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德拉屎 wrote:小弟一直不是很懂,在這個科技化的時代,買車怎麼還會需要業務呢?如果有一家車廠把業務全裁了,將這些人事經費通通回饋到車價上,直接比現在的成交價再低個10萬!這樣各位消費者會買單嗎?(我是一定買單啦~ 不是很懂? 那腦子生在那裡是幹嘛的?沒有業務,你認為可以少十萬? 你會讓業務四個月只賣一台車嗎?業務的薪資成本,佔終端車價的比例很低的。
lanp wrote:為什麼是10萬???如果沒有業務,降價3萬,不二價 3萬還嫌多咧!!!國產車業務光靠賣"新車"就算加上底薪,一台平均有到1萬就偷笑了有的汽車業務為了賺其他後續的,車子賠錢都要賣,汽車公司怎麼可能裁光光??其實你可以當作業務是不用花成本的"經銷商小老闆"個體戶EX:以現在的狀況是:汽車公司定價55萬,底價50萬(獎金5萬)給業務,業務其實想賣多少都可以賣55萬獎金有5萬,賣50萬沒獎金..但是偏偏現在買方隨便詢價都會比50萬低。有的業務49萬甚至48萬也肯賣,因為他能靠保險傭金,舊車傭金,配件傭金,底薪這些補回來。公司賣車一樣可以實收50萬...這樣請業務不是比不請更省??
實務上來說....ok的~什麼行政程序,買車,驗車,試車,保險.其實可以由既有相關人員代替.其實主要是在講抽成部分.抽成部分回饋給消費者.售價壓低,消費者購買意願提升.老闆同樣只有好處沒有壞處,何樂而不為?只是實務上已經習慣這種模式,要改是可以的.想藉由業務來當大爺的感覺?呵呵~有些還會看你穿什麼行頭哩~尤其現在越來越多人看車前,心理配備都有個底了.需要介紹的部分,由現場1~2位人員帶場即可(看規模).業務的精華在於與客戶關係的建立,其他工作都可以由內部人員share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