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3

汽車業代存廢之我見

看到這篇回文就知道01業務之多浮上水面
理論上完全可行

Uniqlo店裡賣的衣服跟網路上同價

他只是把所有店面開銷、服務的成本攤所有網購;零售的售價中

廉價航空也可以,你只要一個座位,我就是賣你座位的錢

其他餐點...一律加價


從許多網路行銷或是採用藍海策略的實例來看

汽車業當然也可以


但是,少了人、少了獎金、就沒有驅動力

電腦不會去開發業務

不會想辦法把"潛在客戶"挖出來

不會想辦法說服原本想買A的人來買B

不會跟既有車主打關係,為了之後他們的親朋好友有沒有打算買車換車的

.....

有太多事情是被獎金驅動的人才會去做的事

這就是業務存在的目的







光個股票..網路下單..已經有10年光景了吧
股票夠簡單了吧..
幾十萬.幾百進出
不就是買..賣...還能做甚麼??
現在呢??
證劵業務存活被需要的的...還是很多吧!

不被需要的行業
自然會淘汰的...
但` 買車這事...我相信還是長長久久!

再者~~
報價這方面...就算車廠自行網路空車報價
再怎麼報的低價..."有心人"還是嫌貴會被車廠坑!!
300萬BENZ 很貴嗎?
美規平行輸入只報你240萬...
240萬水貨..就會覺得很便宜?? 人人搶一台?
一堆人還不是乖乖去買300萬的.中華賓士阿!! 還甘心排隊呢
凱燕熱賣不說了
MACAN 已經要排上到明年了

50萬.80萬.200.300萬的車
錢跟定價不是問題
"有心人"買什麼車都覺得被坑嫌貴 才是問題!!



大家砲口都對向了業務,其實業務也是經紀人罷了,很多東西在買賣過程中都有買方及賣方可以議價,但車子呢?業務只能跟消費者談,賣方業主呢?奇怪了,車廠的利潤都抓好了,也要搞個法定盈餘就是了。反正要砍價就砍業務,公司的利潤也不會少,只要公司不會倒,業務再請就有了,業務倒了就離職,對公司一點影響都沒有,最後的大贏家是誰?是誰真正造成消費者與業務的對立?冤有頭、債有主,應該找對對像吧!至於業代存廢?大家心裡都有一把尺。
sundorys wrote:
看到這篇回文就知道0...(恕刪)


您真內行

同意開板觀點不需要業代+1

服務有價我同意,付多少錢給我多少服務天經地義
但是,業代離職、交車後就不關己事,沒有得到應有的服務,那算是?自己倒楣,還是常態。
吃東西服務不好、沒有服務,10%服務費退你,買車??

把業代各項服務一一表列加上標價,讓消費者自由選擇並了解業代的不可取代性,看看到底業代服務值幾個錢,這樣業代好像可以賺更多。

賣車有很多方式,
業務洗腦推銷的量佔不小比例,
不是因為自己懂,所以大家就都不需要,
這行為就叫裝懂,
你不需要,不囉唆直接下訂單即可,
業務有礙到你?

還是說你本身是業務,
希望藉這篇來改變或取銷業務的業績壓力?
提出反對意見的一律打成業務~~

贊成的必定是車友~~

要賺我錢的的一律嫌太貴~~

而我的報酬是再多也不嫌高~~



這就是某些鄉民的水準~~
看了9頁回文01的業務真的不少,業務回得很積極!!
業務們加點油已經越來越多人認為不需要你們了!!
有時間在這酸多花點時間學些汽車本質學能!!
不要說要超越一些卓越專業人士!!
至少要比一般大眾強很多!!
賣國產車的至少各廠商的國產車系要了解!!
不要一問三不知有些網路鍵盤手都比某些業務強!!
現在買車不要只剩下凹裝備談價格!!
很多選配車子組裝也要注意一下!!
現在能取得汽車資訊的方式很多民眾對車的了解也比過去20年進步太多!!
國產車連同車系的裝備都不能加加減減@@
會買國產車的有經濟考量能省則省!!很多人一天薪水才1000多!!自己跑流程一天損失1000多!!
保險這方面和車業務無關有業務會兼任也是筆利潤!!但是保險不像賣車需要執照也有其專業性!!

我不是業代可以挖我底看看就知道
各位都是站在消費者立場思考沒有站在車商立場
個人認為汽車銷售還是需要業代的
有業績壓力就會有行銷動力
對整體行銷數字是有幫助的

假設今天車商請一堆服務員沒有業代
領薪水制這樣誰還會積極去推銷??
就算採用發獎金的方式
那這樣不是脫褲子放屁嗎?
跟原本業代有什麼分別?
還不如請業代然後發低底薪來的經濟實惠
業代或多或少還會開發客源
總之站在車商的立場業代是需要的
個人覺得汽車業代是有存在的必要
以下為不專業的看法

汽車業代只不過是車廠的銷售人員罷了
就像是百貨公司的專櫃人員一樣
目的就是產品的解說及銷售
只不過汽車這個商品比較特別
有太多的附加項目
而且價格非常的凌亂
最主要是因為業代的利潤來自於這些附加項目的價差吧

而目前的大環境一般消費者都會希望看緊荷包
在消費行為上會比較偏向壓低成本
而且消費時機的選擇不完全是因為需求,反而會延緩需求而選在低價位時消費
最後比價成了消費行為中最重要的部份
服務便成了可有可無的附屬品,而且最好是免費的
因此就出現了汽車業代存廢的討論空間

所以,價格是絶對因素
如果汽車及附加項目的價格為不二價,沒有議價空間
而業代的收入來自於銷售營業額的獎金
說穿了就像保險業務一樣
這麼一來,消費者就不會有比價的需求
比的就是產品實力及業代的服務了

消費行為的起點是需求
產品對需求的符合度及消費者對產品的了解度則決定了最後的消費
這兩點正是業代的功能
而價格只不過是對應產品實力的數字罷了
但現況買車若不做功課不看看神單
真的是會被業代當肥羊宰

感覺現在新車價格已經快跟中古車一樣亂了
我在空間裡行走,尋找前所未見的綺麗; 我在時間裡穿梭,觀看古往今來的絢爛; 我在記憶裡遨遊,回味刻骨銘心的感動; 我是個旅人,一個隨時整裝待發的旅人。
  • 13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3)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