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論劉文雄之前的作為,或是為了選票才跳出來講單就他講的這件事,我完全贊同對於汽車產業,政府對於台廠車商保護過多而台廠車商對於"汽車"的最基本都搞不定只會用一些有的沒的電子配備來掩人耳目(大多數的台灣人的愛這味)引擎、變速箱等等重大零件沒有一個跟的上國外車廠這就是政府保護60年的結果就算再給60年,還是跟不上國外,因為國外車商過了60年還會更上一層樓我相信台灣最後都不會有可以走向全世界的車廠只會有"國產組裝車",不會有"全國產車"
沒錯、政府採取補貼、進口替代、關稅保護政策確實對提升產業有很大幫助再加上、整個產業成長後、帶動了就業率、GDP成長等確實是一個好的保護政策但是、相對的、消費者數十年來付出了多少的成本間接的、幫助那個產業從業員、吃香喝辣的也就是、多數人補助少數人這跟18趴有何兩樣落後國家要追上先進國家採用進口替代、補貼政策、關稅政策都是合理的但卻不能永續無節制的繼續下去當其產業競爭力達到某成度時政府就該放手引進外部競爭這才能夠達到產業自由競爭達到市場自由化
舉小發財車國內只有中華.三陽kiA.50鈴市場幾乎獨占jaguarl77 wrote:其實我比較不懂的事...(恕刪) .國產車說白只是日本車代理商國產車都是進口車只有部份板金件.飾板.每年小改款的前後大包引擎組裝是委託國內車廠商講直接就是以國產車低稅掩蓋進口車重稅原本國家該賺進口稅.少收的稅額原本就要用在國內國民.社福.建設變成優惠財團吃香喝辣------幾乎到圖利來形容相對一般純進口重稅價格就有優勢所以一堆人酸國產車結果還是買了國產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