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
@、愛車碟盤鏽斑,請問是正常的嗎?

行駛後有踩踏煞車,碟盤整片如都是鏽班,就代表煞車來令片咬合不到碟盤,就得回檢。
如果是停車隔夜起床後要驅車時發現碟盤鏽班,則是很正常的。
潮濕隔夜後,剛開動,有很大的(波)一聲,則是來令片與碟盤剝離產生的金屬異音,也是正常現象。
NEW-
@、我是小資女,一直很喜歡Suzuki Jimny復古也可愛的圓燈設計,大大是否有什麼推薦或建議?
您跟我以前電玩業做設計的女同事一樣,她N年前離開電玩業,投入在影視圈做後製做得有聲有色,就是買這台車,她也最愛這台。
這台硬漢小休旅,會稱它為硬漢,是Suzuki Jimny小歸小,卻是武功深藏不露,比起市面一大票知名的都會SUV,Suzuki Jimny具有強悍的真實越野硬漢實力。
Suzuki Jimny可以說是國內長青車的代表之一,自首代1970推出以來,1998年推出現行款第三代迄今,受到全球車迷的喜愛,而且產品很特別,是女性市場其實不小,很多女性車友喜歡這台車,而這款產品面市超過20個年頭,超猛的。
第四代Jimny已經將要推出嚕!
日本原廠訂於今年6月就會面市,國內導入時間以車界評估約在下半年,建議您可以別急著買中古3代Jimny,可以等4代Jimny新車發表,在考慮看看。
第3代Jimny

第4代Jimny
國外媒體釋出如下圖


車格比較大,後座應該會比現行第三代寬裕不少,乘坐成人比較優。
NEW-
@、最新第五代的Toyota RAV4是否有機會年底或明年上半年能在台灣上市?有沒有機會出現低CC數增壓動力,稅金可以低一些??
最新第五代台灣今年底或明年初上市機會蠻高。
現行第四代RAV4我沒記錯的話,台灣就是全球亞太區首發的主要市場。
四代2012年洛杉磯車展發表,2015年外觀小改款上市,推演它的產品壽命,理論上今年應該下半年就差不多會出推大改款上市,台灣跟進時間和泰車通常手腳非常快,應該不會錯過這支國內進口銷售第一的金雞母。
個人也相當期待這款車導入國內上市。


內燃機動力部分,其實跟國內車界人士小聚討論,維持傳統日式2.0~2.5升NA自然進氣,蠻符合TOYOTA的風格。
以世界前三大車廠來說,低CC數增壓引擎,TOYOTA一定能做得到,畢竟集團這麼大,並非Mazda一年全球銷售量僅150~200萬台規模
車廠,而是千萬台規模的世界大廠。
以目前世界車廠主流來看,低cc數增壓引擎內燃機+雙離合器或8速自排變速箱已經成為趨勢。
日系車廠通常只在高檔品牌採用較新式的設定,國民品牌在低cc數內燃機動力的產品與牌價上,尚不親民。
主力還是以傳統NA+CVT無段變速箱供應市場為主。
或許等RAV在2年後2020年推出小改款,或許有望推出低CC數增壓引擎面市也不一定。
相較其他歐系車廠冒死犯進採用當前最新科技,TOYOTA向來會看準市場成熟時機,來推出較穩定已可對應的設備。
NEW-
@、購買二手車,除了花錢請第三方鑑定單位,是否有其他更省錢的妙方?
其實車友只要是上網跟原車主買車而非車行,都可以要求車主幫您跟該品牌原廠保養廠聯繫約定檢定車輛日期,預約好,當天同原車主一起回原廠保養廠插電腦,並做引擎、冷氣電機、底盤等全方位檢查,並查閱該車在原廠的詳細保養紀錄!
保養廠大約會費時3.5h就可以讓您清楚了解該車車況,讓你買得安心!
