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6

帝師汽車、玄天國際代購車心得評價,代辦自辦外匯車灌水手法

ado016435 wrote:
一台2017年的車, 辦到好193萬


2020年拿到車算便宜了啦

我去8891查GLC43都要210左右
去年開價應該更高
小火禪師 wrote:
我說的不是消費者弄是(恕刪)



應該沒人會這樣做吧

這樣等於是檔了一堆作外匯車生意人的財路欸
小火禪師 wrote:
我說的不是消費者弄是(恕刪)
很不錯的想法,網路世代就應該有這樣平台。
素大帥耶 wrote:
應該沒人會這樣做吧

這樣等於是檔了一堆作外匯車生意人的財路欸


所以我說車行和消費者的資料不對稱也不夠透明

但是誰開啟這種完全透明的交易模式後

起頭的那幾家就能拿下很多市場

代辦車行能在服務、後勤的專業化、差異化上下功夫

進入下一個外匯車的世代

而不是像現在在細目上遮掩或灌水

或是車行把車弄進來想賣多少就開價多少

然後交給業務去想辦法推銷掉

對消費者百害無一利

坦白說 我說的作法對車行也沒有壞處

省場地費 省業務獎金費 省囤車資金 幾乎達到買空賣空



現在的外匯車市場

最大得利者是代辦車行而不是消費者

如果是消費者的角度

何來會有人反對有外匯車行來開啟先例

真的把價差讓出來給消費者 車行也得到該有的利潤也加快銷售速度

何樂而不為
金牌66 wrote:
二手車行有買車成本,代辦的成本在買方,別跟二手車行比較,不一樣




二手車商必須先自己花大錢全額購車,整理後再賣出
二手車商有全額資金壓力
二手車商有展示空間壓力
二手車商有庫存時間壓力
二手車商有踩到地雷進到爛車的風險
還有後續提供車況保固的責任與壓力....
所以二手車商當然要把這些成本轉嫁上去
要賺的就是買賣之間的 "價差"


而本篇是單純外匯車 "代購商"
車主只是找代辦公司做跑腿中間人
尋車途徑由車主自己負責
車況好壞由車主自己負責
所有資金成本與時間成本也都是由車主負責
代購商沒有購車資金壓力
代購商不用承擔任何風險
代購商沒有空間與時間壓力
代購商不用承擔後續維修保固責任....
代購商要賺的就只是跑腿 "服務費"


二手車商 VS. 代購商
價差 VS. 服務費

這兩者抓的利潤%能混為一談嗎?
感謝分享~
有機會的話再跟樓主討教外匯車相關問題
小火禪師 wrote:
一個大概粗略的構想
如果能直接和國外車子網站串連對接
消費者只要看好車看好報告選好車
點選訂購
電腦就會自動計算出明細
然後再加個固定金額或是%數的服務費就可以下單
然後得到收據和預計程序需要的時間和日期 然後最後壓一個取車日期
同時台灣和美國的代辦端都會收到訂單內容去處理後續
我想生意應該會好到爆
大家就不用猜來猜去(恕刪)


其實是一個很好的想法

就單純像淘寶京東亞馬遜買東西一樣

費用都是透明的
nyko1225 wrote:
其實是一個很好的想法

就單純像淘寶京東亞馬遜買東西一樣

費用都是透明的


我的意思就是這樣
跨境已經是一個趨勢
很多人也都從國外買家具
只是汽車麻煩了些 牽扯的問題較廣
所以讓人有從中多賺一手的機會
這一手還很大一手 還很不透明

所以誰能把這段流程透明簡化
買空賣空直接對接 讓消費者更好買單
誰就能最快先賺到這個市場

當然只有這段也不行
能有配合或自家的專業精修雙B的車廠提供更好的保固內容
能在售前提供進口、配備相關問題的解答
能在售後提供保固、維修相關問題的解答和處理能力
才是消費者真正需要的
這個差異化做出來後
代辦外匯車行就能再加值自己的服務利潤
外匯車多半三、五年的車 交車保固一年後
德系車幾乎大大小小的維修期就開始了
客人過保後回廠維修 就可以延續消費增加更多利潤
最後客人要再換一台外匯 信任你
就又再可以賺一次服務費 舊車拿去賣另一個人又可以抽一筆傭
形成良性循環

而現在大多就是希望車子交車完 沒事最好
台灣就連新車的消費者保護法條都爛到可以了
二手車就更不用說了
所以大家當然都想一次賺飽飽
有些車行更是黑掉了
重新申請公司 重開一間 繼續黑下一個客人
今日最中肯👍
好多人搞不清楚真相

二手車商 VS. 代購商
二手車價差 VS.代購 服務費

這兩者的利潤、豈能混為一談嗎? 

HermesParis wrote:
二手車商必須先自己花...(恕刪)
我有認識的親戚也是找..網路上面推薦的...代購外匯車

結果第一台要的車 說到港了 要付錢...結果付第一階段的錢 才說車子有問題沒辦法交車 要重新等一台....

也拖了5個多月..... 他也是買得滿身火氣 可是對方就是買廣告買很兇

不是樓主事發這間 至尊寶
  • 56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56)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