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

是否定期回原廠保養與油品等車輛保固問題,該如何維護消費者權益?

teabox wrote:
我可沒搞錯喔~
是您接受車商所謂條文引導而不自覺,自動放棄了自己的一部分消費權益,配合車商的作法或想要的~

很多時候所謂的"公司規定或條文"並不代表有法律效用,如同前面所謂的自備機油切結書也是。

我再把前面舉例過的類似條文po上來:

不適用新車品質保證之事項:
新車於保證期間內未到經銷商服務據點實施1,000及5,000公里工資免費定期 保養以及每隔10,000公里或半年之有費定期保養而"導致"故障或損壞時,"不負補償責任"。(前提是車商需證明有導致的因果關係,也不敢不會寫整車喪失保固了喔)

以上就是條文用字遣詞的技巧,國外叫精準,符合上頭政府對消費者保障的相關法規下,可以方便往自己有利的方向判讀或引導一般消費者,所以才叫公司條文或規則。

如果您自己都願意放棄自身的消費權益幫忙車商擴大解釋條文,車商當然樂意見到。

換個角度,也是車商為何不敢乾脆直接註明:新車於保證期間未到經銷服務據點實施定期保養則喪失車輛保固權益,這樣不是最簡單,何必繞一圈?


我就講過了
你有心就好好用功去研究一下全球其他產業這種東西在怎麼玩

拿個台灣小小車廠做文章
那你就繼續在這邊浪費時間去做夢

自己拿幾個條文字HIGH
也不會HIGH出甚麼結果

車商為何這樣定
我實在也懶得跟你這種不太用功自己HIGH爽的人多講
說白了
大家浪費時間而已

我也是在提供技術性服務的廠商討飯吃
三不五時就是得跟客戶來來往往這種保固問題
法院來來往往 有輸有贏

我只能說
以幾位自認客戶最大
萬般廠商你就是要證明我是錯的
那你們就慢慢去HIGH吧

最後吃虧的不會是我
幾位這麼會講
就身體力行
讓我們大家長見識
哪天在法院創下判例才是實在 我也衷心祝福
lootech wrote:
沒說服力的東西你現在...(恕刪)


NB那些大廠的保固...某種程度來說,給我的印象好多了。

擁有過的NB,IBM三台,DELL一台,MAC一台。

出過保固的IBM兩次,DELL一次。

其中IBM一次保固是我自己不小心,可是卻很乾脆的出保固,IBM另一次是在國外出保固。

IBM我還是使用副廠電池,送修時他只要求我附上原本的電池,沒有因為知道我使用副廠電池而不檢修或保固。

也是因為這一次的經驗,才會有後面兩台IBM。

24hr給你結果,收費又透明。

DELL那次換硬碟。

MAC有買apple care,號稱修到好,目前還沒機會體驗。

那些NB廠,出保固時,沒有要求我必須證明我是在正常使用下損壞。
看到這篇文章後只能說Teabox大大您真是勇氣十足
跟國內牢不可破的保固觀念挑戰
我想您欲表達的主要觀念,應該是車輛一旦故障,
車廠是否需要負起保固責任的關鍵在於:故障問題是否在於零件本身
抑或是其他周邊問題,例如油品或保養方式等
如果是前者加上用油與保養方式都符合原廠規範
即使沒有在原廠內保養,車廠沒有理由推卸保固責任
因為車輛會故障是因為原廠零件本身設計不良
或並未妥善告知車主正確的用方式所導致。

這樣的想法我相當認同,本來車輛就是複雜的產物
會故障有時不見得是單一要項所造成
應經過詳細檢查後才能判定責任,
原廠機油不是神油,原廠保養人員的技術更不是絕對正確(因為牽涉到人)。
不能單以沒有回廠保養,就將所有零件瑕疵問題推的一乾二淨。

不過上述提到的故障診斷方式,在國內卻沒有政府認同的第三檢驗單位可選擇
因此車輛一旦發生故障,車主只能聽從原廠的診斷說明(有些甚至沒有說明)
被動接受獲保固或沒有保固的結果,若說消費者是弱勢可是一點都沒錯。
而這樣的狀況其時也出現在生活周遭的其他事情上。