檢查費用大約800~1400元便能搞定。
以我們這些在車界對車很熟的人來說,第三方鑑定,只能在經驗上,大致上查檢。
但任何外場或第三方,都不可能花70~90萬或上百萬去購買國民車、高級車的VCM原廠電腦來插來檢測數據,不同品牌都有原廠各自不同的電腦。
外廠專修BMW的,或許才有機會花費上百萬,去跟原廠買一組回自己保養廠用,第三方檢定單位,也是沒辦法做這件事的。
基本上,建議車友向原車主或車行提出回原廠插電腦查檢,這樣的費用是最省,也最全面。
NEW-
@、柴油車已經走入陌路,中古車還適合買嗎?
歐洲例如法國等地區,是公佈2040年停售汽、柴油車,台灣是2035機車停止販售燃油款,2040也停售汽、柴油汽車。
所以並非單純指柴油車,而是要求內燃機引擎須進入到另一個世代。
但並非純電車就代表環保,製造電池的原產地是高污染,是舉世皆知的事實,只是先進國家自掃門前雪,自家門乾淨罷了!
新一世代的內燃機是以何種方式驅動,現在仍不甚明朗。
中古車就安心買吧!
沒有這麼容易就輕易擺脫傳統內燃機的需求,即便停售,政府還得再議另行頒佈傳統汽油+柴油內燃機強制報廢回收的最終時間,都是2040年更往後推陳了。
2040只是禁止車廠販售吃汽油+柴油的全新車,國際上並非針對柴油車發布禁令,中古車市,還沒有這麼快與容易立案,會很多人沒飯吃。
NEW-
@、福特車真的是買得精彩、修得痛快嗎?
這句話的起源,應該是從福特天王星早年是使用Mazda車體共用時期結束,Ford車系在台販售車款正式從Mondeo 初代轉為歐系車體開始。
主要的成因,也是亞太車與歐系車造車哲學上的文化差異。
Mondeo初代與2代,轉入歐系車併發比較大的問題便是環保線材,新車大約5~6年陸續產生老化,需重新更換老化部分線組,需拆解中控台內裝等各部位,車主看到就不爽了!
但汽車環保材料,並非僅有福特車當年轉歐系遇到這樣的問題,包刮90年代,環保塑膠材料大量運用於車體各部位塑膠件,都有氧化劣化的問題。
例如Subaru車系中控台、置杯架塑膠料龜裂、凌志RX MK2代中控台龜裂須以中控台遮絨布遮醜、BMW排檔頭、方向盤...等等各類合成皮、塑膠環保材質龜裂、劣化....等等,不論是歐系、日系,汽車界剛轉入大量使用環保材質都有共通的問題,車友有興趣可以上網爬照片,日系車一樣也中獎。
不過Ford轉歐化後,確實一波三折,三代Mondeo Metrostar在台剛發表時,初期一度與當年的日產Cefiro A32有一搏的本錢,廣告當時瞎子以為這台是賓士,是台好車的廣宣,實在堪稱經典之作。
可惜它的變速箱遇到較多的問題案例,導致這款產品後勢傾跌,也就是外界稱福特玻璃變速箱的始因。
Ford這類的歐系車,在車輛電機上,注重的是給車子用的電子配備而非給人用的,我們以車業角度只能說,它的產品給太先進,不論是90年代或是現在,福特的產品,不論在內燃機引擎或安全規格或車輛電子安全、變速箱的最新科技的配置,都堪稱平民車國際一時之選,可以與VW匹敵,而福特入手門檻相對它牌C/P值仍然很優,通常同價位,安全配備會給得比較好些,而車體鋼性與底盤所帶給操駕乘用者,倒從沒被嫌棄過。
舉例來說,以目前國產車,當仍有國產車還在使用4AT傳統4速自排變速箱時,只有福特最先採用先進的雙離合器變速箱,當然,雙離合器變速箱可以算是2000年代後,車市崛起的新秀,穩定度等各方面,尚難與萬年不爛的傳統4AT變速箱比擬,維修價格也差異甚大。
