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cshjason369 wrote:
你說製車算是低科技
那請問你什麼叫高科技
面板、DRAM這算是高科技嗎
面板、DRAM的毛利可以跟汽車相比嗎
以機械工藝來說,製車工藝遠高於面板跟DRAM
污染程度來講製車遠小於台灣所謂的高科技
目前只有台灣跟韓國想搶這個"高科技"的毛利
你看一些製車大國如:義大利、德國等
會想要爭取這個高科技
高科技=高污染
只有台灣想要做
其實台灣輕工業很強
為何不發展製造汽車或其零組件
這些總比那些高污染工業來的好
所謂高科技低科技其實並無意義。
舉個例子來說,
紡織工業是高科技還是低科技?
像GORE TEX這類材質的研發、製造,可以說是"低科技"嗎?
反之像國內所謂PC大廠,將各類零件組裝成PC,又可以說是"高科技"嗎?
再說,DRAM已經跟黃豆、咖啡等大宗物資差不多了...
而面板產業,最好的技術和面板,都還在日本人手中。
真正的高科技,是要像Intel、Sharp、Philips、Sony、3M那樣可以坐領一堆權益金和研發為主的,
而非像台灣或韓國的以製造為主,就號稱所謂的"高科技"產業。
汽車工業最特殊的地方是整合的需求性很高,
也就是說有能力研發新車款的公司必須具備整各種領域、各種產業的能力(這個跟國防工業其實也很類似)。
這一點不是台灣的強項,
事實上我認為由於市場太小的緣故,
台灣應該針對車用電子、鈑件、燈具等汽車零組件來發展,
例如中南部有一家公司生產的齒輪可以被保時捷採用。
做到像電子產業那樣的規模與能力,
特別是像現在中國大陸汽車市場愈來愈大的時候。
yhhan wrote:
汽車工業最特殊的地方是整合的需求性很高,
也就是說有能力研發新車款的公司必須具備整各種領域、各種產業的能力(這個跟國防工業其實也很類似)。
這一點不是台灣的強項,
事實上我認為由於市場太小的緣故,...(恕刪)
的確還是市場決定
minhuasmh wrote:
台灣人跟韓國人的民族性吧!
還有這一點~韓國人真的是很死忠他們的國產品牌
然後亞洲金融風暴之後
韓國政府也是傾全力維持這幾個重要企業
加之韓國商人也很喜歡拉自己韓國供應商來做
甚至為了讓他們韓商可以做進來
連測試項目都可以部分省略.........

別問我詳情了...
這是僅能說這麼多的秘密
台灣的環境不適合發展 (汽車) 品牌產業
政府的產業政策是個很重要的因素
---
則規區論討守遵意同並過讀閱已我, 則規區論討視檢裡這按, 能功言引解瞭裡這按
---
~~~
minhuasmh wrote:
我想應該先檢討的是台...(恕刪)
贊同。
現在的台灣人民族性,受限於先天地理條件,還有種種歷史因素,算起來是靈活多變但短視近利。對自己國家的長遠發展沒有信心,不願長期耕耘。
即使有車商願意投入,國人多半也是先猜疑,潑冷水,看好戲。如果真的成功了,接下來就是大家一窩蜂,你抄我我仿你打價格戰,大家一起打紅海戰爭。
台灣過度重壓電子半導體業並不太好,還是可參考韓國在鋼鐵,造船,造車,化工等多方面發展比較均衡,風險也比較低。當然台灣市場小,可能需如前面大大講的走零組件產業,或選利基市場發展比較可行。
這都很需要有個比較高瞻遠矚的政府來領導。很可惜我們的政府,結束一個腐敗的領導,換來一個無能的領導。半斤八兩,讓人看不出前景何在。大家還是靠自己努力比較實在。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