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ughkk wrote:調解的時候,國泰確實有派人到調解委員會因為他們需要知道對方損壞情形,以及我們這邊有沒有責任後來確定我們這邊沒有肇責,加上車損不嚴重就直接簽名和解了...(恕刪) 原來只是陪你們調解, 那跟本篇討論的車體險一點關係都沒有啊!保險公司是根據肇責比例結果來決定是否出險賠償, 他也不能左右肇責比例當你無肇責且你只保第三人, 基本上就沒他的事情了, 能調解啥?!
1、正確講是丙式+第三人責任險(體傷、財損+一堆有的沒的)+竊盜+強制,這樣一年150002、本人年輕時從事過保險業,對保險的概念遠比一般人還了解。保險賣的其實是恐懼、不確定感以及出事時財務損失的各種理賠保障。而理賠金的來源則是來自其他被保險人所繳納的保險金。保險觀念這種唬人的話術請去找那些不了解保險運作方式的年輕人,他們比較好唬,去唬他們就好不用來糾正我。3、樓主的想法其實也沒錯。保險本來就只是一種互助的機制,由沒出事的人幫出事的人去分擔風險。如果樓主開車是屬於比較小心的人,除了強制險之外再多買個第三人體傷的險種來補足體傷不足的部份。車體損傷都有個行情,但如果人受傷基本都是用喊價的方式在談。4、車體險跟醫療險同樣都是消耗性的險種,保險期間內沒用到就等於拿錢去做功德。台灣目前的車禍發生率應該不到5%,這等於有95%的人在當分母提供保險金給出事的這5%的人去理賠。有些人一輩子沒出過車禍,而一出事就賠個幾百萬的案例也不是沒有。至於到底怎樣才划算都得從事後去看。有撞死人出大車禍的一定跟你講很划算。沒出事或是出小事的人肯定覺得不划算。5、保險講白了就是你跟保險公司在對賭:保險公司賭你繳了保費但不會出事,你沒出事他們就賺到你的保費。而你則是在賭“有可能會出事",出事了領到鉅額理賠金你就能賺到來自其他保戶所繳的保費。
a0952301953 wrote:最近要買車了我個人是偏向不要買車體險.我是買國產車.開車偏向安全駕駛技術還可以不會去擦傷撞傷如果以大家比較常保的乙式來說三年下來也是要6-7萬.這樣看來好像不保比較適合大家都有保嗎? 真是勇者阿~~~支持你不保任何車體險~~
cm4430 wrote:1、正確講是丙式+...(恕刪) 這的確是事實~任何保險都是這種概念,個人就沒有保額外醫療險or壽險....用健保來應付一般大部分已足夠.樓主會不會發生車禍其實也是一個機率~樓主如果可以很確認出事機率不高,甚至不會.那真得沒必要保車體險,因為你不會發生,所以沒必要.一般單車體險將近1W(看種類).10年就要10W,假如都沒出事,就白白付出了~另外一種方式,就是盡量將保費壓低,但賠償總額不那麼高.同樣在應付一般得事故也可以享有同樣的保障.但祈求不要撞到名車....一般我問過,丙式加一些第三人,通常可以在1W上下.越久保費越低,值不值看個人~保險這個機制很有用,健保勞保都是同樣概念,只是健保一般人用得多.....甚至有點過頭了.所以你每月付保費付得很開心......好吧,或許沒有XDD像我一年也要快1W的健保費.再看遠一點,假如"分母夠大"參加的人夠多,每人負擔減少,卻想有同樣的服務.例如一個月只要繳NT500,一年繳6000就想有全套車體險加第三人.這時保險的價值就會更顯現出來~是覺得,假如買車時,或是名下有車輛,除了強制險,還要將第三人財損人損強制進去.保費調高.這樣不只保障他人,也可以過濾掉一些三寶.不是TMD一句我沒錢,就算了~車體險真的就看個人,你自己車不想修沒關係,可是別人因你而受損的車你要負責~個人是這樣想的,我一年保費假如算15000,十年15W,二十年30W.我就當在十年內撞了一場賠15W的車禍.且保費不超過車輛價值20%.個人是覺得可以接受~且事實上,你花15W可以讓你撞很多次~開玩笑的
JasonStock wrote:當你無肇責且你只保第三人, 基本上就沒他的事情了, 能調解啥?! 你對調解的定義太狹隘了調解除了求償之外還有賠償問題像我那次的事故,我們雖自認無肇責,對方仍然開口要修車費和醫藥費因為只要有一絲絲肇責成份,對方就有可能會跟你索賠但保險公司的人有到場,就不用擔心被對方坑錢,他們經驗比我們豐富多了那次調解也好在有保險公司到場才沒被吃豆腐
a0952301953 wrote:最近要買車了我個人...(恕刪) 請問你開的是哪一款車?進口車維修貴,很少人不保車體險。但是國產車配備也越來越好。很多車搭配高價的頭尾燈組,真的是撞到一次就足夠整年的保費了。
gigimmg wrote:停車場好像有些保險...(恕刪) 以我上次例子,我的保險公司是只要車碰車(丙式),且警方開得出來.就受理.但停車場,警方可以開交通事故單嗎? 可以,單子上要註明(非道路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