高科技所帶來的,就是比較難以跟市場流通幾十年的舊科技比拚穩定度。
而這也是歐系車大多數在穩定度的缺憾,單單同樣一款4米8大車,車身上的感知器與設備,傳統日系國民車還在使用8顆,歐系車已經跳到另一個新層次,使用高週波傳感單元,全車20個感知器,不斷在偵測車主的車輛。
歐系車的工程設計理念,是車輛安全的,內部成員就會是安全無虞,所以只要亂設變引擎動力、甚至小到改一顆倒車雷達,歐系車就是會跳燈號,高級車例如Volvo..等車系,甚至就鎖碼,讓車主顧路,這就是歐系車。
以車輛造車工藝來說,能用國產車價開到福特這類歐系車,應該是幸福的。
歐系、日系、韓系、台系,哪種車較適合自己,其實很難搖筆桿子評判,只有自己親自持有使用過,車主才能了解自己僅只是需要一部不會跳燈號、鎖碼的代步車,還是您喜愛的是一部陪伴自己與家人上山下海,帶著孩子成長度過每一個平安快樂的年頭,讓自己不會僅滿足於當個司機,還能樂於操駕愛著陪著您度過每一天的工藝藝術品來鑑賞它。
當然,日系平價車,也有操駕樂趣無窮的好貨,例如Mazda MX-5、Toyota 86...等等。
自己擁有過這比我們這些人寫到嘴角冒泡還要有感!難以取代呀!



NEW-
@、本田車車體生鏽門事件!本田的車究竟能不能買、車體安全嗎?
本田車體生鏽,我印象中是爆發於2014~2015年之間,被最多車友所詬病。
01討論區迄今都還是有很多人罵,或不同品牌人員攻擊(應該得說~哪個品牌沒人罵!!)
國民車,很多螺絲是採用鑄鐵螺絲ED電著塗裝,染黑、染金、染銀..等等加工來絕緣。
而螺絲的塗裝,正常膜厚都會是偏薄。
以往80~90年代,除了網路資訊不發達,用車人也較純樸,就算車子放著不開1個月後電瓶沒電也不會太計較,不會因此回原廠客訴到爆。
現在的消費者不同以往,現在的車友,愛自己DIY洗車,天天擦車者有之(我就有這種症頭),或買了賓士和重機,賓士爛掉都沒差,但重機可寶貝的要死,拉重機去美容,毛一堆者有之。XD
在這種環境條件下,膜厚不足的加工零件,都易於劣化。
而車輛最先產生鏽斑的,便是鑄造螺絲和底盤、保桿內鐵件、座椅內部的鐵件氧化。
以進口車來說,很多車在出口國家海關港口便得停靠多日,再經由海運多日運抵國內港口,往來有些就要幾個月的進出口。
車輛都會在過程中遭遇海鹽侵蝕,而且車輛並非完全密閉的設計,是有各種零件透風排氣、排水的設計,濕氣、水氣侵蝕,都是很正常的。
許多進口車進來在台北港,一停就得好幾天,如果剛好遇到刮颱風,泡點水氣、濕氣都是剛好,都很常見。
所以進口車座椅內的金屬骨架會不會鏽,其實是會的。
內鐵會不會鏽,也是會的。只是雙B車很多內鐵是目字結構的美規粗壯鋁合金,不會有鏽斑。
國民車的高張力鋼板走空丕呀塗裝的,鏽只是多跟少的差異,會鏽是很正常的。
如果車友問我哪個品牌進口、國產的一點鏽都沒有,坦白說,我還真不知道怎麼回您!
您還是掏個幾百萬,買全鋁合金高級車,就比較沒有這個顧慮!!


但上述並非是指本田車生鏽是護航剛好,而是在車體塗裝與使用環境下都有很多複雜的因素,自己在當年,也特地買了台FIT MK3來親自體驗它鏽蝕的功力。
但持有一年多間,常參加FIT MK3車聚,新車友4個月絞鍊都鏽了,我的車卻找不到半個鏽斑!!

