娜美人 wrote:
文長,先感謝大家看完...(恕刪)

這是車行人員內控沒檢好,買虧了想凹回來。
因為車子換料,他們拉車去檢檢不過,無法登陸無損。
車價會受部分影響。
無損車,就是用銀行鑑價跟您收車。
車主要出脫手上的車之前,可以找銀行朋友幫您愛車鑑個價,就知道車行無損車會收多少行情,只會更低,永遠不會更高。
車色不是白色,車行也要跟你殺個1~2萬。
鈑件更換過,都是一律當有重大事故看。
車價-5~8%來跟車主凹先。
如果鈑金有剁過,例如後葉子板撞損,原廠現在沒啥老師傅會鈑,菜鳥只會剁來接燒。
車價-10%先。
所以,車輛如果考量中古出脫,自己也要懂點車市,能不切,盡量用鈑拉,不要切燒。
不然爽了鈑金師傅施工,車主的車立馬掉價-10%,保養廠是沒在管車主損失的,他有車修,有錢賺就好。
保險公司也是一樣,能止損,能少賠,絕不多賠,最好都是投保人自己湖牛屎。

例如YT網紅,小施哥的收車價,就比較正常,車主比較能得到販售合理的費用。
相較之下,杰運的收購價,就真的很慘,他們是採買低也低賣的方式,快速輪替車源,現金週轉快。
很多中古車行也是走這樣的路線,所以不願跟車主花較多成本收車,車轉出去的慢,這是相對應的。
就跟房仲永遠是偏向買方,不利賣方的根本原理相同。
買家不買,貨色再漂亮,都當屎來看,通常這類搶快錢輪轉的中介商,就別太指望。
買太好的車,中古跌價跌更兇。
例如大7、S咖這些大水牛,400多萬的車,5年後收購價大約只有80萬,車行用105~120萬左右出脫。
要懂點行才行。
通常來說,一般消費者跟車行的認知不同,你覺得不是重大事故但下一任車主卻會對此有更多的疑問,這個東西也沒有甚麼法規依據,完全處在模糊地帶。
不過說也奇怪,他們沒有先估然後就給錢,過戶前也都不驗?這車行的鍋啊,管他要幹嘛幹嘛,要告去告反正也不會有結果
LuDain15 wrote:
所以啊,通常前後保、...(恕刪)
就中古車業自己搞出來的一套認證標準。
但有些準則,不懂行的被唬得一愣一愣,在車界、車廠做設計開發、車檢、跟海關對應處理進口車工作有經驗的,都知道很北爛的。
例如新車原車漆。
中古車業者最愛跟車主嘴原車漆好棒棒。
2015~2017年間,還有馬自達車主,大概就中古車行的半桶水,拿膜厚機去北達經銷商一片片鈑金量測漆面膜厚,確認膜厚都一致才願意交車,膜厚不同死不交車。



在車界,這就是天大的笑話。
例如一些超跑、高級車牛呀啥的。
歐洲進口,拍勢,新車表面就是色差+一堆沙粒點,上千萬的車都一個樣,色差、漆面沙粒,歐系車廠沒在鳥這些的。
就台灣客人最挑車。
高檔車總代理進來的車,還得委託Saab商富總代理整台新車整批通通磨掉通通洗澡。
中古車業,是在嘴啥新車原車漆最好。


那全球各個國家港口的整車事業單位都可以收一收,設鈑噴耍白爛嗎,車廠進口車有啥好整。
哪個傻白甜想多花錢在新車上母豬母狗的。
而新車從產線下了線,就有很高的機率各地轉運嗑嗑碰碰,只要車還沒交到客人手上,光新車在各國家地區港口,再從港口拖拉到車廠品牌的車體廠或組立場,再從組立後裝配廠新車拉到經銷PDI,中間過程,都有機率損傷。
要帶膜厚機去交車,良心建議用走路的。
全球車廠沒有一家做得到,新車下線多線轉運,車交到客人手上過程都完美無缺。
根本沒有這種100%的事。
新車到港,半夜卸載,把車開到海裡去都是正常操作滴。
當然大條的,免不了車到哪,哪負責的單位就得把車吞下去,跟總代理買下。
小條的,重噴都是剛好而已。
有些中古認證的騷操作,看看笑笑就好。
螺絲帶漆的都不能有轉動痕跡!!
新車引擎蓋間隙不一,一邊高一邊低,不轉螺絲是要怎麼調??
國產車新車產線遇到GAP公差過大過不了檢,還不是新車螺絲照樣轉一轉來調整!! 不然怎麼檢得過?
訂這種中古車檢定,就是很芭樂畸形市場。
Seydlitztw wrote:
..................
懇請大大解惑
就我個人了解(如果沒有錯的話)
"原廠 原鈑 原件"似乎指的是"原廠保養、原車鈑金、原車材料零件"------>是的,所以北美、東南亞,壞掉該修的修,該換的換。
但這個解釋,有沒有法規上的定義? 還是慣用術語?
--->當自定義的口語看,中古車市,業內自生成一種檢定方式,也就是中古業者現在所謂的認證車。
印象中,最早在台灣汽車中古車產業中,似乎是匯豐於李榮華先生擔任總經理期間,組建出SUM這樣的中古車檢定,後來各縣市大大小小的中古車就紛紛加入,慢慢衍伸出現在業者有一套收購車輛的評定機制。
印象中是匯豐當年弄出來蠻賺錢的一門事業。
包含匯豐早年自己開前、後保桿跟雙鏘林家兄弟擋搞塑膠件,貨車冷凍事業,車輛光更換保桿皮,生意做得比中華車還要旺。
以車廠來說,就是看材料原廠件號,便視為原廠件,須給予原零件既有的保固與售後服務。
中古車鑑定,則更吹毛求疵,即使原車原廠認證件,連轉動板件螺絲,它都會用放大鏡檢視。
是依這些小地方,判定你的車是不是動過。
如果切燒焊,就直接大砍價了。
從中文語意來看
"原廠 原鈑 原件"用來說"原廠保養、原廠鈑金、原廠材料零件"應該也說得通?
這種認知差異,誰說得算? 怎麼解決或彌補?
懇請大大解惑
A :
所以上面我說是台灣中古車產業自生成的一套鑑定收車的方式。
但跟實際打造車輛或是否原車認證件無關。
例如樓主的賓士,都是在原廠更換門鈑總成,對車主來說,它就是原車、原廠件。
這邏輯沒毛病。
但對中古車業者,他就無法取得這輛車無損檢定。
鈑金總成更換過,就會被判定有事故。
即使車主的車也沒事故,純粹想更換新品,奇檬子爽!
都一律當事故車判定。
車要賣中古車業者,就得照他們規矩走,也就是這樣。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