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個人覺得輪胎就像車的鞋子,
跑步用釘鞋,登山用防滑鞋,雨天用雨鞋,
換輪胎本來就是青菜蘿蔔各有所好、鍾鼎山林各有天性,
並不是說懶O比雞腿~而是不同的東西根本沒辦法比。
歐美牌子跟日本牌子,有些人喜歡,有些人不喜歡~
就像看愛情動作片,我還是比較喜歡日本牌子啊...
但因為日本品牌加上日系汽車推廣的, 在台灣價格較高, 也相對CP值就變低,
以樓主說的這兩顆V552和AE50 為例,
看看輪胎評比分數, 分數都不是很好看, 乾濕地抓地/操控分數都只有7x%,
( 以個人經驗來說, 7x%以下的濕地抓地力就是下雨天轉彎很容易打滑的程度 )
唯一優點是V552 舒適度有88% ( 但不安全?! 適合順順不開快的人)
V552輪胎評比


Brian_Wang wrote:
南港輪胎長期有與橫濱輪胎技術合作
南港與橫濱的合作關係,應該是過去的歷史
最早南港輪胎是屬於仰德集團的,
該集團旗下有士林電機,國賓飯店,新竹物流 (舊名:新竹貨運),
前段時間,該集團有間接買下台灣麥當勞。
士林天母 Sogo 及對面的士電大樓,是該集團地標。
士林電機是與三菱電機合作,(有段時間,三菱電機是士電最大股東,超越本土派)
國賓飯店主要客源是日本客,
新竹貨運是找日本佐川急便(日本貨運第二)進行現代化改造,也更名為新竹物流。
南港輪胎早年原先是找橫濱輪胎技術合作,
大約是近三十年前,傳產股的股價低落,
南港輪胎的土地資產豐厚,公司派持股偏低,引起市場派覬覦。
後來的發展,就是當時熱門的新聞。
公司派知道守不住,拒開股東大會,不開董事會改選董監事,
主管機關連續重罰,修法,訂立召集股東會的權益保障機制。
透過委託書大戰,市場派林先生成功入主南港輪胎。
公司經營不善,又不依循正當法律會計規範經營,逼得主管機關修訂公司法來治 惡企業,
以前有南港條款,現在有大同條款。
橫濱輪胎跟隨仰德集團退出南港輪胎,
新的經營集團,盤點經營成本,調整人事成本,引發勞資糾紛,
加上環保排放與惡臭,引發工廠周圍鄰里抗爭。
當時,品牌形象與品質皆低落,算是最黯淡的時候,
有些人的負評印象,就是那時遺留下來。
後來,報紙出現勵精圖治的採訪稿,
致力技術的提升,改善待遇,重尋以前日本的通路人脈,
開發外銷日本冬季雪地胎等。
現在有便宜耐磨胎,也有追求性能的胎。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