這跟車友洗車,把絞鍊油品都清除掉,沒重新上油品保護多少也有一些關係。
另外,車漆金油膜厚不足也有關係。
至於螺絲部位鏽蝕,國民車品牌,幾乎都有份,車主要記得保養時順便請保養廠幫忙補點油保養,可以延長羅斯的漆面壽命。
談到車體安不安全。
國產車最愛簡化的車體結構件,就是MPa數與鋼板厚度與內鐵。
國產車車體結構板厚都很粗壯的,就屬福特了,許多鈑件都使用上了最高等級航太使用的棚鋼,自福特以前收購Volvo到2009年以後售出這個品牌,福特的車體結構,幾乎比照Volvo設計做。
A、B、C柱的T型上下主樑結構,不少車輛A、B柱都有棚鋼,C柱則需Mondeo等級車輛才會使用到。
本田的Accord車系,也是在保險業出了名的硬。
但過往的CR-V 4後內鐵,台灣國產化是沒有配置的。
New CR-V 5有配,但國產車所配的內鐵,Mpa數與質量,無法跟正美規CR-V 5的前後內鐵相較,質量級數仍然有差異。
為了這點,原廠還有發布一篇聲明稿,我僅就內鐵斷面結構來看,美規斷面採目字,結構體確實比台灣國產化後內鐵結構優異,但國產五代總比四代沒內鐵被追尾直接進後擋牆好。

像Nissan Tiida、Sentra後保桿沒內鐵與塞三大顆保麗龍,也無怪乎坊間改裝廠有內鐵改裝而門庭若市,這也是台灣車市奇杷現象,建議原廠訂出料號,讓客人選配內鐵!!

大致上,本田車的鋼性,我個人是還蠻指望的,如果能認真點,像福特比照國外車MPa數與鋼板厚度做會更讚。
而談到車體結構,現代汽車、Kia汽車等韓式車,在車體結構上其實也都已經具備國際水準,結構體並不差。
車友對車體結構有興趣,可以看看我這篇 :
汽車車體結構分佈圖解
https://www.mobile01.com/topicdetail.php?f=260&t=3438195&p=1
NEW-
@、多久洗車對車子比較好,洗車需要注意些什麼?如果車身有鍍膜,洗車須注意哪些?
車輛如欲保持乾淨整潔,不外乎每週洗一次。
如果車輛都丟給外場美容店美容,洗車約2週1次或單週一次皆可,看自己的預算。
打蠟美容約1個月1次。
如果有鍍膜,通常保養方式就是嚴禁使用研磨蠟,包括水蠟、泡沫有添加研磨成分的清潔劑。
鍍膜的清潔,以清水洗淨收乾為主,如有沾黏沖洗不掉的柏油或落塵較嚴重的汙染,需使用美容用的清潔蠟處理,或購買比較貴的奈米分子水蠟來清潔,才能有效的保護鍍膜層,避免研磨導致鍍膜層消除。
通常清水+泡沫沖洗,絕大多數的鍍膜車體髒污都能清除。
但關鍵也是車友做了哪種層次藥水的鍍膜。
台灣坊間、大陸很多幾千元的鍍膜,藥水效力通常只是比水鍍膜好許多,效力大約3個月後便會開始消退,如果加上車主用錯誤的方式保養,鍍膜很快就GG了。
比較好的進口鍍膜藥水,價位帶通常會是在12000以上,有分單層鍍膜或雙層鍍膜,雙層進口鍍膜價位帶就貴了,大約3~4萬以上不等。
鍍膜的實際使用效力,例如我都是停室外車,可以有效超過6個月以後才慢慢出現衰退現象,就已經是相當優的藥水。
停樹下、產生樹液、琥珀樹酯、蟲屍、鳥糞、工業落塵..等等汙染,停室外車的鍍膜壽命都會比室內車短,也要以鍍膜車主自己勤照顧洗車保養才能持久。
樹液、琥珀樹酯、鳥屎這類都具有相當侵蝕力,建議當天中獎,需盡快清潔掉。
NEW-
@、國產中古車應該怎麼去估算購買價值?
