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護著家裡的不成材的車商...打著保護產業的大旗問題是保護了十多年了。除了壓榨勞工跟內部的消費者。請問車廠改善了什麼嗎?一台外國製造的車跟台製,扣掉關稅後,只相差10萬。沒想過德國人民的所得是台灣的幾倍?
個人覺得ARTC的問題比較大,關稅和貨物稅還可以接受。WTO聯盟就算沒有關稅,還是有各國的貨物稅和營業稅。一台水貨車要驗的項目太多,就跟進口一批或一個式樣的,不大合理,安全性的問題應該可以"引用各國的資料或車廠資料",驗排氣和噪音有影響到其他人的即可。現在燈具也開放更改。"建議進口車只要驗排氣(需符合台灣最新之環保法規)"和噪音即可。 其實排氣管改管噪音也很少看到在抓。
廢除ARTC這隻怪獸, 進口車車價自然降下來沒能力造引擎的國家定世界最高規的排放標準車子當然驗不過 不知道是那個環保署長拿了廠商的錢弄出這招 厲害沒ARTC車子直接買國外的零售商 自行進口報關後 都比現價差幾十萬
別以為台灣這些財團老闆是吃素的好嗎降進口關稅 車商就會以別種名義再調整車價 其實根本都沒降價台灣這幾年誰知道有哪些稅降了很簡單的油價 當年每桶140鎂 每公升35現在每桶約75鎂 每公升30數字都他們說好的 你只能買單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