價格200萬內區間,思來想去,大概就這三台吧! KIA實在太冷門,就不入列。
還有啥車沒想到的優質車呢??
Mazda CX-9 -









車長5075mm / 軸距2930近3米的大型豪車軸距。
其車身三分之一設計師都運用設計於長車頭的跳躍豹律動感。
Mazda的設計,向來是以造型與比例優美為主,空間為輔,所以在空間表現上,不會很小,但也不會騰出超大車室空間運用。
Mazda的品牌設計總監為前田育男-

設計手法也以簡約歐式絕美的線條、車身比例聞名遐邇。
KODO魂動設計世代以來,讓Mazda的設計感完全不落於日系Lexus凌志豪車品牌,設計上甚至比其更為優美。
畢竟CX-9主要是FOR北美老外的市場,第三排雖非標準的尺寸,算是5+2.5的size,空間其實夠用。
而以目前市面200萬以內的7座SUV來說,CX-9雖然產品屆臨大改款的世代,但內外觀造型,仍不落俗,設計上仍是很有品味。
外觀與內裝的設計,也有200~250萬車輛的氛圍感受。
身長破5米的身形,實有霸氣豪車的外觀感受,可以說是國民品牌7座休旅便宜又有質感的優質車。
兩個缺點較不符國人一般用車考量 :
* 5米多超大身軀、台灣道路停車格gg
* 2.5升的稅制
其他的,說真的也沒什麼好挑剔的了。

保養上,Mazda的一般保養費用與國產車差異並不大。
每一萬公里定保一次,單萬保養費約5000~6000 / 雙萬保養約8500~9800。
2.5升,機油升數通常也比較多。
撞換修日本進口零件取得也極為方便、成本較低。
一支保桿皮素材價,Mazda 3日本進口台灣東陽代工生產從日本回來的素材件5800/NTD / 三塗面漆的V41魂動紅或鋼鐵灰塗裝費5500原廠報價 / 四塗面漆的晶艷魂動紅約7500。
CX-9因為材積比較大,分件也比較多,上半部車體色素才可能價格座落在8000~10000、下半部可能約6000(不含其它分件)。
晶艷魂動紅是目前同級競爭品牌塗裝成本最貴的,晶艷魂動紅為複雜的4塗面漆,以CX-9這麼大一支保桿的塗裝費,經銷商約會報價三塗面漆鋼鐵灰約8800~9800 / 晶艷魂動紅約10000左右,也相當於國產車塗裝報價,並未誇張當高級舶來品加收。
後端保養上,Mazda的養護成本並不會太高,與國產車接近。
Volkswagen Tiguan Allspace-








車長4726mm / 軸距2789mm
Tiguan在外觀件與內裝細節處理上呈現比較精緻的手法。
帶出有別於亞太車德意志造車工藝細膩的感受。
如車身鈑件的搭接細節處理,精度都很高、密合,是塑膠件與鈑金件成型變異控制上相對比較不好做的工程設計與生產製造管控較嚴苛,才有辦法做。
內裝也運用了許多約2~3mm細緻的霧面電鍍飾條、鋼琴黑飾圈、立體咬花霧面與亮面飾板的工藝搭配。
成型工藝比較複雜些。
品牌定位也略高於Skoda。
下面有提供使用過Tiguan R-line的保養經驗。
個人對其產品的使用經驗是好的。
只是VW的零件價格比較高,保險費省不得。
Tiguan Allspace則是屬於5+2緊湊型SUV,相對Skoda Kodiaq大棕熊車寬近1米9來說,Tiguan Allspace算瘦長型。
Skoda大棕熊Kodiaq-









車長4697mm,軸距2791mm將近2.8米的軸距,車艙體較大,雖算是緊湊型的5+2座SUV,並不是很大台,但因為較大的車艙及逾1米9的車寬與方正的造型,讓第三排的空間有放大的感覺。
此車也處於明年當大改款的舊世代車型。
很純正的福斯集團系統,定位較低於VW品牌的產品。
國產車價格帶的戰略車。
內裝設計較簡約、用料一般。
Skoda的近世代車型設計,較為世人稱頌便是波西米雅籍設計總監Jozef Kabaň所帶來的鑽石切割車身設計。
Jozef Kabaň設計總監-

大膽採用銳利切面,營造出車身採最少成形摺線,能醞釀強烈的視覺感受的新式設計手法。
在國際車壇,繼已退休2000年BMW美籍設計總監(克里斯.班格爾)Chris Bangle,二人稱得上近代車壇車身設計帶來最大衝擊的影響人物。
前BMW - Chris Bangle設計總監-