這個市場其實很難規範它,市場向來很亂。
中古車有分新古車、領牌車、權利車等等....都有賣。
原廠自己經營的中古車商行會比較有保障也有一定的保固,但相對價格會比一般街道上的店家略貴0.5~1成是很常見的。
而sum剛起步時,主要是匯豐汽車經營中華、三菱汽車時所率先於中古車市所經營的中古商行,也為匯豐帶來豐厚的效益。
到了2009年後,這一類的認證車行就如雨後春筍一堆嚕!
車身主要鈑件如果傷到,例如後輪葉子鈑,屬於車身體部位,不論是切除後移植新鈑件焊接復原或鈑拉復元,幾乎都無法取得認證,鈑拉的方式,還有機會。
只要動刀切除焊接的鈑金做法,車價就是-1成,車主要有這個心理準備。
但不代表沒有認證,鈑金切除過後的車輛就會品質比較差。
仍然還是有很多認證車,3~5年的保養車況品質很差,其實是跟原車主有沒有愛心呵護一輛車有關。
原車主如果顧車很細心,保養得當,車體是否有比較糟的撞損,只要找對鈑金師傅修復,它還是比認證但原車主疏於照料好太多了。
國產中古車價大概算法如下 :
以Rav4車100萬、新車價議價空間約6萬不等,2年車,通常掛80~82萬左右出售,折讓空間約2萬之間。
一年約減損1成。
中古車的換算,需視不同大小車是否熱銷為主。
例如中、小型車,就會是熱銷商品,即使是雙B進口車也是一樣的,BMW 3系列,會是銷售主力,5系列的行情就急轉直下,大7系列的破5米大車中古行情,只能以慘不忍睹來形容。
尺寸過大的房車,都是破盤價。
400萬的5米多豪車,5年中古商行頂多只會以80~90萬收,+車價1.5成掛銷。
所以買大7、S-Class這類的特大豪車都要有這個認知。
國民車,以Camry這個中大型房車市場是最低迷的尺碼。
新車100萬購入,3~5年就40~50萬去了。
如果您是買油電,中古價格又更低。
另外~現在中古車是以白色最大宗。
如果您考慮新車2年就要脫手,就以大宗色挑選為主,如果您是一開8~10年就沒差。
例如馬自達魂動紅,新車+1~2萬購入,中古市場剛好相反,反而因為這個車色,商行就會找毛,要凹1~2萬,說車色難賣..等等,總之車行會拿銀行這台車的鑑價來跟你凹。
你的愛車只要有傷,就有很多理由。
國民車車價,以Mazda 3頂級車89.9萬魂動紅+1萬為例,2年車,鑑價約為68萬,便是中古商行會跟您開的價格。
會希望跟您收65萬,車行+8萬約73萬出售給客人。
大概就是這個產業的手法。
中古市場其實有點過於競爭,所以車行賣價喇市的結果,相對收購價就很慘烈。
這個市場如果沒有變革,個人是覺得將來會被網路平台所取代掉。
也越來越多車主會顧車便選擇自售,車子也不願意給車行收,是現存很大的問題。
@、新車保桿與車身的色差。
這個問題相當多車友問。
以車廠塗裝來說,會將保桿發包國產或其他大廠代工,包含塗裝、保桿總成各類分件組立好後,再送交各汽車品牌原廠生產線上組裝。
車廠是以色板來管制代工廠漆料的色碼,多少會有偏藍(寒色系)或偏紅(暖色系),車廠稱之為藍位、紅位的色偏。
會以機器打下去檢驗正負偏位多少來控管。
但車廠不會去管制代工塗裝的漆偏藍或紅,只控管正負偏位值,需以色板為主。
以下列車廠全新車為例 :





大多數保桿都是偏紅位,車體鈑金是偏藍位。
不論國產車、進口車、高檔到超跑,都一樣呈現製車再塗裝上的狀況。
