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

德國汽車工業為什麼那麼強?

chientingtw wrote:
相信已有眾多先進闡述...(恕刪)


那充其量亦不過是個殖民地罷了~
菜鳥自覺~認清輩分~不得有故做大條~一臉欠揍之行為! 希望公差~自動出列~不得有畏縮不前~不點不亮
CTfrank wrote:
70%又怎樣還不是代...(恕刪)


如果你說台積電的代工.

那我坦白告訴你, 這種代工不是像你媽媽在家做手工那種.


就算現在在大陸,用兩倍於台積電資本成立一家公司來做晶圓代工.

保守估計五年也趕不上台灣.



如果你說的是IC 設計,很抱歉,那不叫代工.
那叫做真正的研發.
我是指 MTK , MStar , RTK 這種公司. 不是其它那種買IP 來 design 的公司.
台灣是全世界IC 設計最密集的國家.
就連韓國想搶也搶不進來.
全世界IC 設計廠, 前15名, 台灣有五家.
你覺得呢?

現在世界上, 哪一個科技的東西不用 IC ?
你覺得呢?

不懂, 只以為就代工, 既然不懂, 就少開口.
多聽,多問, ok?
chientingtw wrote:
相信已有眾多先進闡述...(恕刪)


如果你是原住民, 你說得是.

如果你是閩南人, 很抱歉,小弟也是, 只不過祖先比所謂外省人早三百年過來台灣.

如果我沒猜錯, 你指的外來政權是? 很多人口中的外省人?


這時代還有這種想法,真的不應該.

再次強調, 你如果是原住民, 你說得有理.

如果你也是幾百年前過來台灣的同鄉.

那最好想清楚, 你我也是外來的, 我們只是早幾百年來的外省人.

不要罵到自己人.

**非政治, 純屬事實論述
march6047 wrote:
如果你說台積電的代工...(恕刪)


還不是一樣是代工
代工哪裡不能做.一定要在台灣??
台積電很強..還不是要去中國設廠

如果是台積電直接到中國大陸設12吋晶圓廠??
如果中鋼直接到中國大陸設煉鋼廠
台灣人都到中國大陸去當台勞
以前是低階.中階勞工
藍領之後..再來就是白領
除了工廠.公司會流動之外
人員也是會流動的
台灣也是有外國公司的外籍人員進駐
中國大陸就沒人會去嗎???

中國什麼東西沒有..
有的就是市場資源~~
遇到不爽.就PO到網路上.有用嗎??
CTfrank wrote:


還不是一樣是代工...(恕刪)




相對簡單的代工當然哪裡都能做,
但一個工廠不會單單考慮硬體及市場資源,
無論在哪裡,中國、越南、印度...,你一定可以弄到最好的硬體,
但另一個更重要的是軟體,
我的軟體指的是人和其所受的成長教育及所反映出的處世(事)原則與態度;

在中國、印度...當過派駐幹部的人應該可以體會我在說什麼,
要不然公司不會派我們這些台勞去那當幹部,
也不一定要去工廠體會,去當地的餐廳吃個飯你就能體會人文的差別,
當然他們會進步,但這需要教育與時間,不是一蹴可及。



離題了,我也來講講為何德、日的汽車工業這麼強?
我也認為是"態度決定一切",
我與德國人、日本人共事了幾年的時間,
他們做事真的就是一板一眼、按部就班,絕不打馬虎眼,
他們所受的教育、成長過程環境都是這種氛圍,
所以他們到工業界後也是用這種態度來做事,
做出來的東西當然有水準。


有人提到工具機,
台灣的工具機也沒那麼不堪,
還是有不少台灣的工具機出口到全世界,
當然也包括德國,
真的,我認識專門做這生意的人。

CTfrank wrote:
如果是台積電直接到大陸設12吋晶圓廠??


那更好,高耗能的產業台灣目前並不適合,除非核四正式運轉,不然台灣的電不夠。

別忘了,台灣的晶圓廠效率在全世界是屬一屬二的,大陸目前沒有可以匹敵的對手。就以這點來講,台積電不見得願意砸大錢去大陸設12吋,因為12吋非常的貴,若無法發揮效率,沒必要去。
CTfrank wrote:
還不是一樣是代工
代工哪裡不能做.一定要在台灣??
台積電很強..還不是要去中國設廠

如果是台積電直接到中國大陸設12吋晶圓廠??
如果中鋼直接到中國大陸設煉鋼廠
台灣人都到中國大陸去當台勞
以前是低階.中階勞工
藍領之後..再來就是白領
除了工廠.公司會流動之外
人員也是會流動的
台灣也是有外國公司的外籍人員進駐
中國大陸就沒人會去嗎???

