使用需求而言),
後車廂爆滿下,沒辦法把大裝備往上裝 .... (這不是買之前就知道的)....
當空間不夠下,沒辦法跟行李盤一起搭配共用(我花了半天多都沒有找到可以把 Ranger90 裝到行李盤的方式)。
總體來說,如果 Kuga的後車廂再大一些,可以把我的重裝備出吃掉,
那麼 Ranger90 對我來說,根本就是 100分。
事與願違,我好像只能回頭看原來的方案,
車頂行李盤+防水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