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泰車的股東賺得比台積電的股東多有道理嗎?

台積電是企業間的台灣之光用技術幫台灣賺回上千億台幣
而和泰車主要賺的還是台灣買國產車車主的錢
但一樣是買一張股票,和泰車的股東賺的比台積電的股東還要多
這樣合理嗎?

我們台灣政府到底還要保護國產車商多久?
讓和泰汽車及裕日產的股東壓榨台灣車主!

由於政府的高稅制造成台灣的路上老車滿街跑,比印尼還不如。
政府對國內車廠的保護太久了!也不見國產車銷國外有什麼競爭力,只會利用稅制壟斷國內汽車市場,大賺小老百姓的錢。
目前台灣進口小汽車應繳進口稅費(包括進口稅、貨物稅、營業稅及推廣貿易服務費)
(一)進口稅=完稅價格×進口稅率(17.5%)
(二)貨物稅=(完稅價格+進口稅) ×貨物稅率25%(排氣量2,000CC以下者)
(三)營業稅=(完稅價格+進口稅+貨物稅) × 營業稅率(5%)
台灣的汽車稅金真的太高了!一台50萬的車子進台灣稅金要加27萬,這也太不合理了!
我希望聯署調降國外原產地價格在新台幣100萬以下代步車的稅金!
改為進口稅率5%
貨物稅10%
這樣國人才能更容易換購平價且更安全的新車,減少路上老車故障發生危險的機率。

利益與影響
國人更容易換購平價且更安全的新車,不但減少路上老車故障發生危險的機率,
也減少老車的空氣污染,對環境及交通安全都有幫助,
也可以減輕家庭購車負擔,縮短國人換車的週期,
也可以增加國產車的銷量。

如果各位認同小弟的看法
請到公共政策平台幫小弟聯署一下
以下是網址,謝謝!

https://join.gov.tw/idea/detail/dab5d4ab-99b1-4d81-98cd-2e119be166bf
2017-03-27 13:45 發佈

inhualien wrote:
台積電是企業間的台...(恕刪)


一樣是官商勾結,左手租稅不公,右手獨佔壟斷,
尼一昧怪打手,納“主謀”該當何罪?!

http://talk.ltn.com.tw/article/paper/1050240

日前民進黨立委林淑芬在臉書發文,直指有科技大廠賺錢竟然不用繳稅,甚至還能退稅。坦白說,筆者一點也不感到意外,因為《天下雜誌》老早就調查研究發現,二○一一年,上市櫃公司中,有廿四家獲利超過一百億元。這些最賺錢的企業,實質稅率平均只有九.一%,比一個上班族的稅率還低。其中更有七家公司實質稅率低於五%,也就是比台灣需要報稅的個人最低所得稅率還低。
然而不公平的租稅制度僅止於此嗎?財信傳媒董事長謝金河曾把台灣企業過去六年繳稅紀錄攤開來看,結果發現,很多傳統產業的租稅負擔都十分驚人,遠遠超過高科技產業。此外,監察院的報告也指出,這些企業主可以享有來自各部會的相關租稅減免方案多達卅四種。二○○五年一家晶圓代工廠的盈餘是九三四億,卻只繳了二億元的稅,只占盈餘的○.二一四%。即使二○○六年「最低稅負制」實施後,高科技產業繳稅的情況已有改善,目前實質有效稅率約八%,仍遠低於傳產平均十四%。諷刺的是,科技業每投入一億元的資本,只能創造六.四個就業機會,反觀傳統產業同樣投入一億元,卻可以創造十六個就業機會。
換言之,我們過去總以為高科技產業在國際市場上,比勞動密集型傳統產業具有更高的生產力和競爭力,其實是來自於政府長期獨厚

*重點*高科技產業和給予其租稅優惠等各種獎勵補貼。
當做小本生意的業者,賺的錢幾乎一半都拿來繳稅,而一般受薪階級一毛錢也逃不了,政府卻使富人和企業享有比小老百姓更低的稅負,這說得過去嗎?(作者為軟體工程師,宜蘭縣民)

以保護產業為名,行關稅壁壘-排外車測法規[壟斷市場.產官分髒]之實。

總結一句:肥羊到手, 你-有.得.選.嘛 !?


inhualien wrote:
台積電是企業間的台...(恕刪)


民主國家,結案
inhualien wrote:
台積電是企業間的台...(恕刪)

國慘車進口價,進口關稅好聽是保護產業,事實是要拔老百姓的皮
車商就一直猛削消費者
國慘車進口價的代表作就是TOYOTA的吸煙塔

donhsueh322850 wrote:
國慘車進口價,進口關...(恕刪)


車子價錢越來越貴,國產車有長進了嗎?

要再保護到哪年?

車廠藉此壟斷,要不獲利怎這麼高,台灣人挨宰活該!

匯率、原物料漲車價調漲,降的時候卻不調降,政府也不管。

任由車商以送不值錢的配備當成調降方案呼弄!
所以要去買和泰的股票
不用買他的車

不過他家股價不便宜,一股要360元,一張股票要36萬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