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

車子少開也要乖乖照原廠規範保養??

少開 一年換一次機油 或 5千~10000 換一次
其他4油(現在應該只剩煞車油跟變速箱油了,現在新車都標配電子方向盤)
照表抄課就好
半年保養很合理 機械本來就需要保養

而且潤滑油也是有有效期限的(而且是接觸空氣後)

你也不會去買了一罐牛奶然後打開三天再上網控訴沒過有效期限就壞掉了
車子是否需要換機油,絕對不是依照車輛里程數來決定!! 所以糾結爭論在五千、一萬、一萬五才換,真的是拘泥於表面文字的迂腐行為。 依照消費者的角度,您會希望麥當勞炸薯條的油是每天換? 還是有炸到一千包大薯的量才換?? 你會希望夜市炸臭豆腐的油每天換新? 還是每天門可羅雀炸不了幾個的狀況下即使每天都開著火加熱,但是一周才換一次油?(黑心一點的只會補油)。

車商編排的車主使用手冊內的相關數據與規範,又沒有經過客觀第三者科學驗證與統計。裡面寫的保養週期當然是以車商利益最佳化為主!! 法律從來沒有去規範動力機械保養週期一定要做到公平公正公開童叟無欺無愧於天地良心,這年頭連政府明文規定的排氣環保標準,車廠都想辦法作弊造假了。那沒規範的保養週期還不是車廠自己說了算,能賺錢才是真的。我認為車廠是想消費者定期換車才能賣出新車,經銷商是想賺取售後服務這塊,所以兩者對於保養里程的規範說法才會互相矛盾。

但別以為車廠手冊上寫的一萬公里保養是為了車主節省荷包著想,那是讓車廠可以賺更多的文字陷阱!! 因為原廠又不是吃素的,對於自家研發的車子與引擎,比起一般消費者要更了解其能耐。以前的汽車引擎是鑄鐵打造,厚重但耐磨損,但不利於油耗與馬力數字。現在的引擎為了省油與符合環保法規,排氣量越來越小,體積與重量也越來越少,但馬力卻不減反增。這表示使用在引擎本體的金屬量減少了許多,但平均負荷卻越來越大。鋁合金引擎本體與許多塑膠件的運用降低整顆引擎的重量。各種精巧的結構布局與金屬精密度讓平均熱效率再提升。但是這些設計都排除了耐用性與穩定可靠性!!

因為現在汽車的賣點,絕對不是引擎的多可靠耐用。而是這顆引擎多有力、多省油、多環保、多省稅金。引擎會不會出怪手突然破個洞或是噴水,或是使用一段時間後容易積碳造成性能嚴重衰退保養困難(柴油車)這些事情都要等消費者開了一段時間才會明白,但是往往為時已晚!! 反正車子只要保固期內引擎沒有故障,你要五千或一萬甚至一萬五換油都可以(不要超過車廠的遊戲規則上限),但會不會累積內傷讓車輛過了保固期之後引擎性能嚴重折損,那就是消費者的事了。而且現在不埋下伏筆,把車子做得那麼耐用,新車將來要賣給誰呢??

所以車廠美其名會使用一些環保材料(表面上是為了便於資源回收,但其實是讓你難以維修),但實際上就是要控制車輛的使用壽命。反正車輛售後保養都是被旗下經銷商或普通保養廠賺走,車廠本身又賺不到,所以用幾個字就能影響車主看待車輛保養這件事,進而維持整個汽車市場的新陳代謝,又有助於眼前的銷售又可以賺到車輛耐用的虛名假象,何樂而不為呢?? (很多汽車業務都會用這招去唬消費者!!)

