館妹我最大 wrote:
當然要最好一上去就低...(恕刪)
本來我的意見是 只要上高速 就收門票100 一票到底
館妹這意見更好
不過想想
我是很討厭都會區一堆短途的因免費一起塞上高速公路
不過其他縣市的各交流道間平面替代道路並不發達
所以我最後還是支持用多少收多少
美國加州:一般不需要付費 但某路段在尖峰時刻只有高乘載或付錢的才能開 用類似etc的設備扣錢 該設備可與過橋費共用 雖然高速公路免費開 但路面品質很糟 (沒錯比台灣糟)
德國:高速公路不用收費 都含在油裡 有點像燃料稅
捷克 斯洛伐克 奧地利:需要在前車窗上貼高速公路貼紙 有分月票與年票 被抓到沒貼罰很重 累犯可以罰到好幾千歐元
我個人傾向使用者付費換較高的使用品質
建造高速公路 我認為要考慮整體成本 共分為: 建造成本 + 維修成本 + 使用成本
1. 建造成本:主要就是施工所需的人力物力等 資金來於舉債, BOT等
2. 維修成本: 高速公路如有車禍天災等 維修所需的人力物力 資金從使用者來比較公平 因為高速公路壞了對沒使用的人來講沒差
3. 使用成本: 一般路面的維護 高工局人事 等 資金從使用者來比較公平 因為沒用高速公路的人不會導致路面的消耗
s460731 wrote:
抱歉, 上面很多數據都引用錯了, 所以得到的結果已嚴重失真.
國道通行費一年約收入 200 億出頭, 這是國一加國三加國五的總合, 不是只有國一而已. 所以, 把 200 億直接乘上 35 年是嚴重高估.
別忘了, 國一全線通車是 1978 年, 國三全線通車是 2004 年, 國五全線通車是 2006 年.
更別忘了, 重要連續假日 (車最多的時候) 常常會停收通行費, 一年合算下來又少了幾億.
所以, 很抱歉您的粗估 (6000~7000 億) 這個數字真的是嚴重高估..........(恕刪)
確實,我之所以特別強調「粗估」實是因為國道基金年收入是個變數,
所以也特別以6000~7000億來粗估數字(例如6000億是以30年計而不是35年計),
或許<s460731大>是內行人,既然您肯定我的數字是嚴重高估,
在此誠心求教一個更貼近事實的數字或資料.............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