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ther wrote:
如題,目的是為了等小...(恕刪)
車輛使用電的來源,是靠皮帶式壓縮機帶動。
熄火後,傳統油車壓縮機等便隨之停止工作。
外面有改駐車冷氣,例如集思旺的,便是在車輛熄火後,繼續靠車上電池供應電壓運作壓縮機與散熱器,便能繼續使用車上冷氣。
但缺點就是會因為沒有引擎的運作,只有車上電池供電輸出與持續操壓縮機等機件。
原車的工程設計配置,是提供引擎等正常機組件運作條件下工作與機件溫度、散熱。
改裝後,除了失去原廠保固,便是類似電腦超頻,機組件使用劣化速度會提升。
以車廠工程設計開發角度來說。
例如福斯商車德國漢諾威湯瑪斯所建議,車輛要改露營車或特種車,不推串用原車系統,售後保固會有爭議。
建議是打造獨立的供電系統+壓縮機+散熱器+蒸發器駐車冷氣來使用,與原車系統做切割。
而車用蒸發器+車用標準電車使用電力帶動的壓縮機,瞬間電壓負載大,目前市售符合商檢局認證的車載行動電源,例如殼牌的大黃蜂1000w、飛利浦賴總代理所提供800~1000w或台南麻新的2000w,雖具備商檢局BSMI認證,但為了安全,所以系統的瞬間負載大多設為10A,只能提供負載較小的電壓所使用。
這類的系統,只能搭載市售DC行動車用冷氣來使用。
相對這類的系統,例如夏天來到40度,通常這類冷氣冷房約莫降-8~10度,也就冷房降到30度左右。
一般露營用車友仍然嫌棄太熱。
所以要看自己需求。
例如白天都出去玩,晚上就寢才會使用,那當時的溫度約莫從白天39~40度約會降至33度。
上面符合安規BSMI認證的行動電源搭配駐車冷氣裝配好開下去用,約莫就會來到22度左右,就很夠用。
但如果白天炎熱狀態下,就會比較差。
資深的車露友,會在車上加裝12"風扇2台,一進一出,提升冷房與換氣效率。
那這樣的安全駐車冷氣配置就沒太大的問題。
如果車友要駐車冷氣比肩家用電、車上的冷氣效率。
壓縮機就會是瞬間負載大的機組件。
以目前市售的車用壓縮機,台灣+日本,清一色只有生產車用傳統油車使用的皮帶帶動壓縮機(請注意,是車用壓縮機)。
能買到的以電供帶動之壓縮機,清一色都是大陸製,原因無它,因為大陸新能源電車,是目前全球車用主要供應生產國,其他國家沒有產(車界散熱器T1認證供應商台南萬在所提供訊息)。
瞬間負載可能就超過30A,外面安規認證BSMI行動電池,沒有一個能匹配,除了12V的深循環電池符合安規條件,就沒得選擇。
要供大電能帶動車用標準冷氣的,大多是不合法的電池系統。
大卡車駕駛艙頂挖開另外加裝大陸的駐車冷氣,目前無法通過驗車。
驗車時,會被要求歸復。
而外改露營車目前普遍較多採用的石藍、固成系統,也是大陸生產導入產品。
便是得匹配供電負載較大的電池才能帶動。
電池系統,就只能找非認證鋰鐵電池用。
如要很龜毛,都要安規,只有深循環,沒得選。

電,是很複雜的系統,不是隨便的阿貓阿狗能玩的。
要謹慎看待。
亂串一堆有的沒的,電就發熱、膨脹,甚至起火。
而車電起火,坦白說,撲滅困難,出門在外唯一可行的撲滅大電池方式,目前可能只有滅火毯,並非滅火器。
所有的泡沫等設備,其實效益很低,油車的小電池,比較好滅,但如遇到電車,滅火器就只是廢柴。
用水降溫,那是外行人幹的事,無疑添柴加薪。
SUV自己用,建議選擇600~1000W負載10A具備BSMI商檢認證安規行動電源+DC弱電的車用行動冷氣使用即可。
操作也很簡單,它需要有進換氣+排水,找自己喜歡的行動冷氣,它都有配管線供車主從尾門處或車窗拉管外排。
或最近夾窗的窗冷,主機屁股端朝車外,就是進換氣+排水。
蒸發器主機固定好,接上行動電源就能使用。
電器設備要多注意散熱,不要企圖用木板封閉,那是嚴重的錯誤。
封閉悶熱,電器都掛得快。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