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3

汽車業代存廢之我見

真好笑當車廠定了你們所謂的優惠價時,你們又要開始嫌價錢太硬都不給砍價
業務根本不是問題是買車的人有問題福特的車那麼便宜也沒看他年年賣第一名
就算全部都給你透明化好了 業代廢掉之後 不出半年 就會有一批人覺得自己要做功課 要跑流程很麻煩

沒那個美國時間自己去弄 到時候就會出來新職業......業代
其實很快可以在購物網站或大團購網站看到汽車銷售,提供大家像自助加油一般的特價

只要到momo,奇摩購物這些看看,都可以看到賣全新機車,速克達,電動機車

連T2 250 NT$168,000 高單價的也都上去了

想來賣汽車應該也不遠了
當你個版?
以為全台灣只有上01、會用網路的人會買車?
人性問題。
九成的人都喜歡看到業務員被殺到想哭 然後自己得意洋洋。況且車廠訂了沒業代的車價說有比較便宜你還是不信,一樣想找個人出來讓你殺一下。

所以業代的存在是因應消費者的不正常心態而來的,如果可以少養一堆人且不影嚮銷路,哪間車廠老闆不想廢掉業代。
上淘寶網看看,或許上網就可以買的到

我若車商,我會好好經營這塊


昨天去某大賣場,入門口擺了2部新車展示,3個業代斜靠坐椅子滑手機

車擦拭的亮晶晶很吸引人目光,但大庭廣眾眾目睽睽之下,業務也真的很閒啊!

當時應該拍下這畫面……沒招呼人也吧!

大剌剌坐在人潮出入處低頭滑手機,好像車子真的乏人問津?

會上網看神單,或是看得見這些討論串的,比起台灣一年汽車成交量的比數,這中間的差異,您認為意義是啥。

業代問題也不是誰的我見問題!
這社會可以維持運作的一個原因,在於資訊不對等!
資訊不對等,就是需要有人提供服務的地方了!
You don't the power of the dark side...
liankuan2003 wrote:
連T2 250 NT$168,000 高單價的也都上去了
想來賣汽車應該也不遠了...(恕刪)

至少五年前我就看過購物台在賣車了,這不是什麼新鮮事!
vcchang0910 wrote:
個人拙見賣車可以透過網路下單配合電話行銷的方式進行,例如:我對某車有興趣可以上網購買一個服務帳號(假設是3k),這個服務帳號內含該廠設定的最基本管銷費用及試車服務(限次及里程數),憑此id可以到營業看車試車

樓主的想法的確創新. 容我如此請教, 所謂的購買服務帳號, 是按車(大多數準車主的口袋名單, 至少都是從五六台起跳的吧?) 按廠(同車廠可能會有多台車準車主都會想試, 也許一台也許三台)收費, 還是類似標案的概念, 贏者(某個獲得訂單的業務)全拿?

前面的做法, 有點類似考插班大學. 每個學校每個科系獨立招生, 各別收取報名費. 在為了避免未來出現遺珠之憾的情況下, 準車主的痛苦可能會從"我會不會被當盤子買貴了?" 轉變成"我是不是該多付一筆服務費多試駕那台好像也值得試試的車?" 然後試駕一次普通的國產車, 收費多少算合理呢? 我的直覺啦, 如果沒有收個三四百塊, 恐怕也很難讓車廠提供這項服務吧...至於贏者全拿, 感覺上就跟各車廠現行的銷售策略差異不大, 頂多只能算是業務服務費透明化了而已. 而業務服務/售車折價透明化, 目前就我所知某些車廠有在推行, 不過看起來只有累積了若干正面評價, 並沒有等同地反映在市佔率/銷售量上面.

不管是上述哪種, 準車主為了購車前期準備所必須支付的服務費, 精算下來似乎也不會比現行國產車業務所謂"賣一台車能賺五千就很了不起"這樣一個普遍的水平要來得低. 於是在把所有的售後服務通通寄託給原廠授權維修廠的前提下, 按照現行市場上的遊戲規則來看, 還是準車主愛試哪台就試哪台, 選定了車款之後再上網求神單, 然後再找專收網路訂單的業代下訂, 這樣才對買方最有利耶...


vcchang0910 wrote:
個人是只是個單純的消...(恕刪)



其實~消費者買車~業代處理後續服務或者是背後的雜事~這些都很正常!

樓主認為不需要業代~應該是拿著神單到處去問想要詢問哪間可以做!

結果沒半間幫她處理~加上或許業代的態度也不好!又或許跟我的客人一樣~簡潔明瞭的讓我知道她就是沒錢~但是又想用這樣的價格買車!那我真的只能請他打退堂鼓!


我們公司試過網路預約也試過網路賣車!結論就是銷售量一天比一天差!

所以業代到底需不需要?我建議樓主大大先拿出二十億搞個跟那場一樣的公司來賣車~再來發文說根本不需要業代!

感恩!

俗話說的好~吃米不知道米價~這句諺語真的到哪邊都很適用!

  • 13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3)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