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乘與報價問題?

請問,如果預計年底買車,現在就去試乘並請業務報價,但是說年底才要買,會不會被翻白眼阿?還是說等接近要買的時間再去試乘報價?
2018-07-06 9:21 發佈
文章關鍵字 報價問題
風神腿聶風 wrote:
請問,如果預計年底買...(恕刪)



第一次買車?


以下是我的建議。
開誠佈公地說就好。
業務的熱誠也是建立在互信的基礎上。


也就是說
直接告訴業務說,你現在在考慮哪些車。
打算一台一台慢慢試車了解。
年底才要下手。
一個懂得經營的業務,也不會因此而不理你的。


你可以看好幾款車,但是談價格的前提最好有以下因素
1. 你確定選這一款車
2. 你有考慮和這個業務購買
3. 你有先研究折價空間,心裡有底了,或是有參考菜單了。
如果不在乎價格,上面的第3點可以忽略。
以前都是買二手車,這算是第一次想要換新車,謝謝提供參考~

bibliophlist_32 wrote:
第一次買車?以下是...(恕刪)
風神腿聶風 wrote:
以前都是買二手車,這...(恕刪)



不用客氣,我是開車20年。
這6~7年來,才有幾次買新車的經驗。


再給幾點建議。(如果要買的划算)
真正決定好車種,要買車的時候。


先上網研究菜單,大概知道折價空間。
(我以前也不知道,有些車廠的折價空間動輒超過10%,尤其是進口車)


和業務談之前,先看看自己認識的管道,有沒有人能預先報價(當然你也可以丟個目標價出去,讓業務知道你是了解行情的)


可以找幾個業務電話溝通。
你先丟目標價,先發制人。
沒辦法跟,就別見面。
業務的立場,一定是見面詳談。


我個人會先挑好,要談價的業務,再見面詳談。
所謂見面三分情,沒有真的要和對方買。
不要浪費對方時間。業務工作也很辛苦的。


記得只談空車價。
這樣才真正知道折價空間是否真的正確。
1. 不要特仕車,除非你很懂那些加裝的配備,「真正」的價值。
2. 保險自理 。談折價時不要談保險。等車價談定後,其實也可以請業務保一下保險費用。不貴的話,其實做個順水人情也可以。
我是有自己的保險員。所以通常不會給業務處理。
3. 不要加裝配備。也別想「凹」配備。
真的要加裝,也是談完車價再說。
4. 隔熱紙通常都是經銷商標準會送的,不要在車價內談。(一般車廠會送5千元等級的車身隔熱紙,不要包含前檔)有需要升級隔熱紙或是加貼前檔,可以在談完車價後,自費補價差。
但最好先了解一下,隔熱紙行情。我個人是很了解。有時候業務會在這邊賺個1~2千價差。我個人是不介意,當他的監工費用吧。


以上購車經驗來自幾台車,Ford, Toyota 及 Lexus 。




最後還有一點。
業務賣完車後,通常服務就到此為止。
別太期望有太多服務。
車廠還有接待與客服,我個人是不會再麻煩業務的。


也就因此,當你有拿到好的折價時。
就直接和最低的買吧。
我買第一台新車的時候,接待我的業務折價6萬元。
朋友的朋友可以折價8萬元。(大約10% off)
後來覺得原本的業務陪我試車,不好意思拒絕。
就向他買,貴了2萬元。
後來覺得不值得。


買第二台新車時,領悟了低價才是實在。
12.75% 的折價,跑到別的縣市購車。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