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熱賣了10幾年的神車ALTIS終於把7氣囊與先進的主動安全列為全車系的標準配備,雖然慢了點但終究也算有了
但其實更早之前台灣本田與中華三菱也都把這些較完整或前瞻的安全配備導入在國產車上,國產車在引進新車或新配備上也是有在進步的,不會落後母廠太多,這是值得鼓勵的
但現在進口車的銷售與佔有率節節上升,網路上好像也一面倒的在數落國產車的不是,但汽車工業畢竟是火車頭工業,也帶動國內相關產業的發展幾十年,也養活了數十萬家庭,實在無法想像沒了這些國產車廠的景況
我一直都是買國產車,至少在買車與養車上是我覺得可以負擔得起的,國產車的缺點在網路上已被酸了很多,但應該還是有一些優點的,大家是不是也可以來說說國產車的優點,給國產車一點信心與鼓勵
cassd wrote:
看到熱賣了10幾年...(恕刪)
產品首重設計,因為品質也是設計出來的
由於國產車大多數的零件也是進口,
所以原始設計好不好,就決定它就是只有這樣,
生產有確實follow中心廠SPEC與檢驗,差異真的不會大
……
國產車就是銲接,塗裝,組裝一定是國內組裝廠製程
國外車廠難道沒有QA & QC? 當然有
試裝流程,車廠QC定期audit,不可能沒有
生產規格&生產流程&檢驗標準&抽檢頻率一定是有SPEC定義
配件選單則是當地車廠與原廠談好的
國產車鈑金使用那一個等級/標準用料,車廠BOM表就會詳列,
日規,歐規,美規,與材料來源,
入料檢驗就是IQC的工作,自主檢驗/抽驗流程,驗收標準&廠商資料查閱
_______
衞心工廠或中心廠收到材料,自沖切開始,沖切有治具輔助生產,尺寸檢查,外觀,
尺吋控制就以加工廠收到的2D CAD圖尺吋含公差控制檢驗與按照需求加工處理
車體銲接也是有定義規格,當站SPC檢驗也一定有,
銲點數,銲點大小,銲點位置,
當站工單會有,不然怎麼做,怎麼follow,
大部分車體都是以機器手臂輔助生產,事先都已經教好手臂動作,
檢驗可以確認銲點面積,車體BIW有三次元檢查微量尺寸誤差,
有車廠也有定期破壞檢驗
塗裝也有相同流程與檢驗規格,
像每家對橘皮,驗收與噴塗製程控制也不一樣,
有的就噴薄一點去控制
組裝會有治具,方便流水線組裝與防呆,
模組化組裝,系統控制組裝品項
生產線終點外觀檢驗與調整,電氣/性能檢驗,試車道,沖水檢驗
生產異常的就是阻流車,按權責處理(含call衛星廠商立即處理)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