Skoda也因為Jozef Kabaň的鑽石切割,使其與過往老派的車體設計與市場反應呈現品牌全球超過200%的成長。
目前VW福斯車自2021年導入Q16認證起,保養皆為每3萬公里定保,以之前我開工廠的Tiguan R-line保養成本來計算,首次1萬定保經銷商保養廠贈送。
3萬公里做首次定保花費約2萬多。
依照里程保養累計計算,保養成本比我現在持有的2017 Kuga 1.5t保養成本還要低。
之前我有統計過自己開過Tiguan R-line / CX-5 II / KUGA 1.5t的保養累計差異。
Tiguan & CX-5 & KUGA進口與國產定保有得拚
https://www.mobile01.com/topicdetail.php?f=609&t=6216658
但我沒買過Skoda的車,不清楚現在是否同福斯導入Q16的認證,讓後續保養也變成3萬公里定保。
(以引擎監理程式反應機油劣化跳燈號保養為準)
如果也有Q16認證,那一般保養成本就會省不少。
VW集團唯一會產生比較大的成本負擔,便是歐洲進口車身材料,換修件成本普遍比較高。
例如Tiguan的保桿皮素材,上半部7萬、下半部4~5萬。
隨便修都破十萬。
金龜車後保桿換一支,起碼都是7萬多。
所以,建議買福斯系統的車,車體保險盡量保乙全以上,比較有保障。
撞換修比較不會瞬間噴太多。
其它的使用經驗,VW集團的車,比較歐風硬派些,尤其選購R-line或Skoda運動版的款式,通常底盤調教比較硬朗。
有些人並不喜歡路感太明顯的駕乘回饋。
而我則是喜愛這種路感很清晰的類型。
每個人喜好不同,建議要自己實際去試駕幾次,市區、高速、山野,都體驗下,會比較能分辨自己喜歡哪種駕乘感受。
7人座SUV 150~180萬這價格帶產品。
目前還有另一批馬或許也可以考慮去了解看看。
Hyundai Santa Fe-





Hyundai 這兩天才剛到各經銷展示間提供試乘的Santa Fe 小改款。
車長4785mm / 軸距2765mm
與Skoda大棕熊尺碼接近的都會5+2人的7座設定。
動力為2.2D柴油款 / 1.5th渦輪油電款。
油電款最近才入港,27日南陽汽車才剛領牌,提供試乘車全省巡迴展試+試乘。
這台是少數亞太車,小改幾乎算是大改款的造工改款。
造型設計不得不說,現代車千喜年後在歐洲成立設計中心,所醞釀的後世代新車設計已經很國際化。
品牌也曾一度躍居全球第三大。
他們家的產品是OK,不論在造型內外觀設計上,或車體採用的結構鋼性上,都已經不比日系車品牌差。
這品牌經營會掉隊,很大影響來自南陽汽車股東經營高層的丕變,一直是南陽系統經營上的一大罩門。
從過往南陽經營本田品牌到轉移南韓現代汽車,風風雨雨不曾歇息。
經營層的動盪,也反映在品牌經營上的弱化呈現。
除此不談之外,車輛產品是不亞於日系品牌的造工與設計的,也是目前個人頗為欣賞的新車設計的款式。
建議可以去了解下。
已請親友今日前往竹北試乘油電款。
其它的7座C/P值高的SUV,還真的想不出還有啥車了!
200萬內國民品牌手上有的7座SUV還真的不多!!
還有漏掉啥車呢?

車友提到7座MPV車型,因為7座得另外開MPV比較再另外發文。
之前有這篇可以分享 :
Honda Odyssey賞車試乘-
https://www.mobile01.com/topicdetail.php?f=261&t=4466321


小改款前發的文。
此車現在已經上市小改款。
其他就得改天另外開一篇文了。
如果有車友敲碗.........,耶豆,再抽空去了解下車子。
目前個人對Toyota Sienna較有興趣,但現在和泰都發新聞稿了,缺車沒入港,大概要在各都經銷商看到一台車都很難,交車都不夠用了..........。
慘!
進口已經有越來越多車產生缺車狀態,連賞車都有問題!!@@"
車友敲碗,補上Kia Sorento VS Hyundai Santa Fe個人對造車設計上的見解。
https://newcar.u-car.com.tw/Kia/Sorento/4234/spec?utm_source=newcar&utm_medium=tab&utm_campaign=spec
Kia Sorento比Hyundai Santa Fe尺碼略大些,車長來到4810 mm/ 軸距也有2815mm,相較Santa Fe車長4785mm / 軸距2765mm 。
外觀設計上,個人是真的喜歡Hyundai Santa Fe這次的小改款,這種古典R角的渾圓設計,很有保時捷車身弧型與舊世代Audi的設計韻味,個人對這種古典曲線難以抗拒。