中國什麼東西沒有..
有的就是市場資源~~



真正的代工是那裡都可以作,但很不幸,晶圓代工不是那裡都能做的。晶圓廠本身是高耗能產業,需要有極穩定的電源供應才能活下去,所以第三世界國家幾乎可以排除,還有,晶圓廠極依賴配合度高的高素質人才,這在中國大陸極缺,所以台灣過去的晶圓廠沒幾家,大多是把折舊完畢的設備透過第三者賣到大陸的子公司,因而大陸的晶圓廠大多數是成熟製程。

啥是配合度高的高素質人才? 到本公司來看就知道了,每天大家都忙到半夜(11~12點甚而凌晨1點),第二天早上還是一早來上班,大陸的員工卻是晚上八點過後就不見蛋了,所以要視訊的話還得提早預約,免得找不到人。聽說大陸員工曾經向公司高層要求加薪,希望薪水比照台灣員工,結果總經理回應,如果薪水比照台灣,那幹嘛到大陸找人? 直接用台灣人就好,大陸子公司裁撤算了。從此沒有大陸員工敢提加薪一事。別以為我們老總是精打細算的台灣人,他其實是不折不扣的大陸人(廈門),連他也知道台灣人的好用,所以雖然公司轉成外商了,但總部一樣在台灣。

另一個配合度高的高素質人力例子就是台積電,上次921大地震時,我室友(台積電員工)馬上打電話回辦公室(半夜2點),他先問情況,再回公司救貨,聽說幾乎所有的台積電員工都是如此,當天半夜幾乎都回公司了,這對老外及大陸人來講是不可思議的。

有這樣配合度高的高素質人才,台積電還會想去大陸設12吋晶圓廠嗎? 除非台灣有能源危機,不然我覺得不可能。
讀完這段,真的是覺得台灣人可悲。我自己也是其中一個。
我在前幾篇有提到的台灣IC design house中的其中一間工作,不同的是,我現在被外派美東分公司。敝公司也如上面所說,幾乎所有人都以公司的事情為 first priority。IC tapeout schedule,最重要,IC 回來驗證,最重要。有 bug,debug 最重要。不管什麼都是公司的事優先,甚至以前我在台灣的時候有人老婆生小孩了都沒辦法去醫院。
這樣真的是對的嗎?看看老美的工作文化,許多人都是 family first。甚至他們的老闆也是以長期為考量來帶屬下,並不是以短期的近利為重。相對於台灣,台灣老闆只管你近期目標,schedule 最重要,操到你累的半死,每個人的假期都是放在那邊累積好看的。每個人都想做個幾年就閃人去別的公司休息。反觀老美,同樣科技業做到五六十歲的人一大堆,看在我門這些外派的台灣人眼裡,真是感觸許多。
這篇離題了...

ShangLai wrote:
真正的代工是那裡都可以作,但很不幸,晶圓代工不是那裡都能做的。晶圓廠本身是高耗能產業,需要有極穩定的電源供應才能活下去,所以第三世界國家幾乎可以排除,還有,晶圓廠極依賴配合度高的高素質人才,這在中國大陸極缺,所以台灣過去的晶圓廠沒幾家,大多是把折舊完畢的設備透過第三者賣到大陸的子公司,因而大陸的晶圓廠大多數是成熟製程。

啥是配合度高的高素質人才? 到本公司來看就知道了,每天大家都忙到半夜(11~12點甚而凌晨1點),第二天早上還是一早來上班,大陸的員工卻是晚上八點過後就不見蛋了,所以要視訊的話還得提早預約,免得找不到人。聽說大陸員工曾經向公司高層要求加薪,希望薪水比照台灣員工,結果總經理回應,如果薪水比照台灣,那幹嘛到大陸找人? 直接用台灣人就好,大陸子公司裁撤算了。從此沒有大陸員工敢提加薪一事。別以為我們老總是精打細算的台灣人,他其實是不折不扣的大陸人(廈門),連他也知道台灣人的好用,所以雖然公司轉成外商了,但總部一樣在台灣。

另一個配合度高的高素質人力例子就是台積電,上次921大地震時,我室友(台積電員工)馬上打電話回辦公室(半夜2點),他先問情況,再回公司救貨,聽說幾乎所有的台積電員工都是如此,當天半夜幾乎都回公司了,這對老外及大陸人來講是不可思議的。

有這樣配合度高的高素質人才,台積電還會想去大陸設12吋晶圓廠嗎? 除非台灣有能源危機,不然我覺得不可能。blockquote>

BrandonKao wrote:
讀完這段,真的是覺得...(恕刪)
心有戚戚焉...
不過台灣高科技業還真不得不如此拼命..
以 IC design 而言,我們比別人晚起步了多少年...
我們可用的人才又比別人少多少...
我們要付出相對多少的努力來追回這些差距??
更別說在一個很多專利都早就被歐美大廠們握在手上的市場...
在很多狀況下,台灣公司的確要比先行者要更努力去突破..
這也是不得不為之惡啊....

我也喜歡老美的工作文化,
大學時去 UCLA 短暫遊學,
每天下午發現海灘就已經是人山人海,
連教授都會在下課前揪團去衝浪...
這種文化至今都還讓我很憧憬..
只是,當別人已經站在比你更高的制高點上享樂時...
身為追隨者的我們,只能比別人更努力迎頭趕上..
你說是吧... ^^
CTfrank wrote:
70%又怎樣
還不是代工而已

岡山的交流道淹水.
螺絲無法出口...價錢至少漲了1-5%
那又怎樣~~~
時間久了.他國的技術人員技術也上來了.
誰還到台灣來找代工.
現階段很多晶圓廠都已登陸中國
台灣接單.,中國出貨
早已是檯面上在運作的事實了~~
就是等著全面開放而已~~
應該過不了幾年的時間~~
中國就可能取代目前台灣晶圓代工的地位......(恕刪)


不可能短時間內取代台灣晶圓代工的地位想太多了:
1.老美管制(光這一點就吃死你)
2.人員素質
  • 20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20)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