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3

為什麼身為國產龍頭的toyota卻不能給消費者安全的防護?

我不是要筆戰

只是消費者的小疑問
toyota
身為台灣國產車界的龍頭 每年獲利驚人

但是反映在消費者上的卻是東缺一塊 西缺一塊,
如果我沒記錯海外toyota是有品質的,而且兼顧乘客安全

但是台灣toyota就我看過的圖片 被撞上不管程度大小幾乎都慘不忍睹,
toyota的車說便宜也沒便宜到哪去

和泰車每年賺這麼多,怎卻都沒把獲利回饋給消費者的人身安全上??
2013-01-15 13:16 發佈
問鄉民好像不太對....

因該要請版大直接發信問和泰車比較快 不是嗎???

一天灌2000CC白開水 wrote:
我不是要筆戰只是消費...(恕刪)


你這種質疑文每一陣子都會來一次~~
你的主題當中不是就有答案了嗎??
消費者~OK?

看看你質疑的問題跟T牌實際銷售數據就知道真正會買的人根本不在乎~
我不是要筆戰

只是消費者的小疑問
to


原因很簡單,就是大家都被和泰汽車給洗腦化了!

而…正H牌大家喊太貴買不起,然後F牌給人的感覺又不好(但真的不好嗎?)
更別說其他廠了!!

如果要逼和泰端上好牛肉出來,唯一有力量的就是兩千三百萬的台灣人!!

但是講歸講罵歸罵,有多少人因為配備上(主被動安全)的考量而放棄買和泰的?!

看和泰的銷售量答案就已經很明顯了

講句難聽的,這一切只能怪買和泰的車主

如果大家都因為考慮安全性配備而放棄買和泰,那這家車廠它還會以這樣的配備繼續賣下去嗎?
這個 消費者 - 車廠 - 政府 的三角習題, 答案絕對不會是消費者或是車廠.

車廠是營利事業, 目的在於追求利潤的最大化, 若是以目前符合法規的車輛, 就可以在市佔率上不斷的創新高, 那車廠還真的是頭腦壞去才會主動加裝額外的主被動安全配備.

消費者精打細算, 多半著眼於眼前的牛肉與c/p值, 若是沒有真正客觀的第三方提供確切的安全評估數字, 很難說服大多數的消費者去放棄那些沒有動態穩定系統, 且只有二顆輔助氣囊的車.

最後關鍵還是在政府, 目前台灣雖然有ARTC替消費者把關, 但是ARTC的測試數據始終是個謎, 消費者沒人知道到底車輛的安全性 "有多高". 連政府把關都只求"及格"了, 如何奢望車廠與消費者主動提升那"看不見"的安全保障.
歐洲有 Euro NCAP, 美國有 IIHS, 連很多人不屑一顧的大陸都積極設置了 C-NCAP, 這些公平公正公開的撞擊測試數據, 不僅是眾多消費者極佳的參考, 也是給車廠一個極有力的箝制!
政府提高安全配備標準,車商就提高售價~~~~~
主要還是市場的經濟規模不若日本和對岸大,價格不會低、配備好一點就會比較貴

但和泰及裕隆旗下品牌在台灣車是佔有絕大部分市佔,應該由這二家一起帶頭把汽車安全防護做好~~
還有駕駛人行車的禮儀也要宣導~~
常看到一些人PO行車紀錄器的危險畫面~~
很多都是不遵守規則導致意外發生~~~
一天灌2000CC白開水 wrote:
我不是要筆戰只是消費...(恕刪)

我覺得和泰有些只有雙氣囊的車 你硬要叫他裝好幾顆也可能沒有幫助
因為有幾款車...連鋼的用料都偷,所以...加裝ESP減少出事機率比較快
很不懂,為什麼CAMRY HV可以配到8顆,其他車就不行??
要買就買不想買就別再那邊叫.....

又沒人叫你一定要買~要配備安全不會買進口車安全性質好的嗎?

沒錢買就沒錢買......要便宜又要品質好又要耐撞.....

乂OPC乂 wrote:
要買就買不想買就別再...(恕刪)

可以考慮福祿仔,便宜安全都有兼顧
不過妥善率比不上T牌就是...
基本上國瑞用的零件,品管是龜毛到不合理的程度
除了關注回應論壇推動改善之外
我有個積極的做法
既然已經知道和泰車賺錢
找適當的時間點介入和泰車的經營

買他的股票

長期投資賺分紅
功力夠的來回再賺價差

然後
賺的錢拿去買更安全的車
  • 13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3)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