內裝設計上比較年輕化,實車用料,塑膠感重了些,如果在中船的電鍍件與水轉印件,多做些立體壓花的處理,比較有高級感。
太平面的水轉印,會比較呈現塑膠感些。
助手席抽屜開啟與關閉、扶手的開啟與關閉的機構,如果能用比較有緩衝結構做法,也比較能往高級化呈現。
關閉處能多注重些植絨阻絕硬塑膠料敲擊與摩擦產生的聲響,就更讚了。
但,價格壓在這,成本控制還是會受到限制,這也沒辦法。
整體已經很不錯。
外觀設計我給100分
內裝設計88分,用料如果能多講究,提升些細節,沒得嫌。
Kia Sorento內外觀設計













比較傳統SUV形式,車尾的陳設比較有看頭,尾燈採用比較類似Rolls-Royce勞斯勞斯方直式與Cadillac 凱迪拉克的垂直設計類似手法,下整流器與尾管排氣的整合設計,帶有濃厚BMW大型豪車的設計風貌,給人的感受相對霸氣。
車頭則維持如自家Stonic這世代一字橫貫車頭左右的上下分層設計搭配虎鼻的家族識別水箱罩整合傳統方形頭燈,形成目前亞洲車時下流行Honda的星際大戰T字臉經典角色 - 波巴費特的車頭。

包括福特被長安阿陸仔侵蝕設計口水後,只要是長安福特設計的款式,也走向這樣的T字臉,頭燈與水箱罩一字電鍍件,就硬是要魚貫一條。
大陸車的設計,就是要套用法系車C柱採亮黑搞個C柱懸浮車頂的設計,這種風格,同樣呈現在納智傑的URX的C柱懸浮設計。

可能我在大陸車廠看太多,看到都麻木了,已經快到生厭的地步。
但Kia設計師水準畢竟是國際車壇老外的水平,有自己的特徵線排佈,走勢非常順暢。

設計不到位,就是會有那種東拚西湊,就跟原本品牌調性違和的衝突感,衝突視覺並非不好,但太過氾濫的作法,法系車寶獅、雪鐵龍原本美妙的設計都能給大陸車設計到氾爛爆炸,也是一個奇景了。= ="
這台7人SUV也是朝霸氣方重厚實的大型SUV設計走向。
外觀的設計,讓我想到之前去Kia總代理森納美提案Stonic前保桿總成件改款套件入替的設計。
當時,針對K ia Stonic新世代一字多層次的車頭排佈元素,稍微花了些心思研究如何保留原廠設計並融入自己的設計手法。



原廠的設計元素,還有很多可以咀嚼學習的地方。
我用了雙色輪弧、採用Kia Stinger跑車化的車頭設計元素入替,讓這款入門小CUV,有比較Sport與高級化的車身色塗裝氛圍。
遮蓋掉多些車身底部黑色塑膠放電咬花,較廉價的防刮料質感,多少能提升些層次。
咬花料,傷到不能修復,只能拆換掉,3~5年後又很容易氧化白化掉,就使用者與汽車設計來說,既浪費錢也比較lo。
內裝設計鋪陳,是個人覺得Kia Sorento設計與塑膠飾板熱轉或水轉質感比Hyundai Santa Fe強的地方。
平面的塑膠飾板,表面有作菱格或特殊造型深淺不一的觸感,不論在造型面、觸感上,作立體化的硬塑膠,質料上都能比較高級化。
照面中類電鍍的內飾板,採用類似凌志車的處理手法,或另一款搭配作烏眼木紋消光面,如能作像VOLVO的木質立體花,都會大大增加高級化。
這年頭,高級車都是走消光鈦金鋁質面的飾板或車身外水切的質料面設計,包括保時捷也是。
除了賓士用比較多傳統亮面電鍍件,大部份都走向霧面鋁質設計,像大陸塞一堆爆亮面的電鍍件手法,已經很過時了,跟不上國際高級車壇的時尚思維。
因個人在汽車界長年搭配現代車設計外觀件,包括Kona、Venuv等車。










Hyundai Santa Fe外觀這次個人很欣賞的,就是整個車頭大面積作鋁質霧面電鍍質感的水箱架與進氣壩貫穿到車身側、車尾的飾條設計。
相當高雅。
兩車呈現風貌不同。
喜歡粗曠霸氣外觀,Kia Sorento應該會很得喜愛。
Hyundai Santa Fe走勢比較典雅,工藝展現的藝術氣息比較強烈。
但兩車不得不說,Kia Sorento內裝設計比較高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