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6

國道計程民調「無免費里程」暫勝出

nobitaku wrote:
我多數在65公里以內, 當然選有免費里, 有時超過就當回補平時少繳, 整體也是總支出不變......(恕刪)


這句話應該是錯的,這也是短途通勤者在貪便宜心態下最容易中招的說法.
事實上,支出不變的機會微乎其微,超過倒貼的機率反而大很多.只有一種人不會超過,就是永遠不跑中長途的人.
但這種特例少之又少,也不是大部份人的常態.
我想ckmm應該也是相同觀念心態.
這種心態就是:
反正每天可以省錢,為什麼不省?那怕是省一塊錢也是爽到!而且每天上下班時,眼下目前就是賺到,怎麼可能倒虧?古人說要克勤克儉,也是一種美德,而且小富由儉...
反正中長途只是偶爾開一趟,也許一二個月才開一趟,不管怎麼算,平常賺到的一定可以抵得過偶爾一趟中長途.....克勤克儉那麼久怎麼可能扺不過一趟中長途旅程?
很多支持方案三有免費里程的也都會這樣想當然爾,
但事實上,很不幸的,這種想當然爾的觀念禁不起簡單的試算,一下就破功.
原因很簡單,因為這些人都沒有仔細將各里程都試算一下.
如果有試算,會發覺免費的的確最貴.

想一想這下列問題:

問題一: 有免費里程的方案三費率最複雜,但是否對短途通勤者最划算?
問題二: 免費里程下,一個月最多可以省多少(較方案一)?
問題三: 一個月內充份利用免費里程跑通勤短途,而且克制自己絕不跑中長途,如此辛苦省下來的錢,可以抵得上多少下次中長途里程而支出不變?

上面問題,用EXCEL做一張各里程試算表立即可知答案.
說的好,若開不到時速100
可以要求退費嗎?
fkyang wrote:
說實在的
要收錢個人...(恕刪)
nobitaku wrote:
整體而言有無免費里程沒差, 有無計程收費也一樣!


總收入220億, 當然有差

免費的里程越長,等於是把使用的費用轉嫁到別人身上

也等於是設定那些人可以不用繳費,

怎麼可能沒有差別.


這個里程計費
本就是一個原則" 國道使用者共同負擔 220億"

此外
毛治國也說了"如果超收220億會重新調整里程收費金額"


所以
只要有人不想繳錢,自然是由別人來擔起這個費用, 不管你如何規劃一定都有人叫..


而目前的免費里程,根本就是判定那些人不用繳費, 在那邊試算根本沒有意義..

suan2289 wrote:
總收入220億, 此外
毛治國也說了"如果超收220億會重新調整里程收費金額"
..(恕刪)


那是2年以後的事,2年 不是 2個月,也不是200天

suan2289 wrote:
國道的經營權為國道高公局,因此收費方式和政策
遠通無任何權利決定, 就算換成宇通電收來做
依舊不過是收0.05元的委任服務費 的外包廠

這一切
還由人民和國家政策決定
.......




酸姐姐, 跳針跳針跳針....叫我姊姊....
又在宇通對遠通....跳針跳針跳針...

看到幾位一直在試算, 各算各的, 真替你們感到不值, 浪費生命口水~~

不過整體來講個人是比較認同LKK大的!
再怎麼凹, 也凹不了變相漲價的事實!
但說再多也沒用的, 他們就是以時間換取空間, 把不合理變為理所當然, 時間到了叫你接受就是了...
還在盼望鬼政府醒過來嗎?
好好賺錢卡實在啦...

亮哥+ wrote:
這句話應該是錯的,這也是短途通勤者在貪便宜心態下最容易中招的說法. ...(恕刪)

什麼是短途, 什麼是長途, 每星期使用多少短途,每月使用多少長途, 因人而異.
簡單算數:日行駛公里在 65公里者無論有無免里程無差異, 可以自己試算, 超過與否.

