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一台日系國產21年的轎車,換火星塞一顆才41元,搖臂蓋墊片一組才350元,電動後視鏡才700元,大燈含方向燈一個才1050元,後保桿加烤漆也才3000元,真的很便宜,問題還開不壞呀。現在新車大燈隨便都要1-2萬,隔壁樓日系進口車出險換後保要5萬多,只能說口袋真的要夠深,不然開進口車真的是(贏了面子輸了裡子)
沒什麼好矛盾的阿這不就是為什麼Toyota在台灣賣的蝦蝦叫二手車價又好的原因嗎沒有人喜歡車子出問題不論你是新車還是二手車都一樣但你要買二手車就要先承擔二手車的風險二手車的風險個人認為比起新車是滿不划算的啦所以個人是投新車一票
White bear wrote:新車的錢就已經攤在開新車那五年裏了,這台二手車的取得成本就只是二手車商的收購價,當然很低。..(恕刪) 買新車開五年,折舊攤在五年可不少。頭五年折舊最大...原Po是騙自己買的是五年二手車,花一筆錢修。這也擺脫不了前五年負擔高折舊的問題啊。況且,花一筆錢把車況整理至一樣的標準是什麼?沒壞的零件都預防換一輪,這樣省的到錢嗎?我非常懷疑。買二手車才有省下前幾年高折舊的錢,買新車五年後騙自己這台高折舊已經花完了。高折舊花的還是自己荷包出去的錢啊。
我是用財務報表預算攤提折舊的方法來看。每年我都預算攤提12萬的汽車折舊費用, 加上維修大約15萬吧。所以當7-8年車價被我攤提完之後, 每年我變成有12-15萬元的預算可以修車。只要少於12萬都當賺到。當某年修車費用高於12萬時車子就該報銷了或賣掉了。之後其實我想改租車就好。以費用來說租車是最划算的。不過當然大臺北以外的可能還是要買車。
frank8932 wrote:這個問題我想很多人都(恕刪) 買新車拚人品拚運氣,有人買來後不斷進廠維修,就是所謂的車王,但是機率不高買舊車,除非你真的非常知道前車主用車情況,不然不建議購買路上的中古車行千萬別亂碰
frank8932 wrote:這個問題我想很多人都...(恕刪) 以我自身為例,我的選擇會考慮 1)可支配所得; 2)用車目的每個月可支配所得 (3~4萬) > 每月貸款金額 (2萬),用車目的就是上下班、假日出遊,我就會選新車若我每月可支配所得只剛好等同貸款金額,用車目的單純,我傾向選狀況好、年份少的中古車但是目的有變,像前幾年需要用車跑業務到科學園區,一年約跑2.2萬公里,雖然可支配所得不高,但公司有補助最後我還是買CR-V,用了8年最後28萬賣給SUM;可是這8年給了完整的需求與保障,不曾落漆希望能幫你釐清選項,祝好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