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弟還要補充一下:
使用者付費 , 那麼是該由上高速公路的人負擔 高速公路的養護成本 , 與省道是無關係的。
高速公路雖然收費三四十年, 收的錢已經有超過當年建設成本。 不過 國一 國二 國 xx , 不斷的新建, 行駛設備也不斷更新 , 路面也還要不斷的重鋪維護 , 國1 <-> 國三 <-->國x , 彼此之間難以釐清行駛的路段 ,
我覺得使用者依照行駛距離路費是很合理的。
(想想看這個例子: 吃自助餐就知道, 免費舀的湯 , 與 付費買的湯 ,品質是不一樣的)
關餘 省道 與國道的品質 , 不是因挖路的關係 , 因為建設國道高速公路有建築的等級 , 路面厚度 , 行駛速度 , 路面平整度 , 行駛安全措施 , 不能平等看待的。
還有一個新的想法 , 台灣應該增加剛性路面, 水泥道路 , 雖然建築成本高三倍以上, 但是 耐用度勝過柏油路面數倍 , 使用壽命達25 ~ 30 年以上, 比起 那兩個K黨台北市長, 每次喊 路平專案 , 重鋪柏油路面,根本是在灑錢鋪路 , 再厲害三年又挖掉重做柏油路, 隔幾年又要再鋪路一次, 換個市長又要打掉重做, 不如一次短痛, 撲個水泥路面, 不會怕大車重壓 或 雨水浸蝕 破損。
北二高的龍潭路段 , 就是水泥路面 。
高速公路是要給長程車使用的,不是要給一堆跑短程的上來堵車的。所以要有基本收費的設計。這樣的想法不曉得是否可行?是否會出現 「被民眾狂罵」、「被民眾罵翻天」的新聞標題??
內文搜尋

X