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的汽車組裝工業已發展了數十年,也終於有一個自有品牌佔上國際舞台,但諷刺的是,國產車在國內的安全指標竟是活體實驗,台灣人命比較不值錢?
看到許多車輛發生車禍撞擊後不堪一擊的潰縮慘狀,真是不忍卒睹,再看看台灣的和泰、裕隆日產的EPS,我合理懷疑這種高毛利是犧牲多少用車人的安全所換來的,我沒有針對性,是針對無良的車商,濫用台灣普世的價值觀、濫情的口碑、錯置造車的理念是省油、豪華與舒適,而不是將安全擺在第一位。蓋房子有建築師、結構技師等簽證及勘驗,都會偷工減料,不堪地震的考驗;那未經公證單位安全測試的國產車呢?不要告訴我你沒有偷工減料,當省油表現與安全性取捨時,車商當然選擇前者,因為還可以COST DOWN!
龍頭企業有責任教育消費者,扭轉消費習慣與認知,試問這些老闆,你所生產的一台台載滿全家幸福的移動堡壘,若因偷工減料而有安全差錯,你的良心安在,你晚上睡的安穩嗎?
歐洲有NCAP,美國有IIHS,中國有CNCAP,日本有JNCAP,韓國有KNCAP,台灣呢?
松露巧克力沒有松露,太陽餅沒有太陽,食品有塑化劑、混充黑心油,我不知道車商保險桿裡裝的不是鋼樑而是高科技超輕量化奈米緩衝材(保麗龍),那AIR BAG、ABS、ESP等有沒有真的裝進去或會不會作動,還是純然天手作.....,真的沒人知道。
所以,在價值觀還沒改變前,車商任由消費者姑息養奸,政府有責任、義務,主導汽車的安全,將車輛的碰撞測試提供消費者評斷參考,並立法將車輛的基本安全配備:如安全氣囊、胎壓偵測、車身動態穩定、防鎖死煞車等系統,強制要求車商必須列入,車輛其他規格的舒適性或電子等配備,再由車商堆疊差價上去,再由消費者取捨。這種歐美國家的造車理念與配合法令的規定,才能將車禍發生時讓傷害減至最低,社會成本減至最小。就像立法規定騎乘摩托車要戴安全帽、酒後不得開車一樣。房屋有抗震係數的要求,那車輛的安全係數在哪裡??這絕不是用市場自由經濟來決定車商或消費者的行為,因為劣幣會驅逐良幣,在版上有多少車友徒呼負負,我也是被版友教育出來的,所以雖然可能只是狗吠火車,但希望掀起一絲絲漣漪或星火,奢望影響、改變周遭的人及教育下一代,給政府、企業一些壓力,這也是一個升斗小民所僅能做的。
是直接在合約中扣掉
因此有再多的安全系統卻沒考慮根本的零件早就不知道偷幾次料了
1台車5年來說 每個零件最少要便宜5%
不良品 欠品 在國瑞來說停線1分鐘就是30萬罰款
下游早就撐得很辛苦 品質是用錢買的
--------------------------------------------------------
強制列入安全系統一堆東西 轉嫁的還是消費者
你可以選擇更貴的車款 命是靠錢買的 要靠政府 做夢比較快
台灣發展汽車製造幾年了,卻沒有T-NCAP,
我們的保險業者也不懂得發展IIHS,
雖有車測中心做上市前把關,民眾卻看不到測試結果為何?
很可惜的,所有國產車商、包括許多平價進口車商,
目前為止都不能將6SRS+ESP等安全配備列為基本標配,當然無所謂選配,
但更可惜的是,造成這一切的還是得歸咎於多數消費者本身無安全意識,
政府也全然無心擔負起監督者的角色,
於是台灣車市在可見的未來,大概還是得這樣爛下去...
安全問題比起現在在爭吵的社會議題更貼近每個老百姓的身邊,
但卻始終缺乏有力人士來出面推動,
叫頂多買得起機車的學生族來抗議?別想了,
叫老早已經養成乖乖順從習慣的上班族來推動?也不可能,
叫少錯少錯、不做不錯的公務員來推動?真是天方夜譚,
叫立委民代來推動?
呃,裡面不知有多少都是跟財團緊緊掛勾,有良心、有知識的大概屈指可數。
想來想去,有危機意識的還是多賺點錢買進口車吧,
其他大多數人,似乎只能繼續隨波逐流。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