例如免保養電瓶(平常不用檢查與補充電瓶水高度),一旦有問題只能整顆換掉,不讓你拆開補充電瓶水~~~ 歐系車原廠號稱免換油的自排變速箱,出了問題也是整顆換掉(貴死你)。因為實情是車輛保固期內免換油,過了保固期再不換油性能衰退是你家的事~~~

機油要不要換,根本時機要取決於其劣化程度。而影響機油劣化的原因不外乎溫度與外來汙染物的影響,但絕對不是里程數。原因很簡單,高速公路順暢開一個小時一百公里,與市區塞車開一個小時走走停停20公里。引擎同樣運轉一個小時,但里程數差了五倍,你認為哪種駕駛模式會更快造成機油的劣化?? 一部平常都在市區上下班使用,一天來回通勤一個小時只開20公里,一周才開100公里。這樣的車子跑一百公里引擎要運轉五個小時之久,機油也加速劣化五個小時。跟只跑高速公路的引擎來說,只要一小時就可以跑100公里,機油只要劣化一個小時。如果說用5000公里更換機油來說,專跑高速公路的引擎機油等於只運作了50個小時,但專跑市區上下班的引擎機油卻等於運轉了250個小時。然後開高速公路的這個人告訴開市區上下班的人說,機油五千換太浪費,我都依照原廠手冊規範開到一萬五才換,所以你也可以比照辦理~~~ 150:750 ~~~ 真是死道友不死貧道~~~

除了氧氣與溫度之外,機油劣化的另外一個因素是汙染物,也就是汽缸與活塞之間的吹漏氣,活塞在壓縮行程與爆炸排氣的行程都會讓未燃燒的油氣或是燃燒後的高溫廢氣滲漏進入油底殼區域,而噴濺在活塞壁上潤滑活塞運動的機油也會因為汽缸壁高溫而快速劣化甚至碳化,所以機油會吸收這些劣化分解物質才會變色。理論上來說,引擎機油量越少,機油劣化速度越快。引擎汽缸數越多,油耗量越高,機油要吸收的汙染物也越多。一台平均油耗只有10KM/L的2.0四缸老車與一台平均油耗20KM/L的1.0三氣缸新車,後者產生的吹漏氣絕對要比前者少很多。

但是有一種車輛使用狀況,也會加速機油的劣化。就是經常超短途行駛,引擎根本沒時間提升到正常工作溫度。要知道活塞與汽缸在冷卻狀態時其間隙較大,吹漏氣的狀況較嚴重。要等到溫度提升上來金屬膨脹之後,活塞與汽缸間隙縮小才會減少吹漏氣。但是超短途行駛意味著引擎並未達到工作溫度狀態就停止運作,可是機油已經開始被加熱,氧氣與油氣又大量進入油底殼與機油混合加速機油劣化,雖然引擎運轉時數很少,里程數更少。但是機油被加料的狀況卻不會少到哪裡去。而且這種車每年的平均行駛里程一定很短,如果還真的依照五千公里甚至一萬公里的里程才去保養,我看車子拖不到保養里程數就被拖去修了~~~因為電瓶會死得更快!!

引擎機油更換週期要看引擎本身的設計、使用方式、機油量來決定。但絕對不是單純到用里程數來計算,那只是早期欠缺紀錄引擎工作時數狀態下,一種相對簡單取巧的評估方式。正常方式應該用引擎運轉時數與消耗的燃料量來計算(現在的新車都有了引擎運轉時數,時間到了就會跳出保養訊號)。而且同一部車會隨著引擎磨損狀況與工作溫度升高而加速縮短機油性能,老車的機油更換週期會比新車要來得更短。

拿一台機油量8公升的大馬力跑車,與一台機油量只有3公升的通勤用車去比較換油週期或里程數,是一點意義也沒有。更不要以為老車老引擎換了新認證規格的機油就可以比照新車建議保養週期,因為引擎磨損狀況造成的吹漏氣是完全不同的。不要盲目看表面規格上的數據,要了解數據背後的意義。
有夠奇葩的文章
根本明知故問
我老婆的車
9年開2萬多
na沒什麼科技輔助系統
一年固定保養一次,好市多6罐1000的油
還沒顧路過,車沒你想的那麼脆弱
現在還可以做多少瘋狂的事~~~~
  • 7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7)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