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uis_co wrote:每台車每年都要辦強制險,為什麼不登記里程數,有執行上的困難嗎另外第五年以後的每次驗車,為什麼不登記里程數,有執行上的困難嗎 這一點我也附議,中古車的買賣糾紛這麼多,政府只要在驗車的這個部分,多加一道里程記錄的手續,然後監理單位開放民眾查詢(只透露車輛里程數,且非敏感性資料,這個部分以維護市場交易安全作為排除個人資料保護法適用的公益理由應無太大困難),問題就可以減少泰半(如果那些想賣車的人,在驗車前預先調表再去驗車當然另當別論,但會這樣做的人不多吧!),我很奇怪政府為什麼不這麼作勒?
你賣車, 中古商是依照你的車況及里程數去估價的. 如果一依台車是20萬公里, 那賣車的人就會被車行用20萬公里的行情去估價, 但賣車時車商就會調表至10萬出頭, 一來是強調里程數少比較好賣,二來就是2者之間的價差(車商的利潤).
雖然知道車商有可能調過錶,但買車時還是會主動問里程數,我想消費者都希望買一台被使用率較低的車,畢竟它是台機械,用久自然就會比較容易壞,在不之前車主的使用過程為何種狀況下,起碼希望使用的時間是比較少的,理論上就是比較新的不是嗎?所以理程在買二手車的消費者心目中應該是在前幾名的關注焦點吧!之前在Y拍上問幾台車,都先問里程數多少?幾位回:里程數不重要吧!車況比重要吧!接下來連繼續問的念頭都沒有!連里程數這最容易真食呈現告知消費者的資訊都不願告知,誰知道賣車基本資料上的其他東西還有多少是真實的!
aceacen wrote:根據我的經驗,你去找出當初買賣的契約,上面應該會有一條寫著:甲方不保證里程數但是當你把車拿去賣他的時候,契約上就會鬼打牆的出現要你擔保里程的字樣...(恕刪) 其實本來就是這樣的,車商跟人收2手車,不見得前車主不會自己動手腳.或是該車主也是買二手的,被其他車行調過.所以他當然不能保證里程,不然二手車行隨便都會吃上官司.但是有些車行,就會抓這這條來做不該做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