觀念的改變是需漫長的時間,只希望大家能想想原廠規定的保固規定,
是否在無形中已佔了極大優勢,當然除非您是有背景的大人物,或是有時間爭取法律權益的人
否則現階段還是只能回原廠保養,以確保自身的保固權益,但真正遇到吃虧的事,
大家還是盡量不要默不吭聲,透過網路或媒體爭取自己原本該有的權益,是應該的動作,
這樣或許觀念才有改變的一天。
imroamdog兄
您拿IBM 副廠電池的例子
我覺得不是很有說服力
因為在那個狀況下 除非IBM 宣布 不論你是否使用副廠零件
我都保固
不然 我很難把它視為 IBM可以對這種事都出保固

就像出廠時 車廠會說 建議使用95無鉛
然後消費者為了省錢 去地下油行加了95 回來掛了
再去找原廠 說要出保固
原廠會需要去證明 地下油行的95本身有問題 所以不保固嗎?
基本上他不知道便罷 如果他知道車主是用非規範內的燃料
我想是不可能會出保固的吧?


Auroras777 wrote:
imroamdog兄...(恕刪)


兄臺所說得我可以接受。

我的感覺是

他先用原廠的東西先證明是不是有問題。

如果沒問題,就等於告訴你,照我的做沒問題。但這也僅止於證明他自己沒問題。

這種做法,我也還能接受,因為我自己也是這麼做,我一定會先證明我的東西沒問題,因為要鞏固產品的信心。

但是客戶的問題還是在,怎麼處理客戶的問題呢?

起碼就我個人的經驗,我出過保固的NB廠,從來都沒有質疑過我的使用狀況。

否則他也可以說,我的硬碟是故意摔壞的...恕不保固....

但重點是...

他先選擇相信客戶,而不是把客戶先當賊....

IBM去過兩個不同的維修中心,不同的人員,但態度都同樣的良好,判定的方法跟標準感覺都很一至。

可以說他的判定結果不是所有的通例,但我會願意相信他們的素質都是良好的,不會有差異。

所以我會願意選擇相信。
在台灣 消費者永遠是弱勢

特別是汽車保固這塊 買了車大多自求多福

teabox大大的見解 深表贊同

車商總是在玩文字遊戲

加上專屬的法務在處理

一般消費者 真的很容易放棄 忽略自己的權利

不知道什麼時候才能打破 原廠=保固 這種迷思
Auroras777 wrote:
就像出廠時 車廠會說 建議使用95無鉛
然後消費者為了省錢 去地下油行加了95 回來掛了
再去找原廠 說要出保固
原廠會需要去證明 地下油行的95本身有問題 所以不保固嗎?
基本上他不知道便罷 如果他知道車主是用非規範內的燃料
我想是不可能會出保固的吧?


上面論述是有問題,為何先假設原廠已經先"確認"消費者的所有使用資訊?因為確認所以不需後續的判定舉證。

再回歸保固權益主題,這不是小弟寫這篇主題一直想強調的重點嗎?如果原廠判定車主的引擎損壞原因是因為加了地下不良油品或引擎浸水等等...(這對原廠一點也不難,二手車商都有能力)主張車主喪失部分主件保固權益(非整車),這部分當然沒有爭議。

有爭議的是,廠商不能以不經任何的舉證或判定或說明,而先以有無回原廠保養或只是懷疑消費者使用不當等等,即先主張喪失保固,這當然是台灣消費觀念的嚴重問題。

再舉例,以簡單的筆電送修好了,所謂的受潮或使用過非原廠部件如電池而造成的損壞,不是都由原廠去做認定舉證,不然保固權益皆不受影響。

為何今天換到車輛的保固權益問題,大家腦筋就轉不過來了呢?
是因為根深蒂固的保養觀念問題還是?

廠商如果懷疑是消費者有使用不當或油品問題的判定,應該先將判定及失去保固的緣由清楚告知消費者,市面上所有遇到商品的保固問題不是都這樣嗎?不然所有商品都不用保固了,遇到產品問題消費者還要先自己舉證使用沒有問題或有能力舉證?還是只有台灣車市產品最特殊?

