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

社區裝私人充電樁發生問題管委會要負責嗎?

iunknown wrote:
大部分的大樓B1是配...(恕刪)


電動車起火的滅火方式還在研究中:
https://www.chinatimes.com/realtimenews/20220907001462-260405?chdtv

相對有效的方法無法透過現行天花板的自動滅火設備處理:
1. 滅火毯蓋著車子灌注二氧化碳
2. 對著底盤沖水
3. 很多地下室是沒有排水系統的, 六噸的水進去在小社區等於把其他車變泡水車了

比起油車的起火點在引擎室或底盤外部, 滅火器可以直接噴到,
電動車的電池有被包覆起來保護碰撞, 出問題就是在內部悶燒成為持續的熱源,
也許未來電動車更成熟後廠商才會開始回頭研究利於滅火的電池組裝方式.
(一鍵逃生拋離電池倉? )

我覺得終歸是電池的技術還不到位,電車興起來自於特斯拉的量產降低了現行電池的生產成本,
研發主力還放在充電管理上追求充電速度與電池壽命,
整台車狂挖空間塞電池, 還沒辦法在物理上設計更多失效保護的機制.
gfnightelf wrote:
會有這問題真的很納悶...(恕刪)


主要是滅火的難易度,
一台電動車的電池組 (70kw) 超過 100 台電動自行車合在一起 (0.6kw, 48V x 12A),
而且電動車要預防強力碰撞, 包覆的讓他難以被接觸到來滅火,
手機、自行車的鋰電池相對小顆, 而且電池外露容易滅火.

https://www.cheng-deh.com.tw/%E9%8B%B0%E9%9B%BB%E6%B1%A0%E7%81%AB%E7%81%BD
"以電動汽車起火來說,最大問題並非哪一種藥劑可以滅火,其實關鍵是「滅不滅得到火」!"
"也有國外消防隊實驗,將起火燃燒的電動汽車,整台車泡進湖裡一陣子,再提起來,又發生復燃現象。"

另外就是電動車才剛流行幾年, 還不知道長期要有哪些維護,
尤其車廠強調免維護, 但可以想見十年二十年後也會有疏於維護的老化造成的問題,
屆時電車跟油車一樣都會有問題, 但電動車的滅火方案目前還不成熟是住戶最大的疑慮.

等到有成熟方案之後, 自然就會被納入消防體制內,
也可以預見新建案開始會被要求要有電動車的消防設備了,
到這個時候也可以期待如同身心障礙車位一樣, 強迫社區要有一定數量的公用充電裝置來推動電動車.
冷冰冰棉花糖 wrote:
主要是滅火的難易度,...(恕刪)


畢竟鋰電化學作用問題,就像核燃料棒要他瞬間停止化學作用也難....

除非在電池製造時,就灌入什麼成份,能讓鋰電異常時自己中合化學作用
說到這,我就氣這個不老實的政府!
現在這個政府為了特定目的,不停強調電動車用電問題要如何解決,還出了指引說得煞有其事
,然後再把責任甩給住戶和台電,因為指引講了一堆都只是建議...出問題不負責的意思。
可惡的是,他不跟你說消防與燃燒毒氣、酸氣問題,洗腦你只要不跳電就沒問題了,所有贊成反對意見都圍繞著用電問題打轉,掩蓋更大的公安問題。

前陣子桃園市政府,發布新聞說要訂自治法規,不給設充電樁要處罰,
我去問了主管機關過了沒?
消防系統設計是否有蒐集研究資料,以備重新檢討訂規範?
毒氣排風問題如何解決,有無相關研究?
回覆一如所料,只會跳針說該法規沒過,連有沒有相關資料都不敢講也不敢提供。

其實政府都知道風險啦,立法院還做過研究報告,問題一堆。一旦電車起火就是燒個過癮,在結構基礎地下室內悶燒,有沒有可能變危樓?救火人員中毒傷亡,大樓會不會變....?誰來賠?反正不是政府,充電樁用戶賠得起嗎?兩手一攤誰倒楣?

為什麼管委會要負責的原因?
其實前面有大大說得很清楚了,
1.因為你現在是變更原有使用方式與設計,所以負有管理之責的管委會,必須有足夠的證據與資料,證明變更後是安全的,至少是大家願意或是可以忍受的風險,但從事故發生的結果論來說,火就是滅不掉,災害持續發生或擴大,管委會未確保安全性而有過失,責任是背定了,特別是對有明確表示反對意見的住戶。

2.不要再拿油車也會燒來說理,因為大家買房時都認識到、同意這個風險。其次,相關消防、排風系統也是對油車設計的,要裝充電樁,就要重新設計,問題是可行性規範與數據在哪裡?

3.不要再說油車失火率高,失火是0與100的問題,除非絕對不失火。

政府出個不負責的用電指引"建議",連個不負責的消防指引也不敢提,不跟你說消防與毒氣。至於那個加一支10p滅火器的規定就更好笑了,可能置滅火人於更危險的情況。
ace ventura

現在執政黨的作風就是喊口號騙選票, 綠能 風電 電動車....快8年了 全部跳票.....[挖鼻孔]

2022-12-28 8:23
  • 7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7)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