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

油價計算公式為何不弄個轉換表格


迷失的缺口 wrote:
員工薪資也得跌30%...(恕刪)

我覺得中油、台電、台铁這有點合理
國營事業基層員工薪水都不高
ForLucky wrote:
我覺得中油、台電、台...(恕刪)
竟然還有人認為油價公式合理
真不可思議

以下引自自由時報:

===========================================================

舉例來說,假設中油上週稅前批售價格是100元,油價成本70元

本周油價成本從70元漲到80元,套進公式後,本週油價漲到111.43元。

油價算式→[(80/70)-1]×80%=0.1143
100×(1+0.1143)=111.43元

但當下周油價成本從80元跌回70元,套進公式,稅前批售價格變成100.28元

回不到100元的原點。

油價算式→[(70/80)-1]×80%=-0.1
111.43×(1+-0.1)=100.28元

===========================================================

基本上只要油價變動一次,不論漲跌

中油就多從人民身上多剝層皮!!!
既得利益者,是不會輕易把到手的肥肉給讓出來的。
物價漲上去就是漲上去了,不可能再跌回來的了。
大家看開一點,努力賺錢比較實在。
小弟從事出口工作,當初鎳(不銹鋼)狂漲時,也是跟國外客戶調價。
但鎳價回穩時,出口的報價不會再調回來了。
所以啊…

台灣本味 wrote:
竟然還有人認為油價公...(恕刪)


因為中油是以漲跌幅%計算,所以假設100漲到110,對原來100來說是漲10%
但是當110跌到100時,對110是跌9.09%,所以只要是下跌就會有落差。
油價公式只反應原油價格80%確實會造成油價涨跌後, 油價會越來越貴, 但其實這個影響並不大, 如果從前波高點110 USD到最近60 USD, 再回到110 USD, 在匯率相同的情況下, 汽油價格會增加1.5元/公升, 並沒有媒體講得這麼誇張.

回顧當時油價高點時, 當時的民意本來就希望政府不要全額反應原油價格調漲, 只是公式出來沒多久, 原油價格就開始走跌, 造成汽油價格降價跟不上原油.

不過油價跟不上原油調幅, 最大的原因還是在每公升汽油內包含了:
貨物稅: 6.83元
空汙費等: 0.21元
營業稅5%: 以28元汽油價格計算, 就是1.4元.
通路利潤: 大約2.5元(自助加油減2元, 其實加油站利潤非常普通, 有興趣的人可以去看全國加油站的財報)
以上總共10.94元, 這些都和原油價格沒有關係, 原油價格再便宜, 我們加的汽油還是要繳這些錢. 期望汽油價格調幅和原油一樣的人, 就不用指望中油或是公式了.

taiwan2008 wrote:
油價計算公式為何不弄個轉換表格 ?
國外油多少 價格就多少 .
國外油回到多少 , 價格就多 少 .

搞如此複雜 .


消基會批新油價公式不合理中油:漲得多降得也多| ETtoday ...
2013年8月9日 -

油價公式恐異動中油:設備折舊將納入計算| 即時新聞 .
2014年11月27日 - 台灣中油公司董事長林聖忠今天表示,現在的油價公式無法反映成本,中油的進貨成本是一、兩個月前的油價,但販售是卻是以當前油價,導致購油與售油間有落差,

油價公式6奧步 吃人夠夠

油價公式A很大 國際大跌38% 國內只降21%
...(恕刪)
.


不是有個網站都會幫大家算出下週可能會調整的油價

http://gas.goodlife.tw/

既然那網站能自行沽算的出來 表示就是有公式可算 只是你不知道而已
別人都幫你算好 你自己去那個網站看就好 何必自己搞的那麼複雜?

mars1108 wrote:
重點不在公布成本
沒有人做生意在公布成本的
應該是要讓市場充分競爭
目前還是只有台朔和中油壟斷
如果能夠有夠多的競爭
有時候賠錢都得賣 (如DRAM)


夠多的競爭?
你有沒有想過台灣這塊市場有多大?
對國際級石油公司來說,是根本就看不起好嗎
要送原油來台灣提煉 = 成功蓋一座煉油廠基本上是不可能的,國光石化拖幾年了?
要送汽油來台灣販售 = 汽油成品的運送成本過高,沒有價格競爭力
不是所有產業的"成品"都適合運送銷售,有些產業只適合運送原料在地生產



賠錢都得賣(如DRAM),
是因為DRAM是少數玩家競爭的寡占市場,
韓系品牌為了市占率(獨佔市場)發動價格戰
而且工廠(生產端)有不得不持續運轉的壓力,只好賠錢賣
最後價格戰是成功的達成目的

這時候賠錢的只有第一手的生產者,而不是後端加工者,也不是銷售者
DRAM的後端一樣是在賺錢

同例:最近的石油油價暴跌,
是因為產油國(生產者)有市場占有率的考量,所以放任跌價到賠本賣

但是國外石油公司要到台灣經營(銷售者),送來的是可以直接販售的汽油成品,不會傻到在台灣設煉油廠從原油開始提煉

人家送汽油過來賣就是為了要賺錢,全世界市場那麼多,憑什麼要到台灣賠本賣?




台灣油品市場已經開放10多年了,只有國際大廠ESSO"曾經"來設過油槽/加油站
之後呢?
ESSO運送到台灣的是汽油成品,不是原油,成本比較高,但不是完全經營不下去
最後卻敗在台塑手上,導致撤出台灣,只剩中油和台塑自己玩

台塑石油比中油賺錢,是因為台塑可以大量外銷,用外銷的錢來彌補內銷虧損
中油背負政策立場,產能必須先保證國內供應,而且所有政策性的油價補貼只能默默吞下去

ESSO被擠出臺灣始末

台塑油品有高達七成是外銷,僅不到三成內銷。台塑石化主管透露,光這三成內銷去年每個月就虧損八億餘元
怎麼即時性??

燃料稅、中油的原油合約、海運的時程與匯率價差
這時局,連美國或中東都要來台灣,求取穩定且長期的原油採購合約

當然油價計算公式是有必要檢討
看採取預判性每月固定1號的調整機制,避免物價隨著油價波動
原油採購也要探詢中、印、越產油國,去減低成本
扯即時性,那麼在乎的話,不如買輛油電小車,不是更好??

迷失的缺口 wrote:
不管原油跌多少除了購...(恕刪)


那當初調漲的時候這些條件也跟著上漲嗎?
  • 7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7)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