事實並非許多車友自我腦補的造車法。
塗裝事實上,是非常有門檻與技術面。
包括底塗漆,使用淺灰或深灰,板金材料、塑膠材料的材質不同,都會讓漆面無法一致。
在車廠塗裝上來說,只能盡量一致,以色板偏位正負2或5等等來控制藍、紅偏位的控管。
舉例以最新的馬自達魂動世代廣泛使用的珍珠漆與高檔的特殊水珍珠漆材,由一般的車漆2次塗佈製程,得拉到3次塗佈,2017發表的晶魂紅得使用到4次塗佈。
(一次塗佈車業簡稱一塗,便是一次性塗裝的簡易塗料,依此類推。)
基本上,二塗工法,塗裝師傅就得準備噴漆槍數量如下 :
*底塗漆1支
*中塗漆1支
*面漆(車身色漆)1支
*金油1支
這是很基本的。
如果您看到烤漆師傅一支噴槍從頭噴到尾,這不太會是專業人士所做的。
三塗便得追加多1支面漆的噴槍,代表它的特殊水珍珠面漆,需要2次施工,這通常是高級車才會有的搞法,因為漆材就是得分開做,不能一次上,還有需要控制漆面乾濕的順序,面漆、銀粉漆哪道先上,哪道要乾燥等複雜的問題,才能噴得好。
至於晶魂紅這種需要4塗的更特殊漆。
一般坊間塗裝廠沒有人會願意去接超過3塗的施工,根本賺不回來。
舉例,一片門板2塗的一般國產車,一片門是2500成本,對外客報3500~4000新台幣含利潤是很正常的。
3塗的特殊漆,就得要報5500起跳。
4塗的就是天價了。
塗裝,其實不分品牌,只有工序漆材上的不同。
高級車基本需要做3塗,坊間用2塗的工序做,就會便宜。
另外底塗、中塗層偷掉工序,就省工時省成本。
但噴出來的料,基底做太差,大約半年一年後漆面就起痱子。
消光黑正確來說,需要使用專用的消光金油+專屬硬化劑,偷工序,基礎最少須使用雙翼型慢乾的塗料,才能確保消光黑與素材介面的密著性。
坊間絕大多數消光黑,是使用單翼型一次噴塗的國光漆或蝴蝶牌建築用的簡易漆+硬化劑。
噴完上路,壽命約3~6個月,高壓水柱沖一沖就開始掉了。
不敢像許多年輕的各汽車論壇版主,跟俱樂部車友說應該回原廠保固索賠,漆可以噴出一樣。
我只有在塗裝與某些塑膠材料噴塗製程上,透過國內SGS代送至海外車廠認證實驗室,取得了國際亞太福特FLA認證。
例如下面的測試資料:







測試了比一般國內幫原廠OEM代工更嚴苛的耐沖擊(例如使用已塗裝測試片需百格切割見塑膠肉,以高壓旋轉噴水頭加溫30度,以45度角朝切割處旋轉沖擊15分而漆面不劣化)+耐水解測試(測試片百格切割見塑膠底,浸泡電解水持續加溫55度,浸泡28天。漆面不得剝離。一般OEM廠幫車廠代工是作30度電解水浸泡、浸泡14天。)。
在塗裝的經驗,因為花了許多時間金錢,稍長一點知識分享給大家。
@、客訴索賠是對應車廠總公司還是經銷商。
大多車友打0800到總公司客訴,最常見的就是鬼打牆。
原因無它,因為車廠的客訴索賠程序,是客人-->經銷商,並非總公司。
客人撥打0800電話後,總公司客服單位經理會登記紀錄,並通報您購車的經銷商協調由經銷商通知顧客返回進行理賠、換修、修復等動作。
所以,即便您打0800或寫客訴信件,案件會回到經銷商協助顧客處理。
如果車友覺得自己常跑的經銷商服務不符合你的要求,就是換一家經銷商保養廠來為你愛車保養與保固,即便您愛車不是在另一家經銷商買,不同經銷商保養廠都會接,畢竟經銷商主要是以保養維持,並非以銷售新車為主要毛利佔比。