包含小弟先前機油觀念的分享,甚至避孕藥等等的使用推廣,醫學還是我的專業,都需面對許多傳統似是而非的觀念挑戰當然也是吃力不討好,不過個人一點也不介意。越多人開始知道思考討論,不放棄自身應有的權益,則堪安慰~

小弟在01選擇一條寂寞的道路~取代自己的相機來拍美美的各精品分享文,不過這才是小弟想要的~
teabox wrote:
再回歸保固權益主題,這不是小弟寫這篇主題一直想強調的重點嗎?如果原廠判定車主的引擎損壞原因是因為加了地下不良油品或引擎浸水等等...(這對原廠一點也不難,二手車商都有能力)主張車主喪失部分主件保固權益(非整車),這部分當然沒有爭議。...(恕刪)

其實,某些角度上小弟是支持大大的看法的,但你信不信,遇到那種很盧的消費者,就算如你所說原廠檢測判定真的證實消費者的問題,消費者還是繼續盧啦!說你球員兼裁判等等....,你不賠就是你不對,欺負消費者啦!!!!!!!

感覺很多廠商的保固是很欺負人沒錯,但有某部份的消費者自己也是大有問題啦

再提醒一次,機油自帶可能沒啥問題,但變速箱油的標準就是很嚴謹,該幾號油就幾號油,該用專用油就用專用油,尤其液面高低也會影響到運作順暢與否(變速箱油的量法有些跟機油可是大不同你知道嗎),自己硬要省這條錢,出了問題就自己擦屁股



這是台灣...我想每家車廠都是一樣...你只能依循原廠規範,商人本來就是以賺錢為目的,當今天換成你是車廠老闆時,我想大家說的話又不同了,保固期內的車,在台灣沒回原廠保養,保固一定會有爭議,自帶油品為問題大家相安無事,出現問題爭議就來了,消費者至少要先舉證油品沒有問題,再來跟車商索賠,但舉證又不是那嚜容易,汽車故障問題有些不是那嚜簡單可以釐清,小弟保固期的車一定回原廠,萬一故障原廠都不會說什麼,講白一點就是花錢買保險,為了省錢當然會多一點風險,除非你不買新車,不然在台灣就是這樣,忍耐一下吧。想清楚看你要省錢還是省事囉。
台灣消費觀念及人性

我知道前面有一篇有關變速箱保固及是否回原廠保養的討論,我也不認同車主的訴求方式,更多的是模糊了焦點,這也是我選擇只針對回原廠保養與否跟保固權益的議題另外開版的原因,這是大家須很嚴肅去面對的議題,所以小弟願意花時間一起跟大家探討。

消費者更多的思考與權益的覺醒,則市場生態的改變才會加速,國外也是如此。

綜觀整個討論串至今,有些是受長期根深蒂固的觀念,也是人性問題。
在這裡討論人性,希望大家不要有對號入座的疑慮。

沒錯,很多觀念問題也是人性,在台灣因為大家都已經習慣被教育保固期回原廠定期保養,否則"可能"影響保固,車商雖然文字只敢暗示其可能性,但因為站在專業及有利的一方,台灣消費者車主已經習慣"車商的規定"去配合。

當市場消費者長期已經習慣這個規定,有80%大部分的新車車主願意配合,也知道原廠保養比較貴,當有少數沒回原廠"定期"保養的車主發生問題了,不是有活該想省小錢等等酸言酸語,要不就是事不關己,因為自己選擇乖乖的回原廠保養配合車商規定,何必對於沒回原廠保養的車主同情或願意換個角度去想是否合理?

所以我才說,這就是人性,也就是因為華人社會對於類似人性議題的自私特別明顯,相對在法治觀念及自身權益問題總是被動式的跟著歐美國家跑,或需要上頭政府強制去規定,很難有團結自發性覺醒的一天,這也是出國待一段時間回國的觀察,跟自己無關的權益議題大都事不關己,只好想辦法當上大人物遇到問題自己有管道解決就好。

以我自己親身在國外(美洲)及親友在車輛保固問題的經驗,車廠在第一時間車主遇到的問題點決不會片面以是否有在所謂的原廠保養為保固責任的釐清(有些電腦也沒連線或根本提都沒提),也不會在判定原因前先質疑車主的使用行為或環境,這不是外國月亮圓不圓的問題
  • 5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