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維修成本與車輛價值不對稱
車輛使用超過 10 年,市價大幅貶值,但修復成本並未同步下降,尤其對於鈑金件、原廠零件,維修費用可能超過車輛現值。
理賠金額與保費不成比例,保險公司需支付的修復費往往接近甚至超過全損理賠金額,導致理賠成本偏高。
2. 損壞與事故風險增加
機械老化:煞車、轉向、引擎系統等老化,增加事故發生率。
耐撞性降低:結構件疲勞、鏽蝕,發生事故時損壞程度更嚴重。
使用環境風險:舊車多數缺乏最新安全科技(如 AEB、ESP),碰撞風險高於新車。
3. 詐領與道德風險
舊車容易發生「報廢前詐領」情況:
車主可能將接近報廢或維修不經濟的車輛,透過「製造事故」索賠。
維修品質難控管:舊車進入小型維修廠,成本差異大,增加不當請款風險。
4. 保險公司資源配置與利潤考量
與新車市場相比,舊車保險的保費低、風險高、理賠率高,導致產品獲利困難。
保險公司會集中資源於高價值客群(新車、貸款車),降低在高風險低收益車輛的承保比重。
5. 市場慣例與競爭策略
多數保險公司訂立「承保年限上限」:例如10 年或 12 年。
這是行業普遍的風險控管做法,避免保險池中風險集中於老舊車輛。
補充:替代方案
對於 10 年以上車輛,保險公司通常仍會承保:
強制險(強制汽車責任險)
第三人責任險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