通常不會由各品牌總公司客服單位或車管工程師主動聯繫顧客。
會由經銷商客服專員或保養廠專員連繫通知回廠處理。
@、Fit這類白色車美容為何漆面會有水痕。
有些2代、3代Fit車友來信詢問過這個問題。
承上面一、。
國產車有些品牌會使用一塗的白色車漆。
便是漆料在調漆廠便將面漆與金油混再一起,便利於塗裝節省金油層塗裝工序。
一塗的作法,就是金油層膜厚會比較略差。
新車時,車業人士便能看出漆面略為比傳統車廠塗裝中固MS等級金油略為霧面,即使拋光,其車身光澤也不會有歐系車標準金油30mu膜厚以上油油的光澤漆面。
這類的國民車,如果美容店的藥水侵蝕力過強,洗下去便會破壞烤漆表面結構,久了就會越來越霧化。
美容店家清一色都會吐槽說是車廠塗裝太爛,不是美容藥水有問題。
大多會賽朗車友回原廠客訴索賠為多。
車友對美容藥水來源不明,建議帶試蕊先試過是否為中性藥水在使用。
不當的震動機例如普遍的RO機,拋磨過度,也會將普通的一塗漆面打穿(車業或美容業所稱的打穿,就是過度研磨,導致車漆金油層過度磨耗穿透)。
美容車漆,如何使用正確的藥水、研磨臘,泡沫,都會是專業學問。
另外,車友在仿間有改裝大包套件、尾翼。
使用不當的藥水,也會嚴重侵蝕泡棉膠,導致脫膠、車身塑膠件、車窗橡膠產生剝離,休旅車車身黑色防刮料氧化變白、鋁圈漆面氧化等現象。
而這都不會是洗一次就會產生的問題,是常洗車與使用不當藥水侵蝕所造成的累積狀況。
@、愛車打蠟就好還是鍍膜好。
這個其實是看車友您自己。
如果您一週固定洗車一次,也勤打臘,那是否打蠟或鍍膜,差異就有限。
如果您希望多騰點時間做其他事,愛車美容可以用水沖一沖,把水收乾就能上路好整理。
使用分子較高等的奈米分子介面的鍍膜藥水,確實是有相當的效力。
好的高檔進口藥水,如果有車庫照顧,鍍膜使用高檔點的進口藥水等級施工,花個一天做2~3萬,自然結晶無須烘烤,確實可以支撐1.5~2年期以上的效力。
鍍膜的作法,不外乎正常一般洗車美容,整車乾淨後,才以藥水擦拭全車,將奈米分子均勻塗佈在各部位。
好的奈米分子,可以自然乾燥,無須特意烘烤,易於施工。
拿火焰槍燒烤,以汽車塗裝工程上來說,是會破壞漆體結構,以汽車業的立場是不建議的。
也千萬不要讓車廠知道你的美容有用火焰槍處理過,您極有可能會失去車體外觀上所有物件的保固。
就我所知的各品牌汽車經銷商都不會為這施工做法承保。
當然,正確的觀念,不同的料件,必須有對應的不同鍍膜分子藥水。
例如烤漆面與玻璃的材質、分子就不同,要使用一支藥水從頭打到尾,對於某些不同材質的特性,就會有不同的化學變化,難以一支藥水打天下。
做汽車烤漆塗裝也是同樣的道理。
烤漆師傅如果只用同一支塑膠底塗從頭幹到尾,不同的素材通通用同一支底塗,不論你是塗裝廠老闆或車主,建議你把他換了或換一家專業的烤漆廠。
因為在汽車產業界,目前沒有這種東西存在,塗裝仍得對應不同素材使用不同介面底塗。
如果您有這等好貨色,恭喜您,趕緊去申請專利,自薦去全球各大汽車廠兜售,車廠、杜邦漆等公司會愛死你。
另外~
我在有些賓士經銷商外搭的鍍膜車看過號稱190mu的膜厚廣告。
賓士車友曾問過有沒有這回事!
車界老實人會告訴您,您把汽車金油整入用倒的一定會有。
烤漆金油要噴到80mu,塗裝師傅都會噴掉好幾道噴到歪腰,上鍍膜藥水要塗到190mu,車廠的人全笑噴了!!



