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ensuru wrote:Toyota 有優...(恕刪) 誰再用買的, Sienna 220W, 但是3年約每個月1W NTD有找, 花30幾萬3年內除非撞到不然車子也不會壞.所以只有保險貴,維修一點都不貴
既然都談到維修,那就順便再貼一串好了。美國修車的話材料價位算很合理,但是工資就相當貴了可看出美國很重視勞工的權益,而收入大概就更不用講。雖然美國也有血汗勞工,像美國Walmart跟麥當勞就是被批評是血汗公司。
比不完啦修車保養也要比才算完整, 不是只有比車價但老美是清楚列出料是料, 工資是工資十五年前東岸修車還是俗稱外廠, 每小時就要20美金的人工費用了(現在不知漲多少), 在台要嘛一式要嘛灌入零件費用中, 反正台人不喜歡工資服務費羅列, 那就換個方式灌進去, 服務費低好像賺到, 但實際上, 商人也不是吃素
對, 在美國修車料錢是比較合理, 記得外廠通常非消耗品調料取得後, 安裝前都會讓客戶看過料價是多少, 基本上料件都會有價錢, 客戶確認後才安裝,若是有涉及檢驗的當維修無法過驗時, 除工資沒法退以外, 料件是可退的生態不一樣比的完整也只能參考
qqreal wrote:大家很明顯誤會我的意...(恕刪) 我懂你的意思我買車也會這樣比較, 就像是 Lexus/ Infiniti 與 Mercedes/ BMW 的比較.這兩個日本豪華品牌, 在美國的售價並不會與雙B差別那麼大.在台灣選Lexus/ Infiniti絕對是CP質高的選擇但偏偏豪華車的客群, CP質高不高, 只是眾多因素的其中之一.喜歡比較重要...至於同款車要拿台灣和美國比較那還是算了吧..人家是最大的消費市場, 汽車大國, 根生地固的汽車文化是愛車族最幸福的地方舉例來說光是牌照稅(Tag)以車價現值計算(非台灣死板地用排氣量), 以及燃料稅隨油徵收(非台灣用排氣量)就可以讓普羅大眾比較輕鬆地負擔一台Fun Car買一台 V8引擎的 Muscle Car, 只在周末兜風用因為牌價不高, 所以每年的牌照稅不高, 因為少開,所以隨油徵收的燃料稅也不多但是在台灣, 這樣的車卻比其他低排氣量的高級進口車來比, 多繳很多稅....以上是10多年前, 在美國念書時的感想, 過了10多年, 情況還是一樣既然人在台灣, 這邊的用車環境就是這樣, 努力存錢比較實在啦...
臺灣車貴基本上是政府的問題當然消費者也有一點責任,稅金的比例不會造成車價貴2倍,先進國家的國民車都也比台灣的國民車便宜許多,物價(房屋,車子,民生物資)那一樣比人家便宜,除了工資以外。所以台灣是滿街的老板(大大小小)加上滿街的政客(圖利自己及商人)小老百姓被騙的很爽還捐錢,看看國家整體稅收來源就知道,受薪階級最可觀,但是90%的錢是在10%的人口袋,資本主義國家最起碼還是80%和20%,老百姓平均水準降低也是政客最樂于見到的(好騙)。
只要有教學網站多多推廣,加上官商不勾結好驗車的制度,直接國外網站下單,報關行或代辦公司協助進關驗車,何必國內買貴酸酸的車?但台灣原廠就是不保固,跟他國不同,台灣平民與窮人階級就是被財團凹的賤民命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