任意試算假設: 每星期使用3次 60公里, 每月使用1次 180公里.

無免里程:
60公里X0.9X3=162X4星期=648 + (180公里X0.9X1=162)=810
有免里程:
60-20公里X1.3X3=156X4星期=624 + (180-20公里X1.3X1=208)=832

月貴:832-810=22 符合你所說 "超過倒貼的" 我已自知會被多收回捕,至於機率大不大自己衡量.

如不使用那次180公里: 月省 648-624=24.

無論是月貴 22, 還是月省 24都在誤差承受範圍內, 不想細算也抓不準的, 整體(含糊算)也是總支出不變.

簡易一點: 經常日行駛公里在 65公里以上者, 有免費里程對你非常不利!

我沒差, 通常在60公里上下, 偶而超過月貴, 有時月省.

日行駛公里在 20 公里的:視情況原則可不上高速公路, 為了上高速公路經常要拼平面10公里(含上下), 不過有時剛好在旁邊, 快一點, 也是因人而異,整體(含糊算)也是差不多.

nobitaku wrote:
什麼是短途, 什麼是...(恕刪)


你屬輕量的中長途用者,大部份還是短途,因此無論什麼方案算起來會差不多.
也可以說,選免費里程方案,實際上只爽在平時通勤路段,但若以月算年算,不會比較省.(我們假設一般用路人的使用模式就是久久才會跑一次破百里的中長途,平時都是短途通勤而已)
但若以全台用路人來說,比你更仰賴中長途的大有人在.
所以短途模式者,若以月算年算不會少收.中長途者絕對是多收.
因此我們以一個整體性而言,以免費里程方案來說,對遠通高公局絕對是有利的局面.對用路人而言,一定是比較吃虧.上國道會有基本的需求量,但人難免有突發上國道需求的時候,這就會是方案三溢收的主要收益來源.

220億目標只是官員口上說說,有那條法律規定溢收部份會退還人民?
沒有嘛!對不對?
對當局,溢收是好事,大不了冠冕堂皇的說補貼國道基金負債,人民能奈它何?錢被多收了,在別人口袋裡,還能怎樣?
please989 wrote:
但說再多也沒用的, 他們就是以時間換取空間, 把不合理變為理所當然, 時間到了叫你接受就是了...


在那邊怎麼算一定都是不合理的

毛治國早己經說了 "一年後會再檢討收費, 不會超220億"

只要你設定免費里程, 等於就是宣佈有部份使用者可以不用繳費

未來費用不管在如何調整, 都不會動到這些人頭上

如果超收220億
立法院的委員每年一定會叫


因此
怎麼算都一定不合理

叫別人幫你付錢, 當然都是好..


再怎麼算也是白算.
毛國治早己經宣佈未來里程收費,總收不會超過 220 億

未來里程收費一年後會再檢討收費政策

而未來立委院也審查

可以想見里程計費 不但是基於" 使用者付費的原則" 更是基於"使用者共同負擔的原則"

短程不想繳錢, 部份路段不想繳錢

一定都會用別人幫你負擔

怎麼算一定都是不合理的, 不用算了


國道里程收費政策的決定是在全民

電子收費BOT案不是國道出售案, 因此遠通不過是個外案商, 根本無權過問

可以扯到遠通,把免費里程的制定和徐混在一起,這個用心為何就不知了

因此大家要了解的是

收費是全民來決定

而台灣是民主的社會,更是一個多數決定的社會

多數人決定免費20公里or 50公里, 說穿就等於叫少數人幫多數人負擔這220 億

不用說,當然大家大多數人都說好"政府英明"

要短程人一起付擔,就叫政府無能


政府英明還是無能, 抱歉是多數人說了算

當然大台北地區人多..
政府既然要做,就一次到位吧.

要做又不想負責任,才一直用"民調",

台灣素民最痛恨"不公平的事"

使用者付費,支持"無免費里程".......
  • 56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56)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