@、網路店商標售原廠空力套件。
有些雙B車友和國產車車友都問過這類的問題。
舉例以國產車來說,不論本田、馬自達、福特..等等,全車前下擾流+側裙組一對+後下擾流共4部位總成件,車廠認證的產品,還真沒能見到低於2萬以下的。
Honda CR-V 5台灣本田配建商-哈克薩斯,首度在新車配件做射出PP件前下擾流+後下擾流2件組,各經銷商售價為13500左右,已經是破車廠歷史新低,打壓AM售後零售市場各店商哀哀叫。
正常來說,正原廠件普遍一整組4件,售價都是約32000起跳,4~5萬都是車廠常見的售價。
而坊間賣原廠款低於正常價,只會有2種可能。
1.車友車出保險訂購無使用掛網拍賣或二手原廠件。
2.山寨贗品
只有這兩種。
車廠件,產品背部都有原廠鋼印,詳細可見產品材質是ABS(射出或簡易模具的真空熱吸塑成型,熱吸塑成行件多為日系車) or PP(高碳鋼射出製造) or PUR(歐洲各品牌慣用的高檔軟膠材質,常見於BMW、VOLVO、VW...等各歐系車,Benz以前也是,但近年多數賓士是大陸設計中心設計,也慣用了一般射出PP件亞太造車工法。)
包裝箱都會看到原廠的料號貼紙,詳細標示料號、經銷商號碼、檢驗印章...等等。
雙B車的套件,車友最愛改的,就屬仿間銷售的射出PP套件組。
是採用前、後保桿整件更換。
台製品,國內三家射出廠相當競爭,例如巨霖等,一台分零售改裝25000~28000。
BMW正廠件,車主花20萬都還改不到一整台標準件,AC名品正貨PUR歐洲料製品,就更不用說了,掏個30~40萬都是剛好而已。
但我在美容店,常看到開大7改AC仿品用FRP玻璃纖維手積層件捏出來的贗品,上年紀的大伯還很開心的說這組花了他40幾萬。
當小弟的實在於心不忍,說實話會變成一種殘忍,不論認不認識,當下必須給他按讚才是。
不論他真花40萬敗來裝還是只花4萬,那都不重要了,大伯心中值40萬,它便是40萬,這樣就好。



總之,網路贗品百百種。
便宜品的次貨就是次貨。
百來萬翻砂鋁模真空熱吸塑ABS件,要做到車廠花上千萬開出來標準高碳鋼射出的PP件精度是不可能的事。
當然,坊間還是充斥著相當多大陸用次等鋼材或金屬模,用手工打樣出來的保桿射出PP件一堆。
例如Mazda、三菱車..等等。
雖是250~400萬左右大陸射出PP件,但毛邊與素材表面之醜,可比手捏FRP手積層件了,塗裝師傅拿到手,就是得研磨到翻掉,一樣好不到哪裡去。
以車廠的角度來說,都做到射出了,A級面(物件表面的平整光滑面,主要可視的表面要用CAD 3D工程圖資做到最高水準稱為A級面)都能做得跟手捏FRP一樣LO,也真的是車廠辦不到的活。
正品的賓士A-Class滿天星水箱護罩。
就是整咖蜂巢網電鍍頭,是另外做治具遮蔽來電度射出pp料的外端頭,使其整個網狀星點最外端仍採一體件,卻有電鍍端頭的星點。
星點是放射狀大小不一,網狀是特殊波浪曲面。
這種特殊成型法,極耗成本,工法也不是普遍設出廠做得出來。
贗品件,清一色電鍍星點大小顆一致,另外電鍍好,一顆顆阻立黏著上去。
品質差的,還有一堆殘膠。
大陸開的模具與加工,大概就是這樣的品質了。
A-Class 250正原廠件分解-








我們分解原廠車水箱護罩,它是射出成一層層好幾個分件。
以製造成型來看,最屌的就是滿天星電鍍端頭的作法,很多製造廠只會嘴,就算這咖水箱護罩山寨下去花個300萬搞射出,也還是做不出德國原廠的品質,實力差太多了。
光滿天星電鍍,如何搞一副治具去電鍍能電出這0麼好的品質都是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