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應該是因為這是某集團主導,也沒有像房屋實價登錄那樣有政府的背書。
感覺就像是某房仲自己跳出來,說他們有全台灣各地房屋的實價登錄價,其他家房仲肯定是會氣得跳腳吧?
當他的實價來源都是他旗下或關係企業的車行,這樣就讓人覺得是不是會有操弄價格破壞價格的可能。
我覺得如果有實價登錄也是不錯,但跟房子不同,每台車的里程配備都不盡相同,
上去查過,結果某車款出來的價格是145-185萬,但也看不出來145跟185的車輛差別是甚麼。
很容易導致消費者都拿145去跟其他車商談價格,然後就變成像開版大說的,拆配備有的沒有的事情就越來越多...
這樣一來,對整個中古車產業都不是好事吧?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