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15W是因為,老引擎間隙變大,需要黏稠度大,填補引擎間隙; 測試行駛高速公路林口段時毫不費力 .3. 50是因為 , 營業車引擎室常常處於高溫狀態 , 需要50耐高溫 .4. 金氏世界紀錄SH超級潤滑是因為 , 15W黏稠大 會拖 耗油 , 用超滑解決這問題 ;目前行駛間 , 放開油門時 , 超明顯感覺車輛一直滑出去 , 引擎煞的頓挫感的消失了 , 明顯降低油耗5.15w-50黏度範圍不廣,代表這支油添加劑少,油品不易衰退感謝大大的心得分享但這幾段話感覺怪怪的....第二點應該是要看50 而不是15W...第三點 第四點說法有點矛盾引擎高溫這本來就很正常所以才要冷卻水維持一定工作溫度黏稠大會拖耗油 那應該就換成5W40或0W40第五點.範圍不廣,代表這支油添加劑少一般來說車用機油80%的組成都是基礎油...剩下20%都是添加劑..添加劑多寡與油品衰退 這點有辦法證明嗎?如果沒有相關數據的證明... 應該不太好說服大眾...
就是在市區跑引擎散熱差溫度才容易升高啊,難不成跑高速溫度更高?trebla wrote:營業車引擎溫度很高?幾乎都在市區跑 一般轉速不會多高同業有裝油溫表的話 可以看看機油溫度便知 (0W...(恕刪)
對於機油我真是弄不懂,以5W50為例,網路查了機油係數的說法,5W表示其為冬季或是冷車低溫啟動時的黏度特性,至於後面50的黏度級數表示數字越大表示黏度越高。以這樣來說,5W50跟10W60相比不就代表前者低溫啟動時的黏度低,但問題是我們如何知道哪一種的耐高溫較好呢?會有這樣的疑問是因為手上20年老車子是渦輪車,在市區行駛的情況下水溫幾乎都在100度C上下,那5W或10W低溫啟動時的黏度是我該在意的嗎? 或者我反而應該在意W後面的數字,但是又該選擇30、40、50或60哪一種番號才適合呢?現在用的是Mobil 5W50,今年夏天時剛啟動冷車時候油壓有4.x 公斤,但是熱車後停紅燈油壓只到0.8 公斤太低了。如果用前面大大給的網站去查,Mobil建議的是10W30,反而黏度更低? 這不是會造成油壓更低嗎? 真的搞不懂,請大大指導一下。
I LOVE MY HEHE wrote:而且我跟很多人相反車子愈老機油用的黏度愈低...(恕刪) 前7年用5W507-10年用10W4010年後開始用5W30後悔沒有早用低黏度的機油油門輕快的反應差太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