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lan909 wrote:找到代表車廠 提供一些數據給大家參考Benz 母公司2018 營收為1674億歐元 稅後淨利為76億歐元 也就是淨利率為4.5%來看看台灣和泰 2018年 營收1845億 税後營餘116億 淨利率為6.3%淨利率提升1%的難度 有待過製造業的應該很清楚結論買進口車 繳更多稅給政府買國產車 爽到車廠多一些...(恕刪) 你的算法不對和泰只有賣車而已..國瑞才是製造業...還要加上國瑞的獲利才對...
Fiestatitanium wrote:國產車商就可以要求調降進口零件關稅,不管國內零件廠勞工的生計了嗎?那是高尚在哪裡?是一句想賺更多錢,就可以合理化的理由嗎?...(恕刪) 看不懂我寫的嗎?國產車組裝廠財團想賺錢,當然天經地義可爭取降低零組件進口關稅啊! 難不成國產組裝廠的財團有病? 會在意零組件財團的死活?難不成國外汽車品牌/進口商財團有病? 會在意國產組裝廠財團的死活?財團就是要賺錢,但那是財團跟財團狗咬狗一嘴毛的事!若我是農產品進口商或國外農產品公司,最好台灣所有農產品都0關稅,我努力爭取對自己有利的進口0關稅,自己口袋飽飽就好,開公司就是要賺錢,誰理台灣做農/做工,做得要死也沒多少薪水?但鄉民別耍白痴,以為自己也是財團/國外財團/外商/進口商,蠢到鬼叫鬼叫幫財團降低進口關稅,減少自己的工作機會!
簡單來說以農業來說(因為農業台灣可以自產自銷...)進口商、貿易商希望"國外"農產品能夠零關稅而台灣在地農夫則不希望零關稅但消費者卻希望零關稅但有點小尷尬,台灣不知道該說技術差、土地差,還是怎樣....價格硬是比國外進口含關稅的價格還來的更高........所以對於消費者而言,如果國外進口零關稅,那鐵定比現在更便宜.....XD 既然吃起來差異不大,又可以吃,但為何不支持結論就是,別人死活沒關係。重點價格跟品質。不過,我個人是覺得....會淪落到這樣情況,台灣在地廠商其實要負起一半責任....畢竟對於消費者而言,品質跟價格都很重要,你沒辦法要求消費者無條件去支持國產,尤其是國"慘"我只能說XD國內廠商自我要進步,台灣消費者盡可能支持(但不是漫無目的、無條件支持),政府就好好規畫政策吧...三方要"一起"改變才能夠改變這局面.......RentHA wrote:看不懂我寫的嗎?國...(恕刪)
RentHA wrote:難不成國產組裝廠的財團有病? 會在意零組件財團的死活...(恕刪) 看不懂我寫的嗎?從頭到尾沒理過你講的整車進口問題。我問的是這棟樓一直在討論的進口零件調降部分,只對國產車商有利,卻不利於國內零件廠的生存,也減少了零件廠勞工的工作機會,如果只是對國產車商賺更多錢,你認為這樣合理嗎?減少的關稅稅收,也減少了國家建設的資金,卻只為了讓國產車商賺更多錢?一個修法形成的過程,不問百姓、不問其他工作者生存權,只為了國產車商能賺更多錢。我認為這樣的調降似乎理由不夠充分,國產車商吃相難看,你同意嗎?
Fiestatitanium wrote:看不懂我寫的嗎?從頭到尾沒理過你講的整車進口問題。我問的是這棟樓一直在討論的進口零件調降部分,只對國產車商...(恕刪) 你又扯到和整車進口無關?難不成整車進口關稅沒降到17.5趴?難不成降到17.5%之後,國產組裝廠勞工的工作機會沒減少?財團就是要賺錢,但那是財團跟財團狗咬狗一嘴毛的事!但鄉民別耍白痴,以為自己也是財團/國外財團/外商/進口商,蠢到鬼叫鬼叫幫財團降低進口關稅,減少自己的工作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