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時候有問題...也不一定會理你...你的車或是你在路上一個不小心,...掛點了~~你打電話給他...
他會理你嗎??會馬上100%告訴你..你的車子真的毛病嗎??我覺得...那真的很少很少
但是有的業代...有攢你的錢..可是服務做的超好...多花點錢..有的..真的讓我很感動
我買了一台P開頭的車..之前路上開到沒油...車廠馬上專人送油過來..(外加一名高級師父)...
去車廠修車...至少可以知道一件事...他們一定會修...或許貴了點....
但總比去外面...不會修的硬要攢你的錢...唬搞瞎搞.到時候壞掉的更多...要修的更多..
怪誰?貪便宜沒有錯....只是有時候..要比較其中的利弊...
便宜...一定有鬼...只是你不知道在那有問題而已!
有些時候...買的不只是一台車子.....也是買業務對你的服務...對你的愛車的幸福
我知道他們家的車子不算很好.....但是....我可以300%決定.....以後...我有錢或要換車
我一定會再跟他們買....只是時間的問題而已
家人還真的都遇過
家人買車有殺價
(只有砍一次價,金額小於5000)
價格談完還沒下訂前
業代又主動來電降價10000
所以家人殺價應該不算砍到流血見骨吧
不然應該也不會再來電降價
但後續就出現樓主說的幾個問題
1.我賣你這台車真的沒賺你的錢!
這就怪了,自己降價,然後又在說車子是虧錢賣
這邏輯一點也不通,結果保險費用硬是多報10000多(報價跟收據的差額)
說是要補貼他虧的錢,既然要補貼,那當初幹嘛降價
事後業代還說這是大家講好的,大家歡喜甘願的
根本就是鬼扯,業代起初說保險要不要跟他保都沒關係
保險部分他沒佣金,等我們說要自己投保時
他又說不行,最後他說他的保險佣金只有9%
以保險收據金額(1萬5左右)回推9%,怎麼算也不會多到10000多啊
況且佣金的金額也應該是內含在收據金額裡才對
所以這業代除了賺正常的佣金外,還多賺了一筆浮報的保險差額
2.沒問題 東西都是原廠的
談車子時,說會送「原廠」的踏墊、防水墊
結果交車時是不知名的雜牌
反正是送的也就算了
自費要求加裝的「原廠」配備
付的是原廠的價格,安裝卻是不知名副廠商品
被抓包不但不認錯、沒道歉,還怪我們找他麻煩
這是什麼道理?
3.我們消費者沒講 業務就當沒有這回事
購車時有加值保固,我們沒問就沒說
結果看廣告看到詢問業代
業代含混說那個只是保固引擎、底盤...並非全車
還說加值保固的項目都是不會壞的項目
引擎、底盤有聽過用三年就壞的嗎?
家人也不懂車就這樣被呼嚨了
後來才知道那個加值保固若不要可以折抵好幾千元
就這樣又被A走了
4.會跟你講這東西不好用 叫你別裝
推銷有天窗車款時
說天窗很棒,可以透氣、享受陽光
推銷沒天窗車款時
說天窗不好用久會漏水
不是同一廠牌同一款車,只是不同等級而已
怎麼會差別那麼大
想要買方向盤鎖,問業代哪種好
業代說他們的車除非整台吊走
不然他們的晶片鎖很強小偷沒辦法偷
雙B都可以偷了,何況是國產的晶片
問需不需要買打氣機、救車線這些救援用品
就說這些東西不好會把車燒掉
也許真的有些劣質品會影響車子線路
但應該不是全部吧
5.永遠都不會把該退的東西退給你 除非你主動去追
家人並非元旦交車
但業代卻收了一整年的牌照、燃料稅金
一開始家人也沒發現
業代就這樣多收了一兩個月的錢
後來發現才說搞錯了
業代又不是第一天賣車
若是搞錯實在有點難以信服
家人的態度比業代還客氣
應該也不算是惡質的買家
只因第一次到營業所就遇到這名業代
之後也請他安排試車
所以家人完全沒找其他業代詢價
堅持要找他買車
家人說都帶我們去試車了
不要讓人家做白工
但就是這樣的一廂情願所以被業代A很大
雖不該一竿子打翻一船人
但遇到一次這種經驗
實在有點難對汽車業代有好印象
另外個人忽然想到一個問題
買房子的時候殺價殺的更兇
但為什麼房仲業代這種現象就比較少?
消費者有拿出正常的心態在消費嗎?
在你一昧的要求車價要便宜的時候,他的獎金都被你砍光光,還要幫你補的時候..
他能不從別的地方洗收入嗎? 不然都去做公益就好了,幹麻去做業務?
反觀業務有拿出對的態度在賣車嗎?
為了吸引消費者上門,把公司給你的獎金當籌碼,消費者被養的胃口越來越大..
當你獎金都沒得拿的時候,再從別的地方來洗你的收入..
以上不是針對所有的消費者及業代..
有優質的消費者,也會有優質的業代,只能說市場型態已經變成爾虞我詐的戰場..要怪誰?
不好的業代,遇到好客人就宰..澳洲來的客人,最好我買車的錢你也幫我出一點,後續還得隨傳隨到..
兩者關係,息息相關,歡喜做就要甘願受..
oneman8713 wrote:
在車價一樣的情形下.賣多賣少
就看業務自己的"真本事"了.
不
這違反汽車公司的精神
汽車業務並不是個受內部尊重的職務
只有少數菁英在"持續"業績好時,受到表面上的尊重
並沒有人在乎你們的薪水有沒有受到保障、你們家人生計是否得以維繫
更別談單件買賣是否有固定的利潤
唯一受尊重的可能
就是長期不斷的打敗其它同事,不管任何方法(削價倒貼都只是一部份必備的小元件)
才有可能脫離這個角鬥士的牢籠,進入另一個淘汱率較低的牢籠
一個品牌的市場大小、販賣台數、成交行情、平均利潤
都是可以統計出來的
假設一個展示間一個月大概有二十台的販賣台數,業務可能創造出來的自身利潤加上底薪平均有四十萬
可以讓十個業務養家活口
你覺得公司會請幾個業務呢?十個?十二個?還是十五個?
公司長期捆綁貸款、租賃、保險、零配件、甚至丟車賠車
也只是為了瞭解,進而掌控業務的收入
以達到讓十人搶食六人飯的目地
今天新車上市賣的好,超乎預期
那接下來呢?
業務準備過好日子,迎接豐收的一年?
別傻了
縮獎金、提高目標、大量徵員
請問在座有經驗的人士,哪個品牌有哪次例外了?
工具人絕對不能讓它們飽食
必需隨時保持在吃不飽又餓不死的狀態
才能永遠當公司賺錢的工具
我也上過某高級B牌全國大會的頒獎台領獎
打滾十年…還好我爬的快,也脫離的早
能有時間學點專業的東西
不要時時刻刻提防被取代
自以為有存在價值,卻又